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真相的群众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88喜欢:116
我不完全认可黄先生的这个观点。
人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理解世界的规律,能处理这个世界上的问题。
世界是多纬的,知识有很多品类,所以学习也有很多方向,能力也有很多品类。
我同意书本知识只是理解这个世界所需要知识的一个品类,校园学习只是学习的途径之一。学习上用心太多(或者成绩好吧),就一定会影响捣蛋?我觉得不一定。按我有限的经验,捣蛋也是需要特定能力的,不是说花时间就能捣好的。在别的方面很有能力的人,可能在捣蛋方面不一定有能力。捣蛋没有捣好,不一定是学习花了太多时间,有可能是本来就没有捣蛋方面的天赋。

当然,我赞成,该捣蛋时就捣蛋。

热门回复

2020-10-15 16:35

大道的授权也是逐步的,有释放过程的,我估计大致是:参与,委派,分权,授权,不管。没有谁能做到一开始就完全授权给下属同事。

算法和Java我还拿过A+,你知道原因吗,因为那位天赋极好的中国同学是上海老乡都混卢湾区的,后来成为我的基友,他教了我很多,特别是算法,他比我早修这门课,基本上我通过他的点拨才明白很多,算法这门课很多人也是很多人的坎,过不去的不少,他毕业后去了瑞银做开发,但是次贷危机后被裁,家里呆了好久后来去了MTA,纽约的地铁公交公司做工程师,一天干半小时活,喝茶聊天七个半小时的工会工作。

知识属于社会可以传授,智慧属于个人只能启迪。-易中天

主要的问题是,60分是不可控的,你想考60分,结果不小心考了90分咋办?你想考95分,结果考了59分,咋办?

2020-10-17 00:09

如何看待年仅 28 岁的郭宇宣布从字节跳动退休? - 知乎:
他学的是政治与行政管理专业,不喜欢上的课不去上,甚至大一还挂了两门高数,重修以极低的绩点毕业。
他在干啥?熬夜学编程,大二面试腾讯,挂在第三面,大三拿到支付宝的实习,这种非计算机专业,自学计算机能达到这种程度的,一定是兴趣,大二开始找实习,也说明他有极强的现实感,有目的学习,而不是开什么课学什么内容,不加思考最求高绩点。
这让我想起了三个著名的80后:
蒋凡,信息奥赛保送复旦,平均60分毕业,却在大二(06年)去了北京谷歌实习,而这一年谷歌刚刚进入中国。
张一鸣,大学期间大量阅读 + 钻研编程技术,绩点普普通通。
黄铮说过,"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 是他在很多年后才慢慢悟到的。
我的中学和大学总体来说是幸运而充实的,但也有一个不小的遗憾,那就是自己目标导向太明确,在追求第一上,在努力做一个好学生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损失了很多逆反,捣蛋,纯粹享受青春的时光。网页链接

非智力教育是所有学生需要补充的内容。学校不做,逼得家庭也无法做,所以太多学生连开水者不会烧,鞋带不会系,只会自己独自玩,群体融入能力,关系相处能力,应对冲突能力突破太欠缺,所以很多学生上了初中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不愿意上学,不知道人生意义是什么,有的开始抑郁,辍学,回避交往,自闭在家。
智力教育在不同时段可以完成,但非智力的部分,如三观建立,耐力品质等核心能力没有发展,再好的成绩也会在一定时期止步。每年北清有不少学生自伤和轻生,就最例证。

我觉得,成功者的唯一共同品质,就是毅力和恒心。[牛]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可控的,就像您说的,有能力的人甚至可以把个股收盘价做成自己想要的数字……甚至把上证指数做成自己心仪的指数

2020-10-17 09:14

课堂里教的知识本身并不那么重要,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因为知识总是不断更新的。去学校如果只盯着那一点点课堂里的知识,相当于是买椟还珠,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课堂授课的作用是逐渐降低的,这是因为人的学习能力通过锻炼是在逐渐提高的。当然有些人一直没有去关注这种能力,而一些优秀的人,由于很早就获得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能中学阶段就不怎么在意课堂授课了。

很多老师的确离一线太远了,也不知道如何拓展学生视野,不过现在互联网时代好很多了,学生认知能力也上来了,对于很多专业来说,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区别变小了。我们那时候就得靠运气了,还好我们学校计算机还算前瞻,专业课都是全英文教材,数据结构是一个北大数学系的海归,操作系统是一个生物转计算机的海归,非常热爱编程,java是一个从小折腾无线电电路板长大的老师,印象深刻。关键20年前,学生认知能力弱,未必能识别哪个老师有水平,对我们这种高中没摸过电脑只打过街霸的人来说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