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的尺度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2

183篇原创文章,每周至少1篇,Flag!欢迎标星关注!

Hi,各位好,这里是永庆投研/商业资本论,持续更新严谨求真的商业洞察和投资观察。前一段写过一篇关于绝对估值的文章:理解估值:现金流折现模型的“方法和边界”。

围绕估值继续聊一聊,本文核心结论是2点:

1、估值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一个分布区间。估值如何做到模糊的正确:基准的过程清晰、可预测;估值方法有区间,符合正常逻辑;讲清楚不同情况下的预测区间。

2估值方法是不同的维度讲同一个事情,是同一个世界观,实际上不同方法是可以互相换算的。分析循环是:需求-业务模式-竞争优势-利润表-业绩预期-估值区间。

本文的具体内容:(1)相对估值法的逻辑;(2)估值方法是对同一个客观事件的表述,方法之间可以互相转化;(3)买方机构如何撰写到估值部分。(全文2400字)

01

相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是建立在“相似的公司投资者会给与相近的估值”的假设之上。相对估值是市值/某指标,某指标是基于目标行业和公司的情况,筛选出合适的指标,这个指标是评估上市公司业务的关键点。

常见的估值方法有:

(1)PS/PE/PB,需要对净资产、收入、净利润做适当调整,做到可比

(2)PEG=PE/g,g是指三年复合增长率

(3)P/单业务指标,如用户数、养猪数量、矿储量、管理面积、订单金额等

(4)EV/调整后指标,如EBIT、EBITDA,调整项为折旧摊销的影响,如面板行业,公司的净利润很容易受到折旧摊销的影响。

估值切换:通常是从低维度的估值与更高维度估值的切换,如基于资产的评估方法,再回到正常的PB估值体系,再升级到PE、PS的估值方法。每次估值切换的升级,实际上对估值的空间做了放大、容忍度提升,毕竟公司有收入与公司有净利润是不一定能稳定传导的。

也可以理解为乐观的时候,可以用P/单业务指标、PS、PEG等估值方法,中性的时候用PE/PB,EV/Ebitda等方法,悲观的时候用清算价值方法、重置成本法。

02

估值方法的转换

1、PE/PS/PB的关系

PS=市值/收入=PE X 净利率

PE=市值/净利润=市值/(收入X净利润率)=PS/净利润率

PB=市值/净资产=市值/【净利润/(净利润/净资产)】=PE X ROE

举例:

某公司10倍PS,若净利率20%,则意味着PE=50倍

某公司10倍PE,若ROE20%,则意味着PB=2倍

全部讨论

2022-12-09 14:44

这篇文章全文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