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监管,运动式拯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昨晚的信息量有点大有点多,先简单做个梳理。

证监会:拟修改公司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

国常会: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

国常会: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由人民银行依法向专业机构提供初始资金支持,委托其按照市场化运作、防范风险原则,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条件成熟时可引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金自愿参与,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证券业协会:11家券商出资设立210亿母资管计划,吸引银行、保险、国企和平台等资金参与,最终形成1000亿的资管计划,专项用于帮助发展有前景的上市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

央行:再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扩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

央行: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首先要积极点赞支持欢呼,资管新规自17年初提上日程以来,本轮去杠杆遭遇困难最严重的无疑是民营企业。虽然出问题的那些民企没有一个是冤枉的,但对其他正常经营民企的误伤也是显而易见的,监管需要考虑的是整个宏观和系统性的风险问题,如果再任由信用紧缩在民企传染,其产生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不过本次的重点仍然是用钱来解决问题,依旧是延续过去我们所擅长的用时间换空间。金融机构怕承担风险,那就由人民银行直接出资金支持,或者由市场的好同志券商来出资,反正组织体系金融机构太多,哪个敢不听话。

今天早上经济日报也说了“对于平时不尽责,出了问题变以保证自身资产安全为由,在二级市场强行平仓的机构,更应该坚决叫停其相关业务并禁止开展新业务,如此方能避免股权质押风险在二级市场继续蔓延。”

但真的没有想过为何这次央行要直接出面,甚至直接出钱吗?我们的金融机构差钱吗?宽货币迟迟无法向宽信用传导,到底是那个了链条出了问题?

政策预期不稳定、不连贯,运动式监管,民企在金融、财政、税收、营商方面所遭遇的天花板和隐性歧视,这些问题能用钱解决得了吗?

从我上小学那年就开始喊着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今都毕业工作好几年了,这个问题反而走向极端化,感觉真特么的讽刺。

其次是道德风险问题,我们有太多民企胆子大,缺乏敬畏精神,没有契约和规则意识。过往发生债券违约的那些企业,让我们见识太多无底线不要脸。

昨晚跟老司机讨论,在当前支持民企发展政策频出的这个档口,有股权质押的民企最好的策略就是坚决不平仓,坚决不用自身资金回购股票,就等着国家来救助,这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之前一直纳闷,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钱都去了哪里,当初借钱的时候可能就没有想过要还吧?你看现在出了问题全社会来买单,钱花在了自家身上,成本确实全社会来买单,多么好的一笔买卖。

反正政府来救助,那以后就继续这么搞。这对那些遵纪守法、保守经营的企业是多么大的讽刺。

牢骚归牢骚,工作还要做,我们做投研的本职工作就是在市场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发现投资机会。政府这么大力救助民企,现在资金链条很紧的民营房企救不救?他们也是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啊。

另外,既然都花这么大力气救助民企了,那么那些已经躺在地上的融资平台呢,毕竟也是地方政府亲儿子,要不要管呢?

监管已经发文且准备开始实质行动,但最终效果传导至民企,需要时滞,不过大资金昨晚已经行动了:

来源:谈天说债

作者:附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