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巴菲特的早期财富之源:四个水龙头打造亿万帝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2

#巴菲特# #价值投资之路# #芒格#

巴菲特收益率最高的时间段,是五六十年代,那时的巴菲特,如同一个遵循格雷厄姆的原教旨主义信徒,以发掘低估值烟蒂股为主要投资手段。当时的美国,因为市场消息闭塞,信息不对称,也导致市场存在大量的低价股,巴菲特在1964年致股东的信中这么归纳这四类投资,同时我会结合目前市场上的个案去套用,以便大家更好理解:

第一类:低估类(基于产业资本重置的视角)

这类投资关注那些市场上不受欢迎、价格较低的股票。虽然这些股票现在可能看起来没有升值的迹象,但经过详细分析,这些公司的真实价值实际上远高于它们的市场价格。投资者买入后还可能长期低迷,但长期来看,这些股票因为它们的本质价值而有可能增值。

点评: 这一类,可以归纳为烟蒂股,也就是如果有机会清盘,公司的清盘价会远高于市场交易价,这一些股票有个特点,就是有着极低的PB,如目前很多港股私有化的价格都是在1PB以上,而私有化前的交易价可能只有0.5PB,典型的案例就是去年海通国际的私有化前后价格,这一类公司就是基于产业重置和清盘的角度进行选择。

第二类:低估类(相对低估)

这种股票的价格比其他类似品质的股票要便宜。投资者会比较这些股票的价格和市场上其他类似的股票,找出价格偏低的机会。这种方法的风险在于市场评价的变化可能影响投资效果,因此投资者有时会采取策略同时买入被低估的股票和卖出被高估的股票来减少风险。

点评:这一类就是通过同行业不同公司间的比较,选择明显低估的买入,比如现在的煤炭股,我会从当前PB,股息,ROE去分析判断,大致如果要选择煤炭股,具体会选哪只,具体到现在的情况,我觉得港股的兖煤澳洲相对低估,有一定安全边际,如果想持有煤炭股,可以考虑。

第三类:套利类

这种投资利用公司特定事件(如合并或重组)来赚取利润,这些事件通常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投资者根据官方公告进行投资,不依靠传言或不确定的消息。虽然每次赚的钱可能不多,但因为操作基于确定的事件,风险相对较低,收益也比较稳定。

点评:这一类,其实一直延续到巴菲特的整个投资周期,尤其在早期和中期,是常见操作,就是选择确定性较高的并购案参与。巴菲特多次强调,这是很少能让他借钱操作的投资渠道,但单笔投资一般不会超过净资产的20%,他规避此类风险的手段有,只看市场公告,不听信任何谣言,只参与大型并购操作,每年只参与几笔类似操作,靠长期大概率的中等仓位的小胜战胜偶尔失败,最后这个就成了个统计学的问题。典型的比如参与现阶段,中国中药的私有化并购案,央企并购,成功概率极高,年化收益大概12个点。

第四类:控制类

在这类投资中,投资者购买大量股票,有时足以控制公司的决策。这种投资可能是从长期持有被低估的股票发展来的,最终让投资者有足够的股份影响公司的运营。通常情况下,除非真的需要,投资者不会主动去干预公司管理,更愿意让专业的管理层来操作。

点评: 这一类,大多数人无非操作,除非你有举牌收购的能力,这里就不分析了。

总结:这套投资体系很适合小资金慢慢成长到大资金,但到一定规模,就很难操作,主要是资金量大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太多的烟蒂股去接纳大资金,所以第一、第二类投资逐渐被巴菲特抛弃,而转向接受芒格提出的以合理的价格买优质公司股权,长持获利。我认为,在资产没过亿的情况下,第一二类的投资完全适合哪怕现在的投资者,一样会如同早期的巴菲特取得惊人回报。

全部讨论

04-15 21:41

中国中药的私有化成功概率确实很高,就是涉及资金量大,速度会慢点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