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1喜欢:10
$平安银行(SZ000001)$ @云蒙,谢谢你给大家的分析,很详尽,也有数据。不过我提点不同的看法。第一,你的分析是一个静态的,也就是说,只看了一个时点。如果平安银行过去几年和其他银行一样没有扩张过,保持这个静态分析是可以的。但平安在过去四年中股本几乎扩张了一倍,保持和其他银行同样的PE,在市净率上已经做了折价,以反映其坏账率被质疑的因素(按其第三季度核销的状况,坏账情况应该基本见底了,倘若它真的还有更多的话,完全可以借大势不好继续多核销),那么在这种增速下,这个静态报表显示出来的结果就有点偏差了。第二,你提到平安缺乏内生性增长,其实它的股本扩张就已经是内生性增长了;另外关于分红,在它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再投资收益率的情况下,股东是不愿意分红而是宁可扩张的;第三,“风险加权资产增速远高于净利润增速",这是因为拨备的原因,虽然你也可以说高风险资产是需要被核销来抵御,但现在的风险资产按照邵平的话说,有很多是在深发展时期的,新增资产都是有抵押的,所以用净利润来衡量是否合理?是不是拨备前利润也应该参考?第四,这次换人重用了平安证券的人,而平安证券从几年前无名小卒,到现在进入了全行业前四,客户数破600万,资产翻倍,在8月这样的市场,竟然客户数增加100万,目前准备在香港上市。我认为正是因为马明哲把邵平和平安证券的进展相比才觉得对邵平不满意。否则,单看平安银行的数字,是不错的。但这个远远没有发挥出平安集团的潜力。平安证券在A股市场的占有率从去年年初0.9%到今年年初的1.6%,再到目前1.9%。我认为这只是刚开始,融资利率的价格战一旦开打,很多券商是血流成河的,而平安证券背靠平安集团,是没有这种顾虑的。因为即便降到6%,仍然比贷款更加有利可图。这批人到了平安银行,将是对协同效应最大的推动。最后,不知你关注到了没有,平安银行现在推出信用卡代理行业务,这个是让人非常惊讶的,对于中小银行,他们如果拒绝,则少了一个多数大行都有的产品,所以采用平安的方案,可以让他们立刻补足一个产品,何乐而不为。但他们对于平安又会产生依赖,因为整个系统和制度体系建立成本不低,小行根本承担不起,所以最终这些小行不仅会成为平安这个平台的客户,提高平安的中收和规模效应,后面还有很多手段可以使用,比如,看运营状况好的小行直接入股甚至收购,为小行提供流动性和资金,直接把小行变成一个营销单元等等。另外一个可以大幅下降的空间是成本收入比,平安目前是在38%左右,而股份制可以达到30%。平安采用大量金融科技系统,全集团统筹,这个成本会更低,无非是现在刚在投入期所以显得高,因而成本收入比高而已。现在的营改增对于平安银行这样大科技投入的企业非常有利。

我认为平安银行的潜力没有充分反映在静态的报表中。而对于排名在前的银行,同样的,如果他们没有增长,再厚的准备金也只是坐吃山空。

欢迎探讨。

全部讨论

2016-10-20 23:42

入情入理,好文!

2016-10-20 23:33

终于碰到一个真懂平安银行的人了。谢谢楼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