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沟通的3个目标,能解决90%的职场难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职场里把话讲清楚,才能干明白。

当你对领导说“没问题,我会全力以赴”时,为什么领导看起来并不满意?

在平级沟通中,究竟谁先迈出第一步比较合适?又如何得当地据理力争?

带领团队成员时,如何准确有效地向下级传达工作?

马云说,“沟通是管理的浓缩”。沟通成本是组织里最大的成本,沟通不到位,努力全白费。职场沟通如此重要,为何我们总是被工作中的沟通环节困扰,乃至于影响工作效率和成果?

阿里巴巴文化布道官、引力商学创始人王建和在新书《业务三板斧》中总结了一套清晰明确的沟通方法,简称“目标三共”,向上沟通要共识、平级沟通要共赢、向下沟通要共启,掌握有效的沟通秘诀,对于高效完成工作与处理职场关系至关重要。

王建和 周筠盛 龚梓

《业务三板斧:定目标、抓过程、拿结果》

01

向上沟通要共识

管理者要沟通的第一个角色是上级或企业的经营者。向上沟通的核心是基于对目标的共识。

1.与上级沟通的角色定位

辅助者+执行者

要想做好向上沟通、共识目标,管理者要进行角色认知上的转变。当管理者与上级共识目标时,其要从单纯的执行者转变为辅助者—“我”首先是辅助者,其次才是执行者。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角色的顺序不能改变。企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管理者认为自己只是上级或企业经营者的决策的执行者,目标是上级或企业经营者的,不是自己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打工者心态”,是管理者向上沟通时的思维禁区。

彼得·德鲁克认为:“工作要想卓有成效,下属能发现并发挥上司的作用是关键。”德鲁克的话道出了向上沟通的精髓—目标不是上级的,而是“我们”共同的。管理者要辅助上级,共同达成目标,上级任何关于目标的决策、策略都需要得到管理者的支持和认可。

2.向上三点共识法

共识目标、共识价值、共识荣誉

管理者向上沟通,与上级共识时,要共识什么?管理者与上级共识的内容有三点,我总结为“向上三点共识法”。

一是共识目标。其包括基础目标、挑战目标和非业绩目标。除此之外,如果目标已经有了策略的支撑,管理者还要与上级共识策略。

二是共识价值。其包括目标背后的价值和意图。管理者要正确理解目标的来源、客户价值、战略意图、整体规划、结果背后的结果等。

三是共识荣誉。其包括目标达成后,团队成员能获得什么奖励和荣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提到:“要使上司能发挥其所长,不能靠唯命是从,应该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议。”管理者要把目标达成后的荣誉提前落实,要在上级决策前充分发表意见,给出自己的判断,而非等待上级的判断。

3.搭建共识场景

1on1沟通

管理者与上级共识目标的重要场景是“1on1沟通”。“1on1沟通”指的是管理者与上级就目标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即时地沟通交流。

很多大企业设立了“1on1沟通”机制。以雅虎日本为例,尽管企业员工众多,但上级每两周会与90%的员工进行“1on1沟通”。

为什么要进行“1on1沟通”?举两个例子来证明“1on1沟通”的重要性。

案例一:管理者A带领团队成员在三个月内完成了目标,成本为20万元。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管理者A自我感觉不错,没有与上级就目标进行沟通,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目标。但最后上级认为管理者A虽然达成了业绩目标,但成本超出了预算,因此对他的管理能力不是很满意。

案例二:管理者B在明确目标后,通过与上级进行一对一交流,提出如果要在三个月内完成目标,那么成本费用需要20万元。上级认为成本费用要控制在 15万元以内,过程可以进行适度简化。管理者B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认为成本费用如果控制在15万元以内,则项目需要延期一个月。上级对此表示接受。通过多次一对一沟通,管理者B与上级就目标达成了共识,最后管理者B带领团队成员在四个月内用15万元的成本达成了目标。最后,上级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管理者在与上级共识目标时,不要和上级在目标上“讨价还价”,而要在策略和资源上大胆地“讨价还价”。管理者越是在策略和资源上“讨价还价”,越能给上级信心。我在带团队时,最害怕听到的就是团队成员和我说“没问题,我会全力以赴”。我最想听到的是“为了全力以赴,我需要什么资源、什么支持”。

