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漫谈

发布于: 雪球转发:13回复:55喜欢:48

【跟着海狗学炒股】

 $中远海控(SH601919)$  

又收了18.18,吐个嘈先……不过今天想聊的不是这个,而是成交量。

在价格运行过程之中,量价关系是如何配合的?如何看待放量、缩量?这些,之前在跟着海狗学炒股的过程之中,是很多朋友关心和热议并辅以做出决策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观察市场、分析市场的一个角度

而因为疫情所导致的海运市场的供需失衡,2020年6月,海控以及一干国内外集运股的行情开始启动以来,走到今天,价格的涨涨跌跌,跌跌涨涨,总体价格趋势也还在向上攀升的过程之中(当然,目前处于冲高回落反弹的阶段),而成交量的变化情况也已经走了出来。

从学习和分析的角度,如何看待走出来的这波行情,以及其中的量价配合情况,下面我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一二,也算是自己的一种体会吧。不妥之处,权当胡言乱语。

(一)大级别行情的量价变化

(图1 海控起涨之前一段时间和起涨以来的日K缩图)

上图中,根据成交量的情况,从直观上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红框),如图可见,在起涨之前,成交量真叫一个惨不忍睹,日均大致成交量也就30万手不到

第二阶段是从2020年7月-11月,这个阶段成交量开始放大了,日均已经到70万手左右了,当然,从图上看涨幅似乎不大,但主要也是因为缩图了的缘故,事实上,这段时间股价也从2.4元攀升到6元附近(图2),实现了价格的翻倍。

(图2 2020年7月-11月海控量价走势图)

第三阶段是2020年11月-2021年4月,则是价格在继续上涨过程之中的调整和继续爬坡,日均成交量达到了150万手附近,这个时候股价经历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冲高回落(也是七龙珠的时期)。而这段时期,股价也从5块多涨到17块多,然后回撤到10块左右,然后继续开始拉升,也是一个翻倍的行情。(如下图3)

(图3 2020年11月-2021年4月海控量价走势图)

第四阶段则是海控迄今以来最辉煌的一段行情,时间为2021年4月-9月,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一往无前的5、6月,股价从10元附近一直涨到33.4元,翻3倍都不止,然后进行了调整,最后来到了9月份的22元(除权后)附近,总体来说,这个阶段也是一个翻倍行情。这个阶段的日均成交量则到达了280万手左右。(如下图4)

(图4 2021年4月-9月海控量价走势图)

第五阶段就是现在所处的一个阶段,即去年9月至今,股价下跌,然后横了一个多月,12月初突然拉了一阵,但是随后又继续横了一个多月。这个阶段的日均成交量已经较为明显的降了下来,大致回到了180万手左右的水平(注意,12月初拉升的那阵子放量了,是个例外)。而这个阶段的价格总体来说,是回落的。

(图5 2021年9月-2022年1月海控量价走势图)

(二)大级别之中的例外

刚刚上面所说的平均成交量,都是某个时间阶段的日均量,但事实上,每天的成交量都不一样,每个阶段也都会有不同的“天量”和“地量”出现。这些,就是所谓的例外。

拿上图第五阶段来看,其实整体上来说,成交量分布并不平均,12月初的那波拉升,11月30日那天,最高量一度达到567.3万手,而这个阶段最低的是11月9日的98.2万手,相差也达到5倍多。

这些阶段里的“例外”,其实也是非常值得琢磨的。

从大量来看,基本上都伴随这价格的巨幅波动,不是大涨,就是大跌。11月29、30日两根大量,开启了一波反弹的行情,两天的涨幅达到15%。而10月15日那根大量,435.4万手,当天跌幅-6.35%,给所有当时在船上的水手一种难以磨灭的痛。

回溯到其他阶段,每次大涨大跌,大部分都伴随着这样的大量。

具体的成交量情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复盘看看。

因此,不难得出结论,价格大涨大跌,放量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

当然,也有一些极端的例外,就是无量的涨停或者跌停。

不过,这个在海狗里并不多见,大图里唯一的一次就是2021年4月7日的那个一字涨停,当天只成交了37.8万手,对比当时的日均量,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地量了。而这个原理也很简单,就是A股的涨停板机制所致。但,这种无量的涨停或者跌停,在别的一些妖股之中却是屡见不鲜

(三)成交量和股价的联动关系探究

在上面的大级别以及例外之中也讲到了,成交量在不同阶段,以及阶段内的放量和上涨下跌,是有关系的。但是,如果只想要通过观察成交量来判断和理解价格涨跌的逻辑,似乎还差了很多——成交量和价格并不是直接的正负相关,并不存在成交量放大(缩小)了,价格就涨(或跌)这样的对应关系。

