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谋债务展期前现状:苦撑18月还债200亿,出售资产上百亿资金仍枯竭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出品 | 搜狐地产&焦点财经

作者 | 王泽红

编辑 | 吴亚

7月26日深夜,远洋集团(03377.HK)公告称,正在寻求三只合计18亿美元的美元票据延期两月付息,避免出现交叉违约。

公告发出时间,恰好在20亿境内债“18远洋01”谋展期前一晚,按照展期计划,7月27日正是远洋召集债券持人会议投票的第一天。

这一纸公告让投资者捏了一把冷汗,一位投资人表示:“债权人不会怀疑他落实展期方案的能力吗?”,但也有投资人认为,远洋没有直接宣布美元债重组,而是征求债权人宽限2个月支付票息,这个结果比预期的要好。

三只债券分别为2024年到期7亿美元、2027年到期5亿美元及2029年到期6亿美元票据。远洋正对这三只票据进行同意征求,请求票据持有人同意征求备忘录所载有关票据的建议修订及豁免。

远洋表示,如果特别决议案得以实施,将能够改善财务和流动性状况;如果2024年票据的同意征求未获得必要多数批准,相应的违约事件可能在8月13日之后发生;同时,其他现有债务项下的交叉违约条款可能会被触发,远洋可能需立即进行公司重组。

此外,如果2027年票据和2029年票据持有人未批准特别决议案,则相应的违约事件可能在8月18日和8月19日之后发生,其他债务或票据项下的交叉违约条文可能会被触发。

远洋请求延期2个月支付利息,其中2024年票据利息延期至9月30日支付,2027年票据利息延期至10月4日支付,2029年票据利息延期至10月5日支付。

对于利息延期兑付,远洋给出的解释是,自2022年初以来,由于市况不佳,本集团面临流动性压力,导致经营现金流入减少,及难以获得外部资本为现有债务再融资。

苦撑一年半,还债200亿

这也是远洋再次坦白自身现状,此前7月25日,远洋便对外宣称流动性高度承压,欲将20亿“18远洋01”债券展期一年,并将在7月27日至7月29日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本息兑付宽限期条款的议案。

为了增加议案通过的概率,远洋还承诺增加增信保障措施,将北京新开业不久的的“远洋乐堤港” 50%股权收益权进行质押担保。

地方行业深度调整至此刻,远洋也不得不走上展期道路,极力避免违约发生。

自2020年以来房企的融资渠道收紧,到2021年第四季度违约急剧增加,从恒大陷入流动性危机,到花样年美元债违约,再到更多民营房企接连违约,已经有太多房企违约而走向债务重组。

根据惠誉评级,截至2023年5月末,2021年年中存量的102家境外房地产债券发行人中的60家已发生违约,占比达59%,而境内房地产债券发行人中有40家发生违约,占比为26%。

远洋集团一直未踏入违约序列,通过轻资产转型、接连出售旗下商写资产,以及严控管理费用支出,包括高管团队降薪、人员精简、暂缓拿地等措施维持现金流,保证公开市场债务的按期兑付,从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开市场累计净还款超200亿元。

但这家苦撑多日的房企,即便有中国人寿和大家人寿两大险资股东撑腰,如今也开始面临资金枯竭的困境,走上了债务展期之路。

出售上百亿资产,资金仍枯竭

远洋之于其他房企,两大险资股东是一大优势所在,这一点在从其2022年多次出售商写资产中便可感知到,在当时资产处置难寻买家的背景下,中国人寿先后接盘远洋多项资产,包括30亿接手颐堤港一期项目公司股权,以及2.33亿接盘北京中国人寿金融中心10%股权。

但这也仅是暂缓一时,远洋的账面可动用资金,最终在2023年7月几近枯竭。

远洋表示,2022年以来通过资产处置回笼资金逾百亿,用于改善流动性和地产项目交付工作。2023年以来仍在努力进潜在项目的出售工作,但市场买家逐步减少,资产处置难度变大、周期变长,处置落地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此外,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受行业表现和自身推盘节奏影响,销售和回款持续走弱;信用债再融资持续停滞,正常项目融资提款亦愈发困难。进入7月,尝试多种途径筹集资金未果,账面可动用资金几近枯竭,公司债券按期足额兑付存在较大困难。

在诸多因素下,远洋首次承认自己流动性高度承压,债券按期足额兑付存在较大困难,要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开始谋划债券展期工作,这也是目前房企为避免陷入直接违约的主流债务管理方式之一。

远洋的美元债利息延期兑付,以及20亿境内债展期能否达成,目前尚未可知。但从近两年房企展期情况来看,通过概率较高。

根据惠誉评级,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已有26家房企通过在债券持有人会议上获得所需投票对100多只境内债券的本金和/或息票的兑付完成了展期;同时,21家房企已通过交换要约完成了对其美元票据的债券交换。

目前,两大险资股东中国人寿和大家人寿已经成立联合工作组,并聘请了财务顾问,对远洋的经营情况进行摸排,相关工作仍在进行中。

有内部员工透露:“大股东主要是在等第三方清点评估资产的结果,然后再考虑是不是值得他们继续投入资金。”也有业内专业人士分析道,两大股东可能会对远洋进行“救助式”重整。

远洋背靠两大险资股东的优势,再次得到体现。但是,若房地产销售不能持续复苏,债务展期或仅能令其短暂喘息。

不过,进入2023年下半年,政策层面接连传来利好消息,7月10日,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优化“金融16条”, 支持房企存量融资合理展期;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指出,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