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战略生效!京东赢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16日美股盘前,京东Q1交表。

一季度,京东集团收入2600亿元人民币(约360亿美元),同比增长7.0%,在当前的环境与周期下,京东可保持正向增速不易,且增速在提升;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89亿元人民币(约12亿美元),同比增长17.2%,远超市场预期。

在罗超Pro看来,京东业绩跑赢大盘,关键原因在于两年前其启动的低价战略,正在缓慢释放出后劲。

2022年京东展开变革,回归商业本质、回归创业初心,回归低价战略。之所以说是“回归”,是因为京东是“低价战略”的鼻祖。当初京东线下柜台在售卖正品刻录机时就曾采取降价甚至赔钱的模式来打开市场,后来做线上也率先掀起“价格战”,通过浩浩荡荡的“比价模式”快速抢占市场,在零售平台中快速锁定了“多、快、好、省”的用户心智,加速了电商特别是3C数码与家电电商的普及。

2022年回归“低价模式”后,京东上线“百亿补贴”,打出“天天低价”口号,持续强化低价心智,这两年来,京东一以贯之,坚持“低价战略”,正在赢得回报。不过,京东新一轮“低价战略”不等于“价格战”,也不是单一的“补贴”模式,而是采取类似于“滴灌”一样的精细化运营,提高商业生态的经营效率,在让利消费者的同时,让商家获得了增长。

赢得消费者:坚持“多快好省”,拒绝“以质还价”

京东没有通过供给侧“降级”去给消费者提供“便宜货”实现“低价”,而是在品质购物的同一套供给体系上,优化商品供给、持续提升服务,确保低价不低质。

比如一季度京东国际在法国落地首个时尚奢品自营海外仓,给消费者带来更多进口时尚新品、更实惠的价格以及更快捷的国际物流配送服务;再比如在农产品上行上,京东超市3月底上线“百亿农补”会场,在三年内投入100亿元补贴农产品,以源头直发方式让消费者享受全网最低价优质农特产。

在回归“省”的同时,京东坚持给用户提供更丰富(多)、更优质(好)的商品,同时夯实物流优势:

一方面是“比快更快”以减少乃至消灭用户“等待感”。比如这两年京东持续发力的即时零售就是为了“更快”,一季度其推出“京东秒送”且在首页上线“秒送专区”,将免运门槛降至29元;再比如4月京东七鲜超市上线全城送服务,且“击穿价”商品在优惠力度和丰富度上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是让用户更多享受到“包邮”的便捷。去年8月京东首次降低自营包邮门槛从99元到59元,一季度第三方商品已实现90%包邮,且不断扩大“满59包邮”政策范围。而在直接影响售后体验的逆向物流上,京东已有75%的第三方商品支持“免费上门退换”服务。

除持续强化物流这一长板外,京东在服务上不断创新,其中“以旧换新”服务已成为其又一张“服务招牌”。一季度,京东联合3C数码、家电家居和汽车等品类的合作伙伴共同投入65亿元加码以旧换新服务,同时携手20个省市陆续落地以旧换新补贴。

在战略层面回归低价是京东“听劝”的举措,而提供更省、更多、更好的商品,提供更快的物流,更优的服务,则是京东一直以来“宠粉”的坚持,这让更多用户追随京东、回归京东。Q1财报显示,京东在一季度的各项用户指标均实现大幅提升,季度活跃用户数已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同比双位数加速增长,用户的购物频次、NPS(净推荐值)和低线城市用户数量都在显著提升。

京东集团CEO许冉在发布财报时说:“多快好省”用户体验是京东的承诺。我想,回归低价且坚持“多快好省”,是京东在竞争高度激烈的零售行业,能够持续赢得消费者的根本原因。

赢得商家:找效率要增长,让商家拥抱低价也能守住利润

同样(甚至更好)的商品、同样(甚至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到手的价格便宜了,省出来的钱不可能从空气中变出来,按照常理推测,要么是商家的利润降低了,要么是平台的价值让渡了。

深究不难发现,京东低价战略走了第三条路:从效率中挖掘出利润让给消费者,也就是让平台与商家的经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在让利消费者的同时,可以守住经营利润。

