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大家也看到了,7月份磷酸铁锂电池的装车量份额达到了51.3%,实现了近三年来首次对三元电池的反超。


这三年来,终端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上游矿产原材料的价格变化、以及行业龙头的商业策略等因素,对行业技术路线走向的影响程度,丝毫不亚于材料科学本身的进步。


从本质上来看,动力电池及其材料体系的技术发展目标,永远是在性能(包括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低温特性等)、安全性、成本的三角形中间寻求平衡。


针对不同的下游应用场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产品/技术。


除了钠电池、固态电池这类激动人心的“革命性”技术变革,我们也看到一些基于现有技术和材料体系进行小幅改性升级所实现的技术进步,如:基于磷酸铁锂LFP衍生出的磷酸锰铁锂LMFP电池、以及基于NCM和NCA衍生出的NCMA四元材料电池。


从某种程度上讲,此类技术进步相比“颠覆式”的变化,反而是更符合产业发展逻辑、推广阻力也更小的技术进步方式。


具备人力和财力优势的行业巨头,能够通过远超竞争对手的研发投入覆盖面,不断拓宽护城河。


在技术变化较快的新兴产业中(如动力电池、光伏),与市场经常担心的“技术颠覆”相比,大体量绝对龙头通过“规模优势外溢”不断拓宽护城河并影响行业发展走向,反而是大概率事件。$宁德时代(SZ300750)$ $隆基股份(SH601012)$ 

全部讨论

2021-08-18 09:07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