不过,价格和成交量之间,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位置,却也还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当价格在上行过程之中,到了一个相对高位的时候,出现了放量,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了,是不是要“见顶”了?比如,从图2、3、4后视镜的角度来看,每次到了阶段顶部,基本上都会出现一个大量甚至天量,然后股价走势发生了变化。所以,从复盘的角度看来,通常这样的规则是有效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盘中,并不是所有的放量都意味着“见顶”或者见底,比如图4,过程里也有很多根大量出现在上涨或者下跌的过程中,图5的11月29、30日两根量,也是阶段相对比较大的量,并不能单凭此就认为是顶或者底。

因此,只单凭成交量的大小来判定顶底,或者处于什么过程,其实并不是很准确。但还是有很多人,凭借着经验,对于成交量和股价的关系,归纳了一些口诀,诸如什么:

缩量上涨还要涨,缩量下跌还要跌;

放量上涨必回落,放量下跌必反弹;

缩量不跌来筑底,放量不涨头将现;

量大成头,量小成底;

无量顶下跌,后市必大涨,放量顶下跌,后市调整长;

后量超前量,股价也跟上……

这些,倒是朗朗上口,复盘看似乎也有那么点意思,可到底管不管用,怎么用,却还是需要好好的思量思量。

对于此,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实盘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最终才有可能真正的将其应用到实战之中

下面,我将结合着自己的思考,对于其中的逻辑进行一个自己的阐述和梳理。

1.成交量,是买卖双方在某个价格达成的共识的体现。成交量越大,说明在这个价格位置双方的意见分歧越大,成交量越小,说明在这个价格位置双方意见趋同。

2.成交量是相对的,成交量大小会影响到价格行为,但成交量却并不是价格形成的真正因素,价格形成要看市场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

3.分析成交量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在价格不同位置的成交情况,判断出市场多空双方在该价格位置的意愿。

4.通过多空意愿的分析,进而对下一步市场走势形成更好的判断。

基于上述理解,对大级别上的图1,就可以这么进行一个复盘和研判。

第一阶段,起涨之前,成交量日均不到30万手(换手率0.35%左右),成交寡淡,说明当时市场里的资金对于海控并不看好。但是,当时海控总股本是122亿股,筹码主要集中在大股东和一些前期被套或者低位买卖的小股东手里。而在这个阶段,多空双方的买卖意愿都不强,看法趋于一致——就是不太看好这只股票,认为没什么可买的。

第二阶段,随着疫情造成的供应链混乱,运价开始偏离正常的价格轨迹,航司盈利甚至暴利开始展现苗头,市场热度起来了,这个阶段开始有人看好未来,于是想买入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于是分歧开始出现,且想买入的人渐多,造成了如果要买入就需要用更高的价格购买,于是股价开始上涨。在上涨过程之中,前期低位的那些筹码或获利,或好不容易解套,或对该股票失望死心,趁着有人想买,就借机卖出了。这就是买卖双方的分歧,分歧越大,说明大家对这只股票的看法越不一致,就促成了成交的放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涨过程之中的放量的多少,是由空方决定的。也就是说,在上涨的过程之中,如果空方不想卖,多方只能到更高位置去买,而如果空方在这个价格想卖,那么在这个位置就能成交,所以,上涨过程之中的量,是由空方决定的。

基于这个理解,看看第二阶段。日均成交量达到了70万手,成交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价格也节节攀升,说明多空分歧还是挺大的,但是看多的人比较多,而且随着空方卖出之后,低价筹码区持股者的力量衰竭,多空力量对比的情况随时也还是会发生变化

而到了第三阶段,这种多空对比的变化就很明显体现出来了。从成交量上看,体现为成交量又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达到了日均150万手,说明交易变得更加活跃。而这个阶段,海控的业绩已经实锤了,公司扭亏为盈,年报预增妥妥的小100亿,而且盈利趋势非常明显,市场看多的人也越来越多,大量的资金涌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卖出的人在这个阶段也非常之多,主要是前期涨幅已经好几倍了,很多人有落袋为安的需求,特别是一些持股成本非常低的小非,借着价格大涨,顺势减持获利。于是,在成交量放大的同时,海控迎来了惨兮兮的七龙珠时期。而这也就是分歧进一步放大所致。

