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防务及运输龙头——中国船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中国船舶(SH600150)$ 是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造船业务(军、民)、修船业务、海洋工程及机电设备等。公司下辖江南造船(上海崇明)、外高桥造船(上海浦东)、广船国际(广州南沙)、中船澄西(江阴)4家控股子公司。

去年11月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实现交付运营,让我国成为德法意芬后全球第五个有能力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

2022年5月至今,公司股价从15.63元震荡上行,最高摸至39.99元,区间最大涨幅155.85%。特别是去年6月,公司股价一举突破2016年以来的箱体上沿(32.17元)。今年累计上涨超30%,结合目前造船业处于景气度向上的大周期内,下半年依然有较大机会攀上45元,但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调整

2021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97.40亿、595.58亿和748.39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亿、1.72亿和29.5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8.74亿、-27.48亿和-2.91亿,2012年至今连续12年扣非后亏损!

根据公司年报表述,2023年,行业经济运行效益明显改善,船价、钢价、汇率等影响企业效益的市场环境较为友好。全球新造船市场需求活跃,船企新接订单大增,平均生产保障系数(手持订单量/近3年造船完工量平均值)达到3.5年,部分企业排产到2028年。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全年上涨10.1%,创2009年以来新高。船用6mm和20mm规格钢板价格全年震荡微跌超过100元/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贬值超过1.9%。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261艘/1,943.78万载重吨/1,534.99亿元;修船订单77艘/13.46亿元,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23.79亿元,应用产业合同订单金额8.31亿元

展望24年及未来,公司业绩催化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内外碳中和及环保因素

2023年,国际海事组织(IMO)环保委员会第80次会议(MEPC 80)通过了《2023年IMO船舶温室气体(GHG)减排战略》,进一步收紧了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减排要求,应尽快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明确在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排放。新的减排目标大幅提前了之前“本世纪末实现脱碳”的老目标,来督促航运减排进程。此外,2024年1月1日起,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正式扩展至航运领域,通过设置“排放上限”和“鼓励排放交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上将影响船东公司对未来船队发展的战略考量并迫使其做出调整动作,将成为中长期支撑新造船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023年,国家相继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等政策文件,对我国船海产业清洁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截至2024年5月末,中国船舶集团手持订单中,新能源船型比例占71%。

2)新造船价格上涨,业绩逐步改善

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从2021年Q1开始上涨,至今年Q2已累计上涨48%。参考历史数据,新造船需要2年的时间,将新造船价格指数后移两年,公司净利润有望在2023年开始大幅上升。2024年Q1业绩也验证了这一趋势,营业收入152.70亿元,同比增长68.8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38亿元,上市以来单季度最强!

亏损合同损失分别为13.73亿元、13.74亿元和2.64亿元,由于2023年开始主要交付高价订单,账面计提的亏损合同损失明显降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增速在主要行业内排名前三。今年公司业绩及利润率持续改善。

3)同业竞争重组预期

中国船舶集团于2021年6月30日出具《关于避免与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同业竞争的承诺函》,于承诺函出具之日起五年内,稳妥推进符合注入上市公司的相关资产及业务整合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根据一季报及年报,公司财务情况摘要如下:

2021年至2023年,公司质量保证费分别为4.69亿元、1.56亿元和6.0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0.80%、0.27%和0.83%,2022年明显偏低,22年各方面负面因素比较多,只能原谅呗

管理费用分别为27.69亿、36.58亿和30.96亿,2022年发生停工损失6.57亿元,扣除停工损失,管理费用保持平稳。研发费用每年约30亿元,变动较小。

合同负债分别为482.97亿、494.81亿和625.39亿,2024年Q1末为671.96亿,呈连续增长态势。公司新签订单快速增长,订单持续积累,为24年及25年业绩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公司预计关联采购交易385亿元,2023年预计294亿元,实际约270亿元,预计采购额同比增长30%,主要系公司2024年交付提速,预计材料、设备采购额增加。

假设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00亿元,毛利率提升5个PCT达到15%,毛利总额约105亿元,营业税金及附加2亿,销售费用6亿、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各30亿,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等20亿元,利润总额预计55亿元,同比增长80%。(以上数据均为拍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