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这个夏手不太冷——辍笔感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是天子闲民的第54篇推送,有关职业规划和投资生涯的感悟。

近一个半月没更新笔记了,80%的原因是为了备战6月22号的PMP考试:每天看书刷题暂离股市。其余20%是前面80%的惯性,而且下半年还打算备战另2~3个职业资格考试,说不定我自己的2019年主旋律,就是复习和考试了,至少上半年如此。

这个主旋律,还要从年初开始说起。

最早从2016年开始有专职炒股的想法后,犯了个极大错误:虽然找到一大堆自己比常人突出的优势,但依旧还是把这事想的太简单了(如今看来,简直就是极其简单)。

但这个决定,大方向还是没错的,历时许久,我认为靠投资为生或靠其增加部分收入,依旧是我十年二十年后要做的事情。否则,如果既没有常年高收入(或者稳定)的职场收入,又没有一笔类似上市公司高管套现离场的大额收入,光靠退休金以后连吃方便面都成问题。

方向虽没错,但难度却完全低估了,导致计划安排出现了两个严重漏洞。

第一个漏洞,低估难度+高估自己。

考完试后,我简单地算了一下,假设若干年后我的积蓄中有笔闲散资金可以长期(5~15年)不动,假设那时的功力非常可靠稳定,能有比较稳定的年收益。然后简单列了个表格如下:

算完以后有些沮丧。

假使一般好的情况下,年化收益率5%,第15年后本金才变成2倍,即使第20年后也才不到3倍。假使不动本金为50w¥,过20年后也就变成不到150w¥,即使放在今天其实150w¥也并不算多。何况在攒够50w¥的闲钱之前的几年和之后的20年,还要另有一大笔钱保障生活和风险储备。

要想让炒股变得有成就感或者以此为生,年化率在10%左右才比较实际一些。15年后变成了200w¥,20年后350w¥。

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年化20%了,10年后就算发财了,15年/20年后,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了。但低头一看自己并没有双脚离地,所以现实些,不琢磨15%~20%的收益率了,这个级别在投资领域可以直接封神了。

+5%~10%的目标,“普通人类”还有可能达到,相对比较现实些,而且更有现实意义。

过去以及未来很长时间内,最保值的资产都是房子,国外基本也差不多。前几年欧洲难民潮,当地人民突然发现能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是挺好的。国内银行的房贷利率基本都在5%左右,至少我手中的是4%+。也就是说,银行认为最保险的投资回报率,应当保持或高于这个水平才能保证财富保值或增值。如果炒股,先不必说获得炒房般的收益,至少要获得房子般的保值,抵抗货币购买力的流失,也要力争达到+5%的年化率。

如果能达到+10%的年化率,基本就可以完美抵御通货膨胀了。但这已经是公开信息能查到的顶极水平了,网易的一篇报道引用的其他机构数据显示,2018年的股基基金、偏股基金,最高收益率仅极少数基金才达到+10%。股巴神特在《致股东信》中披露:“1965-2018年,伯克希尔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7%,明显超过标普500指数的9.7%。”

回想当年自己决定炒股时,也列了个表格,设想自己能找到或者发明一种指标,每周有+2%的收益率,过不了几年10w的“基金”就变成了天文数字,简直睡觉都能笑醒。今天真想穿越回去,把自己塞进冰箱的冷冻层再关上两天。

这个星球最厉害的股神以及其他大隐于世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啥的,才能实现年化百分之两位数的收益率,国内最牛的操盘手这几年的灾年中,收益为正的也屈指可数,凭啥自己就能实现+10%的收益?何况中国有1亿股民,即使刨除大爷大娘/在校学生/家庭主妇,再刨除业内人士,不管怎么往少了算,业余股民至少有5000w劳动大军散布在我们周围,他们可能就是我们的同学、同事、领导、同行…,想想自己在考试当中、工作当中,有把他们远远甩在身后了么?如果没有远远拉开距离,凭什么在炒股这件“竞赛/工作/事业”上,自己就能胜出一筹?似乎自己的颜值都拼不过人家,何况是才华。

我虽然在两年的“专职时间”里,借助硬件升级和计算机水平,快速提高了自己在“业余”股民界的水平,但有句谚语说得好:知道的圈子越大,无知的边界越大。现在必须要低头认错,坦诚自己必须敬畏市场(即使里面垃圾遍地),在没达到学龄前,先老老实实地上幼儿园(模拟炒股),学好垃圾分类。

等幼儿园毕业了,懂得识别可回收垃圾了,再报名念小学。至于有生之年能否上中学上大学,就看老天爷赏不赏这口饭吃了。

第二个漏洞,没做好Plan-B。

这两年的闲散时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即使2017/18两年有几件抽不开身的大事,闲散时间累积起来仍旧非常可观。而且两年的周期也不短了,起码把今年想考的证书,断断续续的基本都能拿下。2019过完年需要重入职场赚生活费和本金,也不至于如此被动,到现在才仅参加了PMP考试。

这两年亲身经历了毛衣粘、中年危机、实体经济寒冬,愈发感觉到蚁民谋生不易。未来再进入职场,在没有贵人相助的情况下,只能自己多搬砖了:敲门砖。下半年其他考试可以从长计议,证券资格证却是下决心要拿下的。

虽说拿到证并不能说明自己比其他股民优秀,但对自己来说,还是有心理暗示的作用。既然未来还要做股民,不管盈利与否,总要有个和别人区别开来的显著标记吧?而且想要进入梦寐以求的金融圈,没有相关专业的毕业证书,外行来混,起码也得有个该行业的最低门槛证书。否则,自己总用其他理由来证明自己比普通股民水平高,总不免给人以夜郎自大的感觉。

就如同驾照,即使考完了驾校,并不能说明车技多好。但如果没有驾照,想让别人相信自己车技好,很难令人信服。即使通过实际驾驶可以对外证明车技,那么既然实际车技都OK的话,考个驾照更应该必过无疑。《飞驰人生》中,沈腾为了重回赛场,也必须要重考驾照。所不同者,人家那是法律规定,我这里是心理暗示。

【后记】

过了好几个月了,后面需要把三四五几个月的股票进行复盘,“笔耕不辍”方能日有寸进,炒股,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