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2回复:1喜欢:12
$华大基因(SZ300676)$ 华大智造能给华大基因带来什么?

原创 愚公 愚公日志 2019-05-25

工具在手,如果没有很好地被利用起来,那将是工具制造者最大的失败。所以才有了关联交易,这或许会一直持续下去,不管以后他们何去何从,两者的命运已经从此捆绑在了一起。

人们总是切割地去看这两个子公司,认为哪个好哪个不好,哪个有核心技术哪个没有,问题是好问题,但我觉得本身却是个伪命题,因为没有华大基因就没有华大智造,没有华大智造,华大基因的路也不会好走。从更高的层面上去想,我觉得华大智造和华大基因的价值不在于能赚多少钱,谁更能赚钱,而在于两者一起解决了多少问题,这才是他们共同的使命。

如果非要说两者的区别,那还是有的。简单来说,从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的定位来看主要是平台和设备的区别。虽说基因整个行业有其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论,但想就先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说一说。

平台做的起来设备就不是很重要,类似互联网行业的马太效应,平台优势积聚在头部一两家公司,类似阿里腾讯

平台做不起来,卖设备很重要也很有优势,因为行业里众多的小玩家需要机器干活,类似比特大陆的矿机。

那么平台是什么?
1、平台是下游客户资源。医院、科研院所、三方检测机构等等,据说华大还要办医院,那直接的消费者也是一个客户来源。
2、平台是一个完整的测序及解读服务。采样、测序、解读并出具一个直观的结果报告,这样一个服务。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工具是BGI online ,可以极大提高解读解析效率,这个是在上市公司体系内的,而且用华大智造的机器也是可以用这个工具去解析的。
3、平台是基础数据和私有数据的集合。基础数据是公有数据比如国家基因库数据,私有数据是公司积累的的不公开的商业数据,这部分是由很强的排他性的,也是核心资源。
4、平台是B2B、B2C、B2G的集合,也就是各种服务的流量入口。

那么平台赚什么钱?
临床服务、科研服务、商业集成及各种服务的附加值。

那么平台的风险在哪里?
就是做不起来的风险,之所以对贝瑞基因、爱德生物等等细分领域做得不错的公司嗤之以鼻的原因就是在这,这些细分领域永远做不成平台。比如做个无创去贝瑞、做个肺癌去艾德、做个ctDNA去燃石等等。这些在华大都能做,而且还便宜,为什么要去别家?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我觉得本质上不会是关键技术的竞争,而是成本和服务的角逐。

那么设备是什么?
1、设备是一堆参数,就像我的电脑右键里的设备管理器,你可以和同类比较的就是这些参数,然后做出选择。所以设备的未来就是硬件及工业制造水平的PK。当然这里还有专利技术等其他因素,但目前来看,走出来的华大这方面并不是问题,觉得用thinkpad和华为笔记本区别大吗?
2、设备是一个产出数据的机器。
3、设备本身是没有太多数据积累的。
4、设备是B2B的。

我不了解为什么illumina的市场份额会那么高,可能本质是仅仅因为基因测序本身就是个很冷门的市场,这是往前看,往后我不知道,但这个市场足够大的时候,各种品牌的测序仪可能会多起来。

那么设备的风险在哪?
新技术突破带来的老技术的淘汰,尤其是来自竞争对手的突破,有可能导致巨额研发费用打水漂。

那么设备的机会在哪?
假定市场、技术水平一直维持现状,没有突破和发展,我指的是大的变革,真正迭代的技术发展,那么机会在于可以从illumina的份额中分一杯羹。

因为华大不光有上游,而是全产业链,这点看来其实华大的这盘棋比Ilumina更高,当然这也不同价值观驱动的结果。Ilumina的模式是,不断培养和扶植中游客户,使用自己的机器和试剂,在自己的平台下开展业务,可以理解成现在很流行的开发者平台,所有的业务活动都要基于这个平台展开,他自己本身并不做具体的应用业务,当然这也避免了关联交易和与其他客户的商业竞争,从而牢牢地把客户抓在自己手上,通过上游的话语权实现商业价值,听说近期开始对配套试剂涨价,所以这样的结果是中游接受的价格越来越贵,因为竞争激烈还不能传导到终端,只能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不止如此,为保证技术优势中游企业还有很高的研发投入压力和市场费用的压力,以至于目前中游的企业生存状态不是很好,以下是中美几个公司的对比:


上表看出,用NGS的美国公司大多在大额亏损,一方面是研发投入和销售费用,但另一方面也看到因为Illumina的垄断,让这些中游公司没有足够的毛利空间,而illumina的盈利和毛利都无比可观和稳定,而且这些公司研发的投入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样本和数据积累的过程,这这就又回到测序成本上去了,而Illumina却可以在中游公司的销售和研发的环节上两头赚钱,之前觉的illumina的增长速度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论成长性甚至不如很多国内企业,详细如下:



营收的年复合增长也就16%左右,静态地去看数据真看不出什么,但结合了上面的逻辑,我觉得这是一个高招。全球市场占率2018年的时候达到了84%,在2017年的时候还只有70%,虽然Illumia宣称会把测序成本降下来,事实是也是降下来了,但这是在保证其毛利率的情况下做的,而这些年的毛利率始终保持在69%左右,为什么能保持在这个水平,我觉得是经过其内部评估的,即市场能接受条件下的一个临界点,换句话说,它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控制来维持自己的商业利益,而这样的营收增长率也许也是其测算之后得出的一个最优方案,这就是垄断带来的弊端,客户选择的余地很小。