京东如何从效率中挖掘出让利空间?从2023年启动的“春晓计划”可一窥端倪。面向商家的“春晓计划”旨在降低其经营门槛、难度与成本,推出一年来新增商家数量实现4.3倍同比增长,带动三方商家商品数量增长近1倍。24年3月“春晓计划”再度升级,推出20项扶持举措,其中重点包括通过一系列AI工具为全品类商家免费提供入驻、图文制作、视频生成、客服、直播等服务,助力商家节省50%的运营成本,推动第三方商家的用户数量和订单量增长。

简单地说,京东一方面重注技术,推动AIGC、数字人直播等新技术在电商经营中深入应用,帮助商家降低直播、客服、营销等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在平台层面持续让利,不断优化运营体系,给商家提供“0元入驻开店”,“降扣返佣”,“一件代发”、“1秒极速发品”等降本运营政策。数据显示,一季度京东第三方商家店均售后客诉量减少15%、店均服务成本费率降低42%。

京东在平台层面持续“让利”商家,根本在于经营效率的持续提升,特别是供应链基础设施对成本和效率的不断优化。自2017年启动技术战略以来,京东体系累计投入近1,30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结果是京东供应链不断挑战效率极限,一季度库存周转天数进一步降至29天,历史最强、全球领先。技术投资的成果,让京东可给商家提供大量的创新经营工具能力,如AI数字人平台“京东云言犀数字人”已服务了超4,000家品牌商,助力闲时转化提升超30%;再比如京东商家AI平台“京麦”可实现商品发布、店铺装修、智能客服等30多个操作场景更加简单高效,最快30秒内完成商品上架。

随着抖、快、红等电商平台的崛起,商家的选择越来越多。行业也已没有“二选一”这样的政策,商家可在不同平台间无障碍流动。这意味着,任何平台在商家面前都是平等的,如果平台采取“压榨商家利润”的方式去实现低价,商家“无利可图”后只会逃离。京东从效率要让利空间,持续关注第三方商家特别是中小商家经营成本高、门槛高、难度多等疑难杂症,通过平台让利、技术工具等,实实在在助力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赢得了商家,一季度,京东平台第三方商家店铺数已突破百万。

赢得未来:京东式低价被验证,“高质量低价”是未来

这两年,商家经营很难,平台经营也不容易,消费者还想要低价,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用户、商家与平台利益面临着“不可能三角”。到底要怎么破局?

如果再像十年前一样粗暴地打“价格战”,绝非长久之计,一则是当年“价格战”扮演着教育市场(用户与商家)、推动电商普及的重任,如今电商普及率已足够高;二则是当初的“价格战”可持续生效,离不开资本“输血”,但今天的互联网以及电商零售行业,显然已无法再支撑一轮“疯狂的补贴大战”,每个平台,每个商家都要盈利“造血”,都要有正向现金流。

很庆幸的是,京东虽然其在加码低价战略,但没有采取类似于“仅退款”这样的“选用户、舍商家”的激进政策,而是一点一滴地提高平台的系统效率,让商家与消费者都能从低价中得到好处。

一方面,通过技术工具与运营手段助力商家提高效率,比如降低开店门槛、减少佣金和营销费用、提供更低成本的流量,让商家让利消费者的同时,守住利润,可以做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给用户提供具有价格力的商品的同时,保持“多与好”的供给侧优势,守住品质购物的体验优势,让更多用户更多消费者,做大基本盘,进一步让商家做更大规模的生意,获取更高的效率,取得更长效的增长。

京东式低价并不是追求短效的大水漫灌,而是谋求长期效果的“滴灌”,消费者低价的空间、商家利润的空间,来自于多年投资技术的成果,来自于一点一滴的运营优化。在这样的“滴灌模式”下,京东的财报并没有特别突兀或者惹眼的惊人增长,但用户大盘(需求侧)、商家大盘(供给侧)都在增长,且自身利润守住了,用户、商家与平台均从“低价战略”得到了好处。

今天的电商行业需要的不是十年前已上演过的“价格战”,而是一场零售业的“效率极限竞赛”,谁可以将平台、商家、生态的效率做到最优,谁就可以赢得未来。效率驱动的京东式低价战略,在一季度已被成功验证,我想京东依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京东(JD)$ $阿里巴巴(BABA)$ $拼多多(P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