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刘晓明:“中国品牌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05-13 19:25

“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已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中国品牌建设也必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5月12日上午,原中央外办副主任、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2024品牌国际传播高峰对话上对中国品牌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出“五个坚持”。
当天,2024品牌国际传播高峰对话在浙江德清举行。本次高峰对话由参考消息报社主办,是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系列活动之一。刘晓明指出,品牌建设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中国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和成绩。从国内看,全社会的品牌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品牌发展氛围日益浓厚,不同领域、地域、行业的品牌竞相涌现、各展风采;从国际看,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合作不断深入,中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中国服务、中国标准扬帆出海、走向世界。中国高铁、光伏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和电商平台等成为国际市场上靓丽的“中国名片”。他说,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品牌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国际上,中国品牌发展仍面临五大挑战。一是外界认知挑战。中国知名品牌数量还不算多,不少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仍然较低,品牌大而不强、强而不精等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市场竞争挑战。中国品牌仍需要面对来自当地品牌和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三是国际合规挑战。国际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差异给中国品牌带来法律风险和挑战,包括知识产权、税务和贸易限制等问题。四是文化差异挑战。中国品牌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和“水土不服”,理解并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习惯、审美观念等。五是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美西方逆全球化、经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小院高墙”以及“脱钩断链”带来的风险增大;一些国家对中国品牌设置反倾销、技术壁垒等,增加市场准入难度。
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现中国从“品牌大国”向“品牌强国”迈进,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如何在新征程上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刘晓明提出“五个坚持”。第一,坚持以质量为根本。品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质量强国的内在支撑。在英国工作期间,刘晓明曾多次与拥有百年历史的英国知名品牌的管理者进行交流,切身感受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些企业始终把产品质量作为品牌价值和信誉度的基础,从时装到汽车,从零售巨头到高新科技,英国企业都非常善于打造品牌、运营品牌,尤其注重长期的合作关系和健全的法律保障。中国品牌需要注重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既要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量的稳定性,也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品牌的合法权益。第二,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打造品牌强国的关键。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今天也仍处于全球科学研究的前沿,拥有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实力,在人工智能、健康和老龄化、绿色增长、文化创意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这对我们深化科技和产业创新投入具有借鉴意义。中国品牌需要积极推陈出新,拥抱新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科技含金量。要从多领域多赛道加强品牌建设的创新投入,通过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力度,提升优质产品开发能力。第三,坚持以文化为底蕴。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品牌的成长离不开文化内涵的滋养。英国的文学著作、影视作品、足球比赛等蜚声国际,也受到中国民众的喜爱。这些都是品牌文化影响力的丰富内涵和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文化交流和传播,通过文化交流活动,讲好品牌故事,丰富品牌内涵,才能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和更持久的方式,提高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在品牌传播和推广过程中,要尊重不同文化的特点,学习借鉴当地文化元素,增强品牌的认知度。第四,坚持以合作为路径。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赢得世界市场的重要资源。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国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需要在对外交流合作中不断改进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可通过借船出海、借台唱戏,积极主动推介,不断扩大影响。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参加国际展会、论坛等活动,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加强同知名国际品牌的合作,借鉴其成功的品牌管理经验,提高品牌的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相关政府部门、驻外使领馆,应为中国企业和品牌走出去积极创造条件,为中外品牌合作牵线搭桥,实现互利共赢。第五,坚持以安全为保障。安全是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做大做强做优品牌的前提和基础。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各种风险不断增多。因此,在海外打造和推介中国品牌,一定要强化风险意识,树牢安全底线,制定科学严密的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密切跟踪当地营商环境,及时批驳各类歪曲抹黑论调,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品牌形象。“品牌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机统一。我希望中国企业在追求卓越中开拓创新,在融通中外中力创精品,不断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刘晓明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