与之不同的是,华大的模式是这样的:



总的来说,是上游给中游做高端制造业支撑,中游公司再服务公众社会或进行其他活动。这里有两点是我理解而来的:

第一个是华大智造中游要供给其他中游公司,而不是仅仅单独供应华大基因的问题。这是单位成本的问题和保持竞争带来的先进性的问题,首先对上游大规模的供给之后,工业制造规模化可以让使机器和试剂的价格进一步降低,那么华大基因能买到的机器试剂价格也下来了。其次有更多的中游公司参与到社会竞争中来,更利于整个行业发展,也更利于华大基因自身的发展,积极、正面的竞争是有益的,任正非曾经回答过一个为什么不把售价放到很低的问题,他说要让竞争对手有合适的生存空间,我想这也是基于保持竞争带来的先进性这方面去考虑的,行业有序竞争很重要。目前华大智造供给的机器毛利在21%,试剂在64%,综合毛利应该在40-50之间,它自身要求就不高,而且公司现在生产规模也不大,我想随着更大规模的量产,这个成本会还能进一步降低,但目前已经做到33亿美金的Illmina的综合毛利这几年稳定在69%,这也反映了它最基本的商业诉求。

另外一个是上市公司如何保持竞争性、技术先进性的问题。目前上市公司93%的科技服务、100%的临床服务都用的是自主的机器,并已经基于自主平台开发了相应的配套试剂和试剂盒,如果自主测序仪推广理想的话,这可以算是一个先发优势,中游其他公司要用华大智造的机器去做相应的具体应用必然要用到具体应用的配套试剂,而这个要么自己研发,要么只能向上市公司购买。这点类似于贝瑞的销售模式,根据贝瑞的年报,2018年有4亿的试剂销售和7500万的机器销售,一共占了营收的33%左右,而试剂销售的毛利达到了70.95%,这也是产品中毛利最高的一项。如果中游公司要自己研发,先不说技术的难度,时间上面,研发一年,审批一年,等到上市两年就过去了,而两年之后这个产品或许就更新迭代了。这个还是比较久的,我想一般换平台的公司在未来的几年内还是会优先使用上市公司的配套试剂和试剂盒的。而且,如果是医院客户,上市公司就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了,查询了华大智造的官网,并没有这种东西,而且智造的设备目前都是卖给科研客户或者工业客户。
不过当下,我觉得不应该考虑华大智造的机器推广开了上市公司应该是怎么样的,而是应该考虑华大智造这个机器推广不开会怎么样,推广不开意味着上市获取不到大规模工业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也就意味着或许要重新接受Illumia的机器,Illumina 不可能允许华大一家独大,这在8年前的事就已经验证过了,关键是成本还是降不下来。而从上市公司临床检测业务角度来看,生育健康的nipt,胎儿浓度是10%这个数量级;肿瘤的伴随诊断的是1%这个数量级,肿瘤早筛是0.01%-0.1%这个数量级,传感染也是属于大海捞针的级别,那么就需要更深的测序深度和更大的测序量才能检测到,也就是极度需要降低测序成本,这也是为什么说需要智造的支撑。而这些临床的应用的发现过程是需要数据的积累,而数据的积累也需要测序成本的优势,这又从另一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需要智造的支撑。降低售价和保持高毛利这在一般的商业公司内是冲突的,而在华大体系内是能做出选择的,而且从华大超高通量的技术特点来看,在降成本这块,华大更有优势。

还有行业蛋糕做大的问题,华大一直在做的事情是把终端的价格降下来,不管是替换自主测序仪还是说做民生工程,推动一些项目逐渐纳入医保,真正让中国14亿人享受到基因科技带来的福祉,这不仅是公益,同时还是个商业蛋糕,我不觉得公益和商业是冲突的,两者肯定存在一个交集,是会相互促进的,商业和公益本身都是文明发展的产物,某些方面,只要价值观引导得好,还是能殊途同归的。

之前研究过上市公司旗下的一个叫华大科技服务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很可惜原文被雪球删除,这家估值80多亿的公司是华大打开世界的一个窗口,老汪说过,股份公司要做一家在各个国家、拿各种许可的一家做医疗服务的大数据公司,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预测做出贡献的一家公司,所以华大的规划不止在国内,还在世界。觉得这并不仅仅是愿景,而是华大一直在做的,印尼海啸、德国大肠杆菌、非洲埃博拉,这两年的一带一路等等,这些事情都在做,随着上游工具的覆盖,医疗服务海外拓展这块也会逐步跟上,所以天花板还是很高的。而且随着研究院、整个华大集团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的延申,进行商业化的尝试一定是大部分在上市公司这个流量入口体系内进行的。

言归正传,华大智造究竟能给上市公司带来什么,这并不是重点,如开头所说,重点是两者相互协同去解决了什么问题,尹烨说过,华大要在资本市场上树立一个真正科技型的长期价值的公司,甚至让大家以成为华大的股东为荣。这里所说的价值,就是解决了实际问题的价值,而离开了这种价值的各种核心技术或者说所谓的护城河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迟早要在商业竞争中淘汰出局的,所以作为一名长期投资者,我坚信,一切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这也是投资当中唯一符合人性的。

全部讨论

2020-03-05 01:27

分析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