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吹Open AI的GPT-4o,无异于“揠苗助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14日凌晨,朋友圈很多人都在围观OpenAI的GPT-4o发布会。OpenAI的发布会,俨然已取代苹果发布会成为科技圈新春晚。

早晨一看朋友圈,画风是这样的:

这丝毫不让人意外,过往OpenAI发布任何新产品(准确地说是新的技术进展),简中互联网都会充斥这样的报道,标题怎么唬人怎么来,改变世界俨然不够体现GPT-4o的价值了,改写人类历史、颠覆世界、“让人机交互不再存在”,才能彰显GPT-4o的强大。

语不惊人死不休,怎么唬人怎么来。至于华为的遥遥领先,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诚然,GPT-4o是OpenAI也是世界最好的模型,4o的“o”代表“omni”,即“任意”,因为它接受文本、音频和图像的任意组合作为输入,并生成文本、音频和图像的任意组合输出,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更重要的是,GPT-4o将免费提供给所有用户使用,这跟Sora展示demo到今天为止依然无法体验截然不同。

不过,就算GPT-4o有重大更新,国内媒体们的报道是否可以克制一点?

上一次Sora发布,国内媒体的报道同样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结果呢?事后人们发现Open AI展示的Sora视频,全部都有人工特效参与。后来报道Sora用“人工特效”骗人的,还是同一波媒体。

这一次GPT-4o是否真的有国内媒体报道的那么“炸裂”,相信过段时间人们体验了会有更准确的答案。

记得21年,英伟达黄仁勋“皮衣哥”的“厨房视频”,也被国内媒体称为“颠覆世界”,在对应的报道中,整个“元宇宙”视频中的“黄仁勋”都是算法生成的“假人”,事后证明这也是大吹特吹,真实情况是,对应的视频有15秒确是英伟达用机器生成的,以展示其3D仿真模拟平台,但其他内容都是人工制作的。为了制作那15秒的视频,英伟达包括教主本人还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时间与人力。

这一年,Facebook更名Meta,硅谷疯炒“元宇宙”,如今元宇宙一地鸡毛,Meta转攻AI去了。

大模型驱动的生成式AI让人类看到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人类就像原始人发现火种一样激动不已,媒体对任何新技术进展都兴奋异常,这可以理解,但是,技术有技术的发展曲线,媒体背离事实的鼓吹,很可能会揠苗助长。GPT-4o发布,我看到了甲子光年有一篇冷静客观的报道,《免费的GPT-4o足够强,但治不好OpenAI的产品焦虑》,如果未来OpenAI因为技术产品化、产品商业化不顺而遇到挫折,“狂吹”的媒体自媒体会负责任吗?

国内自媒体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在过度夸大硅谷成果的同时,对国内科技公司的进展往往视而不见,就算报道也会表现得十分“冷静克制”。比如前几天阿里通义2.5发布,官方宣传全面赶超GPT-4。比如在语音AI这件事上,科大讯飞深耕多年也有强大的技术积累和深入的行业应用,星火大模型的进展也有目共睹。比如在中文大模型上,文心一言也展现出了突出的优势,且率先对公众全面开放……但这些公司的进展,从来不会得到国内自媒体的“震撼式报道”。

其实在前些年的手机圈、互联网圈,这样的现象就已存在了,苹果发布任何新品都比国产安卓厂商更好更酷更创新,更能颠覆世界;似乎谷歌做什么都是正确的,百度做什么都有问题;Amazon做一个无人超市就说要颠覆零售了,阿里京东做啥都是跟风…

今天已不同往日,中国科技包括AI距离美国确实存在客观差距,但在很多维度已在奋起直追,甚至可圈可点,我们还是应该多关注多肯定国内科技公司的进展,不要只顾着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了。$微软(MSFT)$ $百度(BIDU)$ $谷歌C(GO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