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茅”的恐慌蔓延,CXO行业还有未来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昨天,号称“药茅”的药明生物以一己之力带崩了整个医药板块,并在急挫24%之后紧急临时停牌。今早复牌之后,药明生物盘中一度急挫12%,CXO板块的恐慌情绪还在延续。药明生物收跌8%,巨子生物跌近6%,药明合联跌超4%,药明康德跌近3%。

药明生物这次"坐上跳楼机"起因是该公司稍早前下调了全年业绩展望,并将悲观情绪延续到2024年。

据简报,该公司2023年全年收入增速从30%调整至10%,其中非新冠业务增速指引从60%下调至36%。

对于业绩展望的下调原因,药明生物表示,由于CMO项目短期面临收入延迟和新冠业务收入快速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D端新增项目减少导致3亿美元收入减少,以及M端生产收入递延带来的1亿美元收入下降,公司2023年整体收入可能低于之前的预期。此外,新产能爬坡和收入增速放缓也将导致公司利润下滑。

对于药明生物的股价,大行纷纷予以评级。高盛预期如药明生物生产端项目交付重回正轨、生物技术融资未来几个月继续复苏,该行对药明生物目标价由73.3港元下调至63港元,评级“买入”。麦格理将药明生物目标价由52港元下调27%至38港元,投资评级由“跑赢大市”下调至“中性”。摩根士丹利则重申对药明生物“增持”评级,给予目标价115.36港元。

CXO行业的未来如何?在过去三年疫情需求暴涨之后,CXO行业正面临来自资本市场和实际运营的双重考验。

行业的重塑往往伴随着"雪崩效应",CXO行业目前只是增速放缓,但规模仍在,增长依然存在,也许明年就会有公司开始倒闭。作为一个重资产行业,如果企业的业务规模无法保持一定水平,很可能会亏损。眼下明显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填补不了市场的空缺。

一款新药背后通常代表着至少"十年十亿美元"的时间和成本投入,因此药企在面对新的研发管线时,会倾向于选择能够确保管线延续并稳定的CXO合作伙伴。这也导致在目前行业波动的情况下,许多药企更倾向于选择行业龙头,而中小型企业越来越难获得订单。

如果CXO行业迎来"冬季"的话,龙头企业的日子会比中小型企业好过。随着大环境的逐渐恶化,中小型企业可能会被淘汰,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会提高,只不过行业困难时期这种份额的提升肯定没有规模的扩张更显眼。

#药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