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一场脑力劳动者的工业革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自ChatGPT发布至今,已经快1年半时间了,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大的体会应该是北美云厂商疯狂投资算力训练大模型,英伟达GPU从传统消费品升级为具有金融属性的投资品、国家战略资源,甚至被美国列为针对大陆市场的禁运品,资本市场更是赋予AI产业充足流动性,推动纳斯达克指数创出历史新高,上演了一场实体经济向资本市场传导的财富盛宴。

而A股TMT板块的走势却像过山车,被嘲讽为映射美股武松的武大郎,在AI上真正赚到大钱的人并不多,反而有些基金经理却因豪赌AI导致业绩翻车。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差异,一方面有国内产业落后的原因,国产AI在算力、模型和应用等各个环节均处于落后和追赶状态,真正能分享全球AI产业发展蛋糕的公司非常少,大部分公司仅仅有炒作价值;另一方面可能是投资局限和考核机制的原因,国内资金很难参与美股的投资,而机构必须有大幅超额收益才能吸引增量资金来扩充管理规模,因此会频繁出现豪赌单一板块和风格的情况,封神者却寥寥无几,退场者如过江之鲫。

与资本市场的波澜壮阔感受不同,国内生成式AI的产业发展速度、社会变革却显得有些风平浪静。豆包、文心一言等聊天APP的月活仍在几千万量级爬坡,尚未迎来类似移动互联网的奇点时刻,WPS AI、美图AI等生产力/生活工具的渗透率仍然较低,更多的AI产品甚至连浪花都还翻起就消失了。AI生成文字、代码、图片、PPT、音乐、视频等产品都有了,但是AI用户数和使用频率却裹足不前,整个社会也没有因为AI发生很大的变化,仿佛AI只是一场资本的泡沫,对于科技革命和生产力进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真正的问题会出现在哪里呢?

首先,生成式AI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技术、产品、应用等仍需要持续迭代和打磨,尚不能像移动互联网一样彻底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更谈不上与前几次科技革命相提并论。其次,用户习惯导致生成式AI渗透较慢,过去大家使用手机、PC等智能硬件工作或生活,常规习惯为根据想法或者要求,寻找到所有的资料和和信息,然后提炼和总结出想要的内容,算法推荐只是将被动搜索变成主动推荐,并没有真正改变过去的习惯,而生成式AI彻底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问答式的交互模式对逻辑思维和问题框架要求很高,需要用户改变移动互联网时期养成的封闭搜索习惯,逐渐向开放式思辨方向转变,但很多人还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无法与生成式AI进行深度的交流和互动,也不具备通过反复问答来获取最终信息的能力,因此不能正确和灵活地使用AI,最后便慢慢不感兴趣、甚至弃用了,有点像国内的教育模式,擅长独立学习和做题、但不会提问和交流。

根据目前生成式AI涌现出的能力,以及未来能触及到的领域,可以大胆做个推断,本轮人工智能浪潮会演变成一场脑力劳动者的工业革命,就像机械化对体力劳动者引发的生产力变革一样,生成式AI将解放脑力劳动者的双手、大幅提高脑力产出的效率,未来脑力劳动者不会再像弯腰播种、镰刀收获那样敲键盘码字,互联网码农和金融民工将彻底成为过去式,生成式AI将会像播种机和收割机一样迅速生成脑力劳动成果,而大家需要做的转变是放下血汗驱动的镰刀,学会驾驭新型的AI生产工具,来产出自己的脑力劳动果实。

生成式AI就像蒸汽机、内燃机一样,成为人类设计的各种AI工具的动力,在信息时代掀起一场脑力劳动的工业革命,就像农民从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去参与工业和服务业,白领也会从重复脑力劳动中释放出来,去创造更多的价值,但前提是要会使用各种机械化AI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