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特估行情的个人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最近,央企、银行股股价上涨,理由是中特估要来了,市值管理会纳入国企考核指标之中。这些股票从乏人问津一夜之间变成香饽饽了。我是否要参与其中呢?分析如下:

一、过去股价低的原因

1、很多公司充其量算大,不能算强。由于各种理由,资本收益率很低。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地产和经济不景气等原因,坏账准备是否充足一直困扰着投资人。所以,很多价值投资者不愿意参与其中。

2、很多公司管理层不关注市值情况,也没有维护的意愿。投机者找不到炒作的机会。

3、市值普遍较大,单一炒家玩不动。

4、大家不看好便会卖出,卖的越多,跌的越多,就会有更多的人不看好,出现更多的卖盘,周而复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这里面可能存在被错杀的好公司。

二、本轮行情上涨的理由

1、国资委将市值管理纳入国企负责人考核之中。

思考:第一、所有国企都被纳入考核的概率是多少?第二、这项考核分数在全部考核中占比是多少?实际上,考核比重是比纳入考核与否更重要的事。如果考核比重很低,那么管理层重视程度不会高。

2、据传考核指标之一是PB不得小于1。因此,低PB的银行股普遍上涨较多,以中证银行指数为例,年初至今上涨10.48%,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

思考:第一,这个传言是真的概率有多少?第二,在传言为真的假设下,一定是股价匹配净值吗?难道不能是净值匹配股价吗?毕竟影响银行价值的地产违约依旧悬在头上,在地产债务出清之际,银行净资产减值也会随之而来,也许减值后,股价不用上涨,PB就超过1了呢!

三、个人看法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企发展只追求量,而不重视质。具体表现来看,很多企业只看营业收入增长情况,不管利润是否增长,甚至很多利润都没有现金流支撑,都是纸面富贵。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增长,从银行贷款投资到资本回报率非常低的项目上,别说收回投资,利润连利息都覆盖不了。这样的公司不是在价值创造,而是在价值毁灭。这样的公司无法为股东创造价值,它的账面价值是被高估的,真实情况是有些资产已经被损坏,但是还没有被发现(减值)而已。所以股价很可能不是低估,而是高估。

考虑下面的情况。新官上任,发现前任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企业资本回报率低,很多利润没有现金流支撑。请问他如何进行市值管理?几种操作:1、胡乱炒作,拉抬股价,这种操作容易引起监管以及国资委的注意,得不偿失。2、大规模重整,剥离资产、裁员、一次性大额计提损失,轻装上阵。这是欧美通行做法,也让很多企业重现生机,股市会有很好的反馈。但如果不是前任被办了,很难想象国企有这种操作。3、美化报表,短期有效,但属于灰色地带,很容易过界,一旦被发现,万劫不复。4、毫无作为,听天由命。5、分红和回购,没钱执行。6、继续借钱,开新赛道,前途未卜,股价难测。7、小幅改良公司,最终实现脱胎换骨,如果管理者有才能并被给予充分的资源和时间也许会成功,但很少人有这个耐心,股价也会长期低迷。以上方法对这个新官来说,都挺难的。所以,如果船破了,最好还是跳船。

诚然,这里面有被错杀的好公司,但是数量不会多,大部分公司的股价可能比账面价值更接近实际的内在价值。

赚取能力圈范围内的钱,现在的热点不在我的击球区内,过。

本文仅用于记录个人投资历程,不做荐股。入市需谨慎,盈亏需自负。

$中证银行ETF(SH512730)$

$央企ETF(SH51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