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赚了钱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7喜欢:3
医药法案比芯片更卡脖子,我个人认为回旋余地很小,而且更严重,不值得赌。问题的关键在于FDA,芯片领域,除了我们工程师多,很长的供应链也使得美国难以制裁,而医药,非常在乎FDA的背书,我们的食药监在全球没有FDA那样的影响力,FDA不认可,那医药生物整个产业链是完全有可能回流美国的。最近越来越感受到软实力的重要性

热门回复

医药和芯片我认为恰好是相反的情况,芯片国内重设计但制造被卡,即使设计高端芯片也无法被代工。但医药恰恰相反,美国重设计中国重代工,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决定了我们的绝对优势,脱钩反而对美国生物医疗的发展是重大影响。而所谓的制造业回流在资本主义逐利下,本身就是个伪命题。BIO主要的观点也是这个,脱钩对美国生物医药弊大于利。至于国家基因安全,至少目前看和药名也没什么关系。

FDA现在需要实验数据里包含美国被试,法案又不许美国人基因泄露,这出双簧就是针对中国CXO,芯片可以放弃美国市场,其他市场还很大,但是,医药放弃FDA认证就很麻烦。而且,CXO一倒,医药人才和资本就会走,就很麻烦。当然,芯片当时的处境也很难,这五六年算是挺过来了,我也希望医药能挺过来

中国的医保能支持大量创新药?扯蛋……药明是纯粹的人力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医药民工,完全符合美帝对中国的定位

中长期中国创新药会把老美打的渣都不剩,美国打击药明是怕未来被反噬

说实话,短期弊大于利,中长期利大于弊

你大概分不清临床数据和cxo的区别,药物上市的临床数据是从医院的病人试用拿到的数据,这是药企做的事情或药企委托做的临床,药明应该主要是临床前的CRDMO。如果医药人才会走,中国就不会有工程师红利了,跟芯片刚好是相反的,芯片在制造方面被卡了脖子,而医药CRO主要就是制造业

长期如何利大于弊?不要靠想象,你去问问做医药的,像药明康德这样的需要用到大量技术人工去合成的cdmo怎么回流美国?哪家美国企业能养几万个工程师?

中国短期买不起创新药,美国不买你的,你做出药卖给谁。一是制裁你cxo,让你的技术做不出创新药,二是不买你的创新药。双管齐下确保美国创新药的领先地位。所谓安全只是幌子,打击你的产业才是目的

核心是谁有市场,芯片我们有市场,大不了晚几天用或者用点差的,能抗住,创新药我们没市场,没市场你咋玩,弄出来给谁,时间一长,没人弄,就会越来越落后

药明生物,康德,都有fda 官方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