第四阶段,业绩真正实锤了,再加之前期获利了结的空方走了很多,在不断涌入的资金推动下,海控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大爆发,股价从最低的9.59元一度冲到了33.40元(除权前)的高位,实现价格翻了3番!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则始终伴随着大量的分歧,这阶段的日平均成交量也达到了280万手左右,在后期放量更是巨大,特别是从高点下来之后,加之7月14日的10送3之后,总股本变成了160亿股,股池无形增大了,成交量也更加活跃(放大量的量柱密度较高)。

这个阶段,大致所表达出来的逻辑就是:

(1)上涨过程之中,多空一直都保持分歧,多方为不断看好后市的资金,空方则为前面低价买入的获利盘。

(2)10送3之后有一段下跌,下跌同样伴着放量,说明多空双方分歧依旧。而这个下跌阶段成交量主要取决于多方。即,到了阶段顶部之后,价格出现回撤,前面不断有获利盘要卖出,但是同样有大量的多方买盘想要买入。如果,只是空方想卖,多方不想买,那么出现的情况就是缩量下跌,一直跌到多空再次达成一致。但这次回撤,却伴随的是成交量的放大,也就说明依然有大量的多方想要进场。于是,成交量体现出来的意义在于,多空依旧没有达成让股价下行的一致意见,展示出来的依旧还是分歧。

最终,结果就是在下跌了半个月之后,价格开始出现反弹,成交量继续保持高位。

第五阶段,也就是去年十一之后的那个次下跌开始,其实,同样是延续着第四阶段的下跌过程之中的放量,意思差不多,即这个下跌一样是多空分歧的体现。这个成交量展现的还是多方承接的意愿。结果,价格在触底之后,就没有进一步下跌,而是开启了一个多月的低位横盘。

而到了这个阶段,总体的成交量开始降了下来,日均量较四阶段也下降了不少。这个时候,展示出的是多空成交的意愿已经较前一阶段降了不少,即卖的不太愿意卖了,买的也不太愿意买了,结果更多的开始体现为横盘的走势

这段出现了一个例外就是11月底12月初的那波拉升,成交量急剧放大,一度又把市场点燃了。只是,这种放量并没有能够继续,特别是拉升了两天之后,又开始缩量了,所以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放量,盘势再次走平。

综上,可以得出一些对于现阶段实战的指导思路:

目前成交量相对较小,今天成交量仅113万手,成交额20亿,对比四、五阶段的量也都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说明目前市场对于海控并不感冒

而从看多的角度来看,海控的基本面和业绩,特别是从估值方面,上方还是有比较大的空间。不过,股价是不是真正会达成,还是要看市场要不要往那个方向走。而如果市场真要往上走,依旧离不开成交的放量

大致的逻辑就是,经过了前几个阶段的上涨和调整之后,现在的筹码结构如上图,上方有一部分的套牢筹码,下方也开始积攒了不少的获利筹码,只是获利的幅度较小。想要让这些筹码卖出(形成空头),要么就是让上方的筹码卖出割肉,要么就是鼓动下方的筹码获利了结,要么就是大股东让出一部分筹码(1月要解禁了,不过似乎增持期间不能卖)。

而在这个阶段的多头(做多方)则所场外的资金。场外资金必须真正看好,主动进场,才能消纳上面所说的空头,进而推动价格上行。

可是,目前看来并没有什么资金愿意入场,从成交的体现上来看,表现为成交较为寡淡,成交量小。也就意味着,场内空头不愿意在更低的价位卖(现在这个价位之下卖,获利盘获利不多,套牢盘不舍得割肉),而场外的多方资金也似乎不太愿意在这个价格位置大量买入(买的意愿小,造不成筹码的紧张,价格也就上不去)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多方更愿意在什么价格位置买?

从买卖意愿来说,肯定是现价甚至越便宜越好,但是目前空方不愿意卖,就买不到便宜的筹码了。而为获取筹码,就只能加价去买,可很显然,目前多方并没有这个意愿。

进而分析,目前场外资金(主要是指一些主力机构)为什么没这个意愿,这大概和海控的股本结构和明牌的基本面有很大的关系

1,通过前面几个阶段的成交情况,大致可以判断在第一阶段持有低价筹码的各种小非以及机构,已经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之中把筹码获利变现了。

2,后面进场的投资者,虽然也有一些机构,但是由于业绩明牌,也使得大量的散户投资者,特别是一些大户、融资盘参与了进来,而且谁都不舍得卖,导致了除前面低价获利的主力筹码之外,空方的力量在被消耗完了之后,进场的资金很难进一步转化成新的空头。

