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助推器非新能源莫属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3喜欢:3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数百万亿社会财富被陆续“禁锢”在了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房地产“牢笼”当中了。诚然,这一城镇化建设历程带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腾飞,解决了数亿社会人口的就业问题,极大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其所做出的社会贡献不容抹杀。但时至今日,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已在逐步显现当中:

首先,内生增长乏力。毕竟钢筋混凝土房层建筑不像水电站大坝,它们不会附带什么时间价值,只会贡献实实在在的资本折旧,至于所谓的房价波动,更多的时候(尤其在2016年之后)只是击鼓传花式游戏罢了。而大量的社会资产沉淀于此,自然拉低了社会经济增长的效率;

其次,畸型高房价引致社会生存成本急剧增大,降低了因人的因素而带来的社会阶跃式发展效应。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人群,当其中的大多数为生计而疲于奔命时,很难指望其中出现特斯拉、爱因斯坦那样改变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关键人物,科学做为第一生产力的预期自然大打折扣。同时,其必然导致生产资料迁转至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从而加剧国内原有优势产业的逐步空心化。

再次,因房地产问题而带来的阶层固化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什么现在年轻人普遍缺乏创业动力?一方面是物质极大丰富而带来的满足感,另一方面则是物质相对匮乏而滋生的失落感。当其成为两种对立的矛盾体时,目前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而化解其的灵丹妙药不外乎是富有活力的快速经济增长。

还有,社会资本沉淀俨然成为了最好的“避孕药”,2023年中国大陆新生儿数量竟然低于1935年水平,简直不可思议!孩子才意味着未来,当一个种族连繁衍的义务都不愿奉行时,你说他发展的意义与希望何在?而这一现状,相当程度上是拜高房价所赐。

综上,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乡野田间,都明白以往依靠地产为根本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但如何加以解决则是众说纷纭。窃以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应该可以成为房地产之后最好的社会资本投资引导方向,引领整个社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原因有三:

第一,虽然与房地产类似,新能源建设也伴随着大量的钢材及混凝土诉求,但因为其中迭加了一个关键的生产要素—阳光(风也是阳光的副产品),使得这一生产过程具有可持续性。人类目前所有资源均来自于阳光所赐,而将目前的使用数亿年前阳光模式改变为使用8分钟前阳光模式不正是意味着效率的飞升吗?同时做为一种经营模式,其可变成本的日趋降低给资本带来的增值是确定性的,其具有明显的时间价值特征,给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增量效应是显著的;也意味着地球文明摆脱自诞生以来一直维持的零和效应,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新能源产业建设同样需要组织社会化大生产,这就意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随之得到解决。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讲,老百姓能够填饱肚子是历朝历代统治者要考虑的首要大事,房地产建设之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新能源建设应该也可以;

第三,新能源发展会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能源不断再分配的篇章,鉴于我们目前已有的成就,新能源产业外溢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与外部良好竞争的态势将使得社会与科技发展更趋主动,从而激发人在其中的主导作用。

其实从根本上来讲,不管是房地产也罢,新能源也罢,只是社会组织在某一阶段实现社会发展的工具而已,用下面这个公式加以说明:x+人+组织=社会,没有x因素,整个社会就不会持续发展(或者说是缺乏发展的动力),即便相对稳定,也注定行将没落。而有了x这个增长因子的催化作用,人在这个等式中的重要性将愈发显著,毕竟无论是x因素还是组织方面,还得是人说了算。

全部讨论

03-12 07:45

,9

01-03 20:24

高质量发展约等于新能源革命

2023-12-31 13:29

同感,当年往下摁的勇气还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