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喵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3喜欢:1
你的思考很深入啊。[牛]

我谈谈我对未来动力电池竞争格局的思考吧,抛砖引玉一下,想到哪说到哪。[笑]

1)长远来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我感觉还是会向整车环节倾斜,如同现在的传统汽车领域一样。虽然目前整个产业链里利润最丰厚的算是电池领域,特别是龙头一线梯队的电池厂商,这背后的原因是高端动力电池的供不应求。高端动力电池续航里程长、安全性高、循环寿命好、充电快、价格便宜……更贴近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整车厂乐于采购,形成供不应求之势,产业链利润分配倾向电池龙头也是应该的事。

2)随着技术的进步,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会无限接近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就纯电动而言,我感觉需求的瓶颈就在“充电5分钟,行驶300KM”或“充电半小时,形势600KM)。等到了那个时候,若动力电池厂家能提供基本无差异的产品,那产业链的利润就会往整车厂转移了,如传统汽车一样。

3)动力电池下游整车厂分为客车、乘用车、专用车,目前下游领域中,客车的竞争格局比较稳定,BYD、宇通、三龙、中通等全国性厂家占了70-80%的市场份额,剩下的20%-30%由数十家地方性客车企业瓜分。在此情况下,由于汽车领域对供应链的稳定性要求很高,所以目前已经给这些龙头供货的基本都是一线电池厂家,竞争格局也比较稳定,未来客车领域的动力电池厂家竞争格局应该不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4)乘用车领域,目前国内基本上是主打A00级(众泰、吉利、江铃、奇瑞等)和A级车(BYD、北汽、吉利为主),国内的车企都在布局,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和配套的进步,A级车市场领域会有更多的车型出来,A00级由于经济性市场需求大,会启动的更快。特别是A00级市场,若未来能对低速电动车形成替代,那需求还是特别大,各家车企包括地方性小车企也能活的很好。同时,未来能看到的是全球电动化的浪潮,我早上统计了一下,美系车欧系车18年上半年会陆陆续续有许多新能源车型的投放,到时候乘用车领域的竞争格局就不好说了,现在也不清楚,这些合资车企的量会很大,我认为它们自己也不会做电池,会找国内一线电池厂家做。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厂家若能迅速的切入主流车厂供应链体系,那未来空间就大了。如果18年-20年A级车能顺利爆发的话,那基本上17年就是电池厂家卡位之年,因为新车在投入市场前,研发周期差不多是1-3年。同时,整车厂有个竞争策略,核心零部件一般不会用竞争对手的供应商,会自己扶持一家——打个比方,可能国轩是北汽和江淮的核心电池供应商,那上汽也许就不会用国轩的而用性价比类似的亿纬锂能的。目前由于CATL实在是厉害,大家都想要它的。

5)专用车领域,目前玩家更多,有点像A00领域,市场的的确确有需求,量也很大,基本上各家电池厂只要能找到客户,这两年的消纳都不会是大问题。未来就要看专用车领域的格局了。

6)总的来讲,我认为长远来看,动力电池的竞争格局会跟着下游整车厂走,在市场需求遇到瓶颈前,龙头电池企业的产品会一直供不应求,二三线厂家除非能绑定区域性车企,否则日子会很难过。

想到哪说到哪,逻辑性可能不强啊,感觉也没有表达清楚,凑合看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