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板块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旅游公司。从积极因素来看,首先,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公路、铁路、高铁网络建设基本完成,为旅游出行提供了交通条件;其次,随着居民收入不断上升,消费升级将是未来中国消费结构的重要特征,作为休闲行业,旅游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2012年国庆期间首次取消高速公路收费带来的出游井喷就印证了这一点。可见旅游业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旅游业也正处于黄金发展期。
从消极因素来看,首先,旅游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渠道单一,收入来源分散,难以整合。旅游类上市公司产品线拉得很长,囊括在线预订、交通、连锁酒店、旅行社、景点门票、索道、文化演出、饮食等细分产品,每个细分市场空间都不大,很容易触碰市场天花板。加之中国旅游资源地域分割特征明显,单一公司很难大小通吃,所以很难产生巨型公司。
其次,旅游景点公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旅游资源难以复制,限制了收入扩张。在商业模式复制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迪士尼公司,一旦迪士尼落户一个地方,同时也垄断了包括快餐、住宿、纪念品等全部配套服务和产品。华侨城试图学习和复制迪士尼模式,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迪士尼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美国文化。对于中国旅游类公司而言,迪士尼模式参考价值不大。
再次,旅游景点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门票销售,酒店住宿收入是补充。中国景点门票价格相对于人均国民收入比例一直偏高,备受舆论诟病。门票价格几年才有一次涨价机会,还要经过听证会程序和政府审批,因此,通过提价来增收的路子行不通。
最后,旅游景点公司吸引客源较被动。哪怕景点资源独一无二,风光非常好,让人流连忘返,但是不可能将景点搬迁到消费者家门口,只能被动地等待游客上门。另外,一年中的法定假期有限,好不容易碰上井喷期,有的热点景区还要被迫限流。旅游景点公司的酒店业务也是如此,旺季时酒店一房难求;淡季时客源稀稀拉拉,价格跳水,客房大量闲置,产生的折旧无时无刻不在侵蚀会计利润。
从这个角度来看,相比旅游业,快消品购买方便,家门口和办公楼附近的超市或便利店都可以买到。如果网购的话就更方便了,可以送货上门。快消品营销渠道发达,各级经销商、代理商及销售商备有大量存货,顾客想要多少马上就可以给多少。不存在像旅游业那样的的井喷限流问题,也不存在像房地产业那样的限购限贷问题。
简言之,相比快消品公司,旅游类上市公司投资优势不明显。但是相对于其他周期性行业,旅游类公司还是有一定投资机会的。在中国,旅游景点资源毕竟是稀缺的,地方政府也希望景点多创造收入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会配合或默许公司上涨景区门票价格。旅游景点行业与高速公路类似,都是鸡肋。 $长白山(SH603099)$   $峨眉山A(SZ000888)$   $张家界(SZ0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