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据我们所知。公募基金选股并不完全是价值投资,他是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两者兼而有之的一种投资。通常股市投资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价值投资,一种是趋势投资,很多公募基金对这两种投资方式,都是兼顾的。其区别是:有的兼顾时以价值投资为主,有的兼顾时以趋势投资为主。据知情人透露,公募基金大多实行的是波段操作,不会长期捂着一个股票不放,依据波段高抛低吸是基金经理的主要操作手法。有人可能要问,基金为何要这样做呢。原来基金经理们知道,最看重价值投资的世界股王巴菲特可以持有“可口可乐”几十年,让这个股票为他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收益,但是目前在沪深股市里很难找到类似美国可口可乐的这样的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基金经理们所说的价值投资与巴菲特坚持的价值投资是有很大差别的,除个别股票外,他们一般都是从行业景气角度来重点考察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的。前几年。我国处于投资高速扩张时期,钢铁、能源、运输等行业被市场看好,他们在投资需求的拉动下,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节节攀升,因而在这个特定时期,代表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就比其他上市公司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基金通过市场调研和对行业景气度的把脉,挖掘了一些价格低、盘子大,且这几年业绩有可能高速增长,利润在不断增加的股票。(也即后来后来被市场称之为大盘蓝筹股的股票)加以重仓持有。而当时基金的这种选股思路、操作方式并不为市场看好,但后来随着基金重仓股的业绩不断爆出好消息,其股价逆大盘而动,节节攀高,基金的选股思路和操作方式才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比如。基金手中的一个重仓股—扬子石化,这个在前几年牛市当中,业绩表现平平,股价长时期在低价位徘徊的股票,竟然在2001年—2003年大盘不断走熊的情况下,股价翻番,并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此时该股业绩也因行业景气度提升出现了大幅增长)类似扬子石化这样表现优秀的股票,基金手里拿了不少。直到这时,市场对基金手中重仓股才不得不刮目相看,于是,市场对基金的选股和操作思路,从怀疑走向的肯定,基金的“价值投资理念”,“大盘蓝筹股概念”,“五朵金花”等也在基金的大力宣传下得到广大投资者的高度认同。那么基金为什么要这样大肆宣传呢?第一,基金手中重仓股的股价已经炒得很高,这些股票的股价,即使按纯粹的价值投资的衡量也显得太高了,基金知道,他们手中的重仓股已经对未来进行了提前透支,往后这过高的股价势必要往下回调,而现在倒不如趁市场看好他们之际进行逢高减磅、锁定利润。第二,通过宣传基金的“价值投资”、“五朵金花”等希望市场能认同基金的选股思路并跟着基金跑,使新发售基金能够顺利销售出去,当基金这两个目的都达到后,基金的重仓股的股价就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价值回归之路,后来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一些依靠投资扩张而兴旺的周期性行业景气度也急剧降了下来,这就加速了基金对手中重仓股的抛售,这也就造成了大盘跌,基金重仓股跌得更厉害的一种结局,当然,基金对此也有解释,这是他们根据市场的情况对手中的重仓股的结构进行适时调整。不过这一调整却害苦了那些不明真相,盲目学基金的“价值投资”,在高位追逐“五朵金花”“大盘蓝筹股”的投资者,不但没有从基金的价值投资中得到好处,反而成了基金对重仓股逢高减磅,实现“胜利大逃亡”的牺牲品。以上我们客观地分析的基金的市场行为,从中可以看出基金不过从行业景气的角度,选取了股价低、行业处于上升阶段的股票,这种股票一旦炒得过高后,基金就会以宣传“价值投资”理念为幌子,把它抛售给不知情的投资者。基金这种操作方式,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以投资方式买进股票,以投机方式卖出股票”,是兼有价值投资、趋势投资的一种操作方式。有实战经验的投资者知道,基金把手中的重仓股炒高后,留在手中是不行的,除非这些股票每年的业绩和每年上市公司给的现金、分红收益能支持这种高股价,但恰恰这一点是最难做到的,因此基金的操作必然与其他主力、庄家操作时用的手段一样,在股价处于高位时对投资者进行诱多,逢高减仓,以实现他们的高抛,赚取差价的目的,否则。基金死扛着手中的股票,他们自己不跑。别人也会抢着跑,透支的股价迟早会向它的价值回归。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基金这样做没有什么错,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因为市场里任何投资者都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自由买卖,高抛低吸,谁都没有理由要求基金不这样做,至于有人受了基金高位诱多的欺骗,高价买进,高位被套。那也只能怪他们自己的投资行为太幼稚,太痴迷基的“价值投资”了,而没有看清楚基金在市场里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老手,当形势对他们不利的时候,基金马上就会“嫁祸”给紧跟他们的投资者高位出货,好不手软。兵者,诡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