最后引申一下,管理者如果熟练地掌握了“1on1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在平级沟通、向下沟通、家庭沟通中应用。认真地倾听,真诚地提问,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4.如何与上级达成共识

有胆量,敢把乌纱帽踩在脚下

管理者与上级共识目标的时候,要有胆量,不要害怕,心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敢于说出来,要敢把乌纱帽踩在脚下,不要因畏惧上级而不敢提问,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管理者为了更好地执行目标、达成目标,要积极主动地与上级进行沟通,聆听上级的想法,征求上级的意见,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很多管理者与上级沟通时总是战战兢兢,患得患失,担心自己的想法被否定,担心自己被批评。此时,管理者要放下“小我”,就事论事,如果必要的争执、冲突和否定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才算得上是有意义的争执、冲突和否定。

同时,管理者不要走入另一个极端——不要冒犯上级。有胆量沟通不等于冒犯。管理者要有技巧地向上沟通,避免情绪化表达,同时也要注意场合与沟通方式。有话直说,也要有话好好说。

02

平级沟通要共赢

很多管理者在进行平级沟通时会说:“这个目标对我很重要,请你帮助我达成这一目标。”这一沟通方式显得苍白无力,请问,别人为什么非要帮助你呢?帮助你达成目标对他有什么价值呢?

平级沟通要强调共赢。工作中,每个团队、每个团队成员身上都有自己的目标,没有人有义务帮你完成目标,但是你可以寻求双方共赢的方案。

1.与平级沟通的角色定位

协调者、合作者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将自己的需求置于别人的需求之上,希望自己的观点被别人接受。但平级沟通需要的不是一方说服另一方,而是双方要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和解决问题,追求一种平衡和共赢的状态。管理者在与平级共信目标时,要保持共赢的心态,转换对立的角色,把自己定位为协调者和合作者。

平级之间不是竞争对手的关系,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关系。管理者当把自己定位为协调者和合作者时,就拥有了利他思维,就会自然而然地将焦点转移到对方身上,关注对方的需求,找到共同的目标和价值,成就他人的同时也帮助自己。

管理者要想扮演好协调者、合作者的角色,须牢记“平级沟通三原则”。

原则1:用建言代替直言;

原则2:用提问代替批评;

原则3:追求共同利益。

2.平级三点共赢法

共赢目标、共赢策略、共赢责任

管理者如何与平级共赢?管理者与平级共赢的内容有三点,我总结为“平级三点共赢法”。

一是共赢目标。当两个团队协同工作时,管理者要找到彼此共同的目标,并就这一共同目标和各自的团队成员取得共识。共赢目标的核心在于管理者能够共同看见、彼此认同企业的总目标。

二是共赢策略。共赢的关键是共创。共创不是我安排你,也不是你安排我,而是大家基于共同的目标进行创造、讨论,最后形成达成目标的策略、方法。共赢策略的目的是培养团队成员的责任感,产生达成目标的驱动力。管理者在与平级共赢目标时,要让所有的团队成员参与达成目标的策略与方法的讨论,在经过集体讨论后形成最终的目标达成策略。

三是共赢责任。管理者在与平级共赢目标时,要将目标达成的行动步骤明确地列举出来,将任务明确地指派到人,并将相关的分工责任变成书面的表达,分发给团队成员,与团队成员共赢责任。共赢责任的目的是责任到人、各自担当、协同配合。

3.如何与平级达成共赢

有“肺腑”,君子和而不同

管理者如何与平级共赢目标、策略和责任?

管理者与平级共赢目标时要有“肺腑之言”。肺腑之言,意味着管理者与平级沟通时既要真诚又要直言不讳。平级之间没有权力关系,没有命令关系,只有共赢关系,而这种共赢关系的前提是创造共情、达成共识。

道理都懂,知行合一却很难。在现实中,平级沟通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僵局:

大家平级,为什么我要主动找你沟通,而不是你来主动找我沟通?

既然平级,我有我的道理,你有你的道理,我们到底听谁的?

平级沟通,我有我的利益,你有你的利益,利益冲突时,我们要舍弃谁的?

