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有这样两句话,我理解起来有点挑战,也就是说不太认同。我经常写一些文字去解构道德经的含义,但是,我认为这两句话与道德经的整体理念非常不相符,与本章上下文的意思也多有冲突。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我们先看常规的翻译是,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字体加粗的部分,就是我的疑问。“难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开始,大事要从细节开始”。这样从字面上理解没有问题,但是,联系上下文就会出现非常自相矛盾的地方。

第一个矛盾,老子强调“为无为,事无事”,而划线的这句话强点的是“为”,要做“天下大事”,要做“天下难事”,显然自相矛盾。

第二个矛盾,老子说“圣人终不为大”,再次强调不做大事,不做大人物。这与做天下大事、难事的意思又是相矛盾的。

第三个矛盾,“多易必多难”,这里的意思就是容易的事做得多了,后期遇到的困难必然更多。这意思与“难事必作于易”又是相互矛盾的。

三个矛盾指向的都是一个问题,我们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明显是把老子的真实意思弄反了。

我们反向思考一下。天下大事,都是指非常复杂的事,都是由简单的事组成的复杂综合体,如果我们挑着明显容易的事先开始,很可能找不到核心问题和关键点。事情做起来会越来越难。(两个例子被小秘书警告,删掉了)

总体的意思就是,做事要抓住主要困难或者主要关键问题开始,事情就会越做越容易。这种理念有悖于大多数人的理念,但是,道德经显然不是讲常识性问题的一本书。老子讲的都是无声之处听惊雷,并不是说给大多数人的。

至于文中为什么有这么一段不合逻辑的描述,我猜测可能是省略或者丢失了主语。主语可能是大多数人或者一般凡夫俗子。他要告诫读者,切不可与多数人混为一谈。返者道之动,逆则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