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的价格风暴:为什么能源和大宗商品越来越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6

$中国海洋石油(00883)$ $兖煤澳大利亚(03668)$ $中国神华(SH601088)$ 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在强调供应链安全,实际就是逆全球化。逆全球化是一个涉及各国越来越多从全球一体化中撤回,转而强调国内生产与自给自足政策的现象。这一趋势对能源和大宗商品的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价格将在波动中长期上涨。原因如下:

供应链的地域化

全球化时代,供应链的优化减少了生产成本,特别是在能源和大宗商品的开采与加工领域。然而,逆全球化导致供应链重新地域化,各国更多依赖本地或区域内的资源和生产链。这种转变增加了物流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因为不是所有国家都具备最佳的资源开采和加工条件。由此产生的成本增加最终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表现为价格的上涨。

贸易壁垒与关税

逆全球化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包括关税和其他形式的贸易壁垒。这些政策限制了跨国贸易,减少了市场的竞争和供给。例如,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征收高额关税会直接提高这些资源的本地市场价格。同时,大宗商品如钢铁和铜等,在关税的作用下,其进口成本增加,也推高了国内市场价格。

投资减少与开采困难

在逆全球化的环境下,国际投资可能会减少,因为投资者对跨国投资的政治和经济风险的担忧增加。能源和大宗商品领域尤其依赖大规模资本投入以维持和扩大生产。投资减少意味着新的开采项目可能会延迟或取消,现有项目的维护也可能受到影响。这限制了供应的增长,甚至可能导致供应减少,进而推高了价格。

能源安全与政策导向

随着国家之间的政治张力增加,能源安全成为各国政策制定的重点。国家可能会选择增加对本国或友好国家能源资源的依赖,减少从潜在对手国家进口。这种政策导向不仅影响能源流向,还可能导致全球能源市场的分割,减少全球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和效率,从而推高价格。

长远影响

逆全球化可能导致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场的长期不稳定。价格波动可能加剧,对经济增长和消费者福祉构成挑战。此外,这种趋势可能妨碍全球合作,尤其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努力,因为这些挑战需要跨国界的解决方案和合作。

总之,逆全球化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了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供应链、贸易政策、投资环境及能源安全政策,进而导致这些资源的长期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