平级沟通最怕的是没有肺腑之言,点到为止,表面一团和气,但内里四分五裂。管理者要想与平级共赢目标,拿到结果,就要勇于面对问题。真正有意义的沟通是彼此坦诚相待,释放主观能动性,将各自的观点“晒出来”,在阳光下获得更多的能量。

管理者要想做到有肺腑之言的沟通,需要做到“平级四不”。

一是理解不误解。在平级沟通中,真诚是第一位的,真诚的沟通可以使双方的想法清晰化、明朗化,减少误解。在平级沟通中,管理者忌用这样的句式:“不是已经和你说过”“让领导决定吧”。这样的句式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反而因为情绪化的表达,使沟通变成争执。

二是补台不拆台。平级之间是支持和合作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作为利益共同体,平级之间要互相给予支持,而不是互相拆台。互相拆台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三是分工不分家。平级之间所属团队、部门不同,分工不同。就像一辆汽车的零部件,虽然功能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让汽车正常行驶。任务有分工,但利益不分家。不管是哪个团队、哪个部门,都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

四是交心不多心。平级之间沟通时,最怕的就是心理不平衡,觉得自己做多了,别人做少了,或者因为一些误解导致互相猜疑。不多心,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秘诀,也是平级之间沟通的秘诀。

03

向下沟通要共启

很多管理者经常会遇到向下沟通的问题:自己明明向下级交代了一件事,可对方要么没听清,要么没听懂,要么听错了,导致最后无法达成目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沟通问题呢?

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可以用“沟通漏斗”来说明。简单描述这种现象,就是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嘴上表达出来的可能是80%,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别人可能只听到60%的信息,最后听懂、理解的可能只有40%,而到了执行的时候,可能就只剩下20%了。

管理者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沟通漏斗“漏”得越来越少。

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向下沟通时没有共启目标。

什么是共启目标?共启目标是指管理者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他人的热爱,共同达成目标。卓越的管理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通过沟通唤醒团队成员的梦想,通过示范、感召,使团队成员相信能够共同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进而使他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或者支持变革。

很多管理者在向下沟通时,只向团队成员传递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比如本月完成多少业绩、本季度完成哪一个项目的交付等,对于“为什么定这个目标”,很少会跟团队成员耐心地沟通。大多数情况下只是随口一说:“目标是上级定的,我们只管做就行了。”这种没有与团队成员共启目标的沟通方式,使团队成员只是被动地接受目标,缺乏主动参与的过程,导致团队成员对目标不清晰、不理解,就像战士上了战场,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也不知道该朝哪里开枪,仗自然打不赢。

1.与下级沟通的角色定位

领航员、教练

要做到目标共启,管理者首先要做好角色转变,从“救火员”转变为“领航员”。

作为领航员,管理者要比员工站得高、看得远,制定一个清晰、令人信服的目标,为员工指明方向与前进的道路。管理者往往一方面觉得员工做不好事情,一方面又要保证团队的产出。员工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管理者整天忙着“救火”,将自己定位为“救火员”。“救火员”不是真正的管理者。

其次要做的是从“教授”角色转变为“教练”角色。

管理者不能只是“嘴上功夫了得,只说不听也不做”,而是要“既说又听更要做”。阿里巴巴在管理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原则:视人为人。走上管理岗后,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下属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员工。“教练”的角色职责主要是关注人。事是人做出来的,目标是人共同达成的。管理者要起心动念,视人为人,以人为本,多关注团队成员的动向、能力特点、工作状态,做到知人善任、因材施教,全力帮助团队成员走向成功。

2.三元共启法

共启动力、共启方向、共启方法

管理者共启目标的第一点是共启动力。

管理者要想更好地共启动力,需要寻找“两个点”。通过寻找“两个点”—意义点和动机点,管理者要告诉员工,工作“不是为我做,不是为团队做,而是为自己做”。

一是寻找意义点。通俗地说,就是赋予目标意义。目标背后的“意义”是指市场价值的彰显、跨越里程碑的荣耀等。当感性的“意义”和理性的目标结合起来,目标就有了温度,能有效刺激员工去冲击目标,因为意义感是人性的共同需求。

