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宽过往,淡然余生(扬帆的2023总结)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罗素说过,一个人如果30岁之前不左,他是个冷血动物。如果40岁之后不右,他就是个白痴。一直都明白这个道理,也一直都认可这种说法。可回首过往,却发现自己也许就是那个迟到了10年的痴人……

如同这亦真亦假的照片一般,一个人真的能认清自己么?曾经的我,喜欢金庸,向往着武侠中那快意恩仇的生活,梦想着长大后能快意人生、仗剑走天涯!可真正到了45岁,到了能有那么一点儿小小能力的时候,确发现自己其实啥也不是,啥都不行!

就像在写这篇总结之前,一直想着主题是什么?该怎么写,如何写,才能不负自己的2023?思虑很久后,写下了“看宽过往,淡然余生”这几个简单的字。是啊,本就平凡一人,何必执着于过往,何必纠缠于内心,何必自讨苦吃。简简单单的2023,从从容容的个人总结。也许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

2023年,对自己来说,应该是难受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我失去了母亲。每每车机中播放“外面的世界”这首歌曲时,总会不自主的想起母亲,想起母亲的眼神,想起母亲送我离别时,背身流下的泪水。

2023年,其实又是幸运的一年。这一年,纠结多年的职称问题解决了;觉得这一生,在学业和工作上,都能对自己有个交代了。伴随着职称的到顶,收入也大幅上升,甚至连前两年伴随的各种健康问题也暂时远离了。

2023年,是一个有喜有忧、有悲有欢的年份。可回头看看,其实哪一年不是如此呢,哪一个人又不是如此呢?看透以后,才觉得@终身黑白 的那句“大事看远,难事看宽,往事看淡”原来是那么的洒脱。也是在这一年,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看黑白的文章,文风中的那种淡然、自然,如一股清风,拂面而过。

人不就应该这样么?承认自己的渺小,承认自己的无能,也许才能泰然处之。有那么一段时间,非常喜欢网上的鸡汤小文。还记得那句“虽然你无法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但一定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确实很好。谁不想,可谁又能真正做到?没有哪个人能一直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呢?因为如果能够做到,这句话本身也就失去意义了。

即便如此,还是要说:“虽然我们不能一直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但总要给自己那么一段时间、一段空间,让自己喜欢自己,自己放过自己”。若非如此,紧绷的琴弦,终有崩断的一刻。

说回投资吧,2023年,自己的投资收益为负,而且还负的不少。主账户收益率-12.12%,副账户收益率-8.85%。关键是2023年的资金体量比较大了,实际的损失大了不少。这要放在以前,心态上肯定接受不了。可现在,觉得还好吧,每天该干啥就干啥,不会为了账户的盈亏而过分的纠结。

从另外一个角度,目前的市场估值已经到了如此,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只要坚持不杠杆,坚持低估高息大蓝筹,爱咋咋的吧。至于持仓,和以前一样,银行、平安、中建这三个占了大头,港股的太平、万科H占了一部分,2023又逐渐持有了双汇伊利。年底检查持仓,觉得就这样吧,没啥需要调整的。

很多人都觉得A股不值得,总在3000点,经济也不尽如人意。可换个角度,如果一切都好,还有便宜么?

2023年,收入创了个人新高。本年度处于一直加仓的操作,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月收入。留下必要的生活开支,基本上所有的资金都用来持续的买入。收入的增加,证券账户的亏损,两相相抵后,使得今年的资产上升其实并不多。从仓位上看,由于年终奖(34)的到账,使得总仓位从满仓变成了8.5成仓位,应该会在新年开市后继续买入。

回首2023,发现自己最大的成长可能是心态方面的,变得不那么纠结了。就像自己现在不愿预测市场一样,现在的我主要的考虑就是目前的估值是否值得买入,值得持有。慢慢从以前的预测/期盼市场,变成了现在的利用市场。那么多大V、甚至巨佬都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我这般小人物还是算了吧。市场贱了就买,贵了就卖,不贵不贱就持有收息,总比放银行贬值强。

回首2020/2021,觉得如梦一般。可再想想2020和2021,每年自己都能骑行~3000km,基本都能和妻子一起做饭刷剧……虽然收入少很多,可依然幸福满满。所以,站在当下,我感谢自己走过的每一年,希望自己的2024,能够更加坦然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