3,在几个主要的小非减持了之后,海控的大部分筹码都在大股东(中远)和前期追高进场投资者手里。从大股东的角度来说,持股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成本的,即便是回购,也只能是进一步压缩了流动性,压缩了有意拉升的主力的获利空间。

4,因为海控基本面的确定性,使得后面入场的主力机构在这场博弈之中失去了先手(即,没有在低价位建仓低价筹码了),这个在主力和散户博弈之中成为了大忌。而贸然收购当前价位的筹码,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给他人做嫁衣),除非能确定这只股票后续还有更多的资金能进场接盘。

基于上述,接下来股价要出现类似5、6月份那样的大涨,必须具备新的条件:

一是场内的筹码愿意在目前价位或者更低的价格大量卖出,让场外有实力的资金拿到足以获利的底仓,这样才能驱使他不断的投入资金拉动价格上行。

二是出现了一些能够真正引发市场疯狂的利好消息(绝对不是根据盈利计算出来的估值,也不是回购这样的消息,这样的消息已经被消化了,不能真正驱动价格了),让此刻投入的资金在未来能很好变现。

第一个条件,有心的主力资金可以利用时间来慢慢磨,也就是说,利用目前的低成交量,甚至于做T、打压洗盘等的手法,逐步将一些场内筹码变成自己的筹码,待时机成熟(即收集到足够多获利筹码),才会配合利好消息主动拉升。而第二个条件,从目前看来,我很难想得出有什么消息能比业绩、回购、分红等更刺激的,不过,市场有时候就是很神经,热点不一定就从哪冒出来了,也真说不好。

而当出现主力主动拉升,或者市场热点冒出的时候,成交量就一定会放大——场内的筹码会快速的交到拉升主力引领的一波波新的投资者手里,价格也将会随之上涨,进而再结合着海控的基本面和星辰大海的美好故事。

这个故事还可能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多空双方就僵持在这了,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面虽然依旧强劲,但是运价、盈利终将有高潮退去的一刻,或者整体的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什么其他的变化,到时候,场内“坚定的”持股小股东们最后还是绷不住了,慢慢的,价格一点点的阴跌(即没有多方愿意承接的缓慢下跌),最后造成踩踏,最后进入到了所谓周期的周而复始(呸呸呸)。

当然,还有一个合家欢的版本,就是虽然没有资金愿意拉,但公司确确实实是真金白银盈利着的,并且也愿意把利润返还给股东,于是所有持股的大小股东们,长期持有还是有所回报的。而这种方式也吸引着各种大小机构陆续涌入进来,最后皆大欢喜

嘿嘿,不知道你喜欢哪个版本的结果。

不过,不管是哪一个结果,其实都是市场的一个部分,只要你进入到这个市场,就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确定性了。虽然很期盼自己手里的股票星辰大海,但是要做到股路长盈,更重要的还是要认清并接受市场。

成交量,只是市场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同理,基本面、K线,各种指标,也都是。如何看待、分析,在人潮汹涌、凶险万分的股海之中,并没有真正绝对的对和错,只有每个人对于市场和自己的认知。最后,选择出一条符合自己的可行之路,仅此。

 #股民的日常#   #今天聊点啥#  

ps:今天这篇有点臭长,而且也没有什么结论,纯属个人的一个观察思考角度挖的一个坑,如果能看到这里不吐的,就是真爱了,哈哈。有机会,我们可以好好交流交流关于成交量的干货,等接下来……

全部讨论

2022-01-13 20:27

最简单,只看成交量放大后的方向

2022-01-13 21:47

花生哥辛苦了,码这么多字,明天我去把苏伊士运河堵上,看看有没有用

2022-01-13 20:21

一句话,慢慢磨,大机构建仓磨个一两年也正常,这段时间是做T的黄金时机,能不能把成本做到0,就看这个时候

2022-01-13 20:33

看完了,写得很好,分析的很透彻,从这一角度来看,明白了当前的困局,也暂时找不到解开困局的方法,悲

2022-01-13 20:21

我认为大概率是最后一个故事结局了,就靠着公司分红和回购来慢慢盈利

2022-01-13 20:19

写的很不错了

2022-01-14 08:55

感谢花生分享,星辰大海,股路长盈

2022-01-14 08:20

辛苦!感谢分享!

2022-01-14 07:04

三毛钱的t不嫌少,每天t一下,每天加鸡腿

2022-01-14 05:39

谢谢,分析的很有道理,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