二是寻找动机点。管理者在共启动力时,要把企业目标、团队目标,以及个体的使命愿景、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当下动机关联在一起。管理者可以与团队成员沟通,找到每个员工的动机点,扣动员工的心灵扳机。

阿里巴巴有一句话:“极度渴望成功,愿付出非凡代价。”当管理者找到员工的动机点,并扣动了员工的心灵扳机后,员工就有了动力,对目标会更加笃定,并且愿意为此付出非凡的努力。

管理者共启目标的第二点是共启方向。

达成目标的方法可以不一样,但方向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作为管理者,如果你帮助团队成员明晰一个月的目标,你只能是他的主管;

如果你帮助团队成员明晰三个月的目标,你能做他的经理;

如果你帮助团队成员明晰一年的目标,你可能是他的总监;

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共启方向时,可以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把以下“三问”向团队成员说清楚了,共启方向也就做到位了。

为什么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为什么是这个数字?

目标来源是什么?

目标背后的意图是什么?

以上“三问”考验的是管理者说“为什么”的能力。能拿结果、能持续拿结果的团队会将雄心、热情和目标结合到一起,团队成员清楚为什么要做,且理由令人信服。我在阿里巴巴任职时,为了冲刺千万业绩目标,常常对团队成员说的一句话是:为自己,为家人,为兄弟。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向团队成员讲清楚努力的方向,讲清楚为什么努力,讲清楚团队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管理者共启目标的第三点是共启方法。

管理者在共启方法时,要向团队成员讲清楚以下“六问”。

目标是什么?

做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成目标?

截止时间是什么?总体完成时间有多长?有没有阶段性的截止时间?

目标的用意是什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目标实现什么目的?

目标的实施路径是什么?

上级有什么资源支持?

管理者只要能向团队成员清晰地解释这“六问”,通常就做到了一次成功的目标共启。管理者只有自己先想清楚,才能让团队成员干明白。

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给马儿吃草。管理者不能只谈目标不谈支持,这样很难拿到结果。管理者要与团队成员深入沟通达成目标的策略,了解员工需要哪些资源和支持,并及时提供帮助。

3.如何与下级共启目标

有心肝,借假修真

“有心肝”是指管理者在向下沟通时要有耐心,要尊重、理解、帮助下属,以平等的心态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参与决策,求同存异,用心斟酌每一次回答、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语,使团队成员感受到管理者的用心、真心。

向下沟通要“有心肝”的核心是借假修真。什么是借假修真?在这里有三重含义。

含义一:借向下沟通的“假”修达成目标的“真”。

含义二:借达成目标的“假”修团队成长的“真”。

含义三:借团队成长的“假”修个人成长的“真”。

这三重含义可以归纳为借假修真、借事修人、借人修己。如何理解“假”?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变化的事物,比如业绩是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何理解“真”?“真”可以理解为不变的事物,比如企业价值观、员工个人能力、组织能力等,这些是不会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所谓借假修真、借事修人、借人修己,就是指管理者要在实现业绩增长的过程中,锻炼员工的能力、提升组织的能力,磨炼企业的文化。

管理者要想做好向下沟通“有心肝”,借假修真,须牢记三个沟通技巧。

技巧一:先认可,后要求,再设定标准。没有人喜欢被否定,如果管理者在沟通时先否定,就定错了基调,可能使后续的沟通没有效果。

技巧二:学会倾听。管理者在沟通中不要总是发号施令,要尊重员工,倾听员工的心声。

技巧三:反复沟通。管理者与员工共启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多次沟通,在沟通中反复修正,才能更好地理解目标。

李开复说,“沟通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中的成功与否。”沟通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实则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沟通技巧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逐渐掌握个中精髓。

不仅职场有沟通难题,高效的沟通技巧对于亲情、爱情、友情的维系同样重要,沟通不是说服,而是理解与被理解。

只有建立在尊重、理解与信任基础之上的交往,才能减少人际交往中的内耗,构建健康、和谐、长久的人际关系。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过:“如果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也是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的话,那么我愿意付出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要高的代价来获得这种能力”。最后,你有什么沟通小技巧吗?你更倾向于哪种沟通方式?你认为如何才能达到有效沟通?欢迎留言分享,将有机会获得《业务三板斧:定目标、抓过程、拿结果》书籍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