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1
《人口大逆转》
这本书全景式解读人口结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超越了只关注某一地区和国家的局部视角,从全球角度审视,论证了过去30年全球通张和利率下行,国家间收入不平等间距缩小主要来源于世界人口红利,这些红利主要源于中国和东欧国家加入世界世贸体系,在世界劳动力市场上释放了大量劳动力,但是这一趋势正在逆转,老龄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包括通胀和利率的低位回升。未来将于过去完全不同。
老年痴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随着预期寿命的提高,老年痴呆、帕金森、关节炎等病症需要护理,机器人并不能提供情感支持、运动康复、体能活动,所以更高比例的劳动力将投入护理老人的工作。但劳动力总量收缩,这样的服务不太可能被自动化取代。意味着其他劳动力必须提高生产力才能提高产出。要在其他方面大力推进自动化来充分提高生产率。来补偿老龄化人口造成的损失。
老龄化和劳动力萎缩为什么没有发生在日本,日本劳动力减少的时候恰逢世界其他地区劳动力过剩,利用全球人口红利抵制本国的不利因素。日本是临退休人群劳动率参与度比较高的国家,这些人群计划的储蓄不足,养老福利也在下降。
西方国家老龄化情况无法复制日本的故事。
未来30年全球大背景将于过去30年截然不同,过去是人口红利,劳动力十分充沛。未来人口结构的不利因素将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日本在其本土劳动力萎缩的时候还有全球劳动阀,但随着全球制造业整体老龄化,这些选项根本不存在,其次日本劳动力市场的惯例并不适用西方,西方的劳动参与率也远低于日本。
印度和非洲能否抵消老龄化经济体的人口不利因素?印度面临的是支离破碎的社会结构将成为障碍。印度虽然能够吸引全球资本,但是行政资本的缺乏以及民主制衡体系,无法实现一心一意的中国式增长。再来看非洲,面临的问题是分散性,54个国家都有独立国内政策,每个国家都像印度一样存在着摩擦,这意味这协调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将困难得多。非洲各边界国家之间的移民也要困难的多。人口密度也远低于印度,选择一个制造业基地意味着要跨越50多个国家的远距离出口。最终结论印度和非洲目前都没有能力复制中国的崛起。自身的进步很有可能是稳健的,也会有超预期的,但是还达不到老龄化全球所需的动力。@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