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2万辆就现“质疑”?小米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小米汽车官方发布庆功海报称,小米SU7交付量已正式突破2万台。

从4月3日正式发布到实现1万台交付,小米SU7用43天时间刷新了新能源品牌首款新车万辆交车记录,而从5月16日至6月13日这短短不到1个月的时间,小米SU7又继续加速冲击2万销量门槛,势头不可谓不足。

在发布战报的同时,小米汽车又一次重申了6月交付量破万台的目标,从上一个一万辆交付时间来看,这似乎并没有什么难度。但在同为新势力的理想汽车每周例行销量榜单中,小米SU7的销量却从5月底开始不声不响地降到了2千辆左右,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相符合,引发了外界对于小米SU7销量的更多猜测。

对此,小米公关负责人王化给出的回应则是“其实我们目前的锁单数量每天都有稳定新增。”但对于周榜给出的数字或是新增锁单量却采用了模糊处理。在鲜花着锦的2万辆交付里程碑背后,小米汽车真正的考验似乎刚刚开始。

核心竞争力=雷军

不得不说,雷军为小米汽车选择的入局时机再恰到好处不过。前有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市场份额狂飙铺平道路,又有理想、问界等打着互联网造车旗号出世,为消费者建立“新势力”产品认知,令其可以放下心防高价购买中国品牌电动车。

然而,蔚小理终归少了一些“国民品牌”的底蕴加持,华为也未能放下身段亲自下场造车,观众们在这场新势力造车大戏中总是如同隔靴搔痒一般,唯独少了一根将积蓄已久的能量彻底点燃的导火索。

于是,雷军肩负起了这一重任。仅用三年时间,小米汽车躬身入局,让汽车市场真正在第一次尝到了“流量”带来的泼天富贵。而小米汽车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完成整车设计、制造、量产全周期步骤,也正是强大商业落地实力的证明。

当然,小米汽车的走红也并非只靠雷军一人,它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其在手机与智能家居领域累积的庞大资源可以完美转接到小米所造的新车上。过去几年时间中,米家生态的发展势头也早已不输小米手机主业,甚至有很多非小米手机用户却拥有全套的米家生态家居,构成了“路人米粉”的主流。

因此,在雷军的光环带动下,外界对于小米汽车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期待其实在于智能座舱领域的突破领先。为此,小米汽车也投入了不少心血,业界最新的骁龙8295芯片全系标配,小米自研澎湃OS系统也毫无悬念地上车,但截至目前,似乎并未带来“颠覆行业”的亮点,甚至在央视直播中,雷军的展示还一度遭遇了车机卡顿的尴尬局面。

相比之下,小米的“老对手”华为、魅族分别赋能的鸿蒙智行与领克、极氪等品牌车机,似乎也能做到同样流畅的原生系统互联。而在其他电动车核心卖点上,依仗“米粉”支持的小米汽车在性价比上也有明显不足:几乎同一价格区间的极氪007已全系标配800V架构,智己L6已开始向900V发起挑战,而小米SU7却只有顶配版本才搭载800V高压充电系统。

在动力、豪华配置乃至智能驾驶硬件的搭载上,小米SU7也在卷翻天的同行面前显得有些诚意不足。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小米SU7在上市两个月后就传出降价2万元的传闻,尽管已被官方辟谣,但仍从侧面反映出了小米SU7流量红利正在退坡,理性的审视正在重新回到这款产品身上。

智能驾驶成拦路虎?

如果说小米SU7的智能座舱这块长版虽然没有做到“遥遥领先”,但匹配其在性能、驾驶、续航等方面的优势也称得上第一梯队,那么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一再跳票,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否会成为其未来走势的一枚“不定时炸弹”。

“智能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的关键战场。我们的目标就是在2024年内进入行业第一阵营。”在小米SU7上市发布前,雷军在微博立下的“军令状”让外界对新车的智能驾驶充满期待,但在发布会上,雷军却没透露太多关于智能驾驶的细节。

随后,小米官方则公布了智驾城市领航的落地时间表:4月开启用户内测、5月开启10城、8月全国可用。然而,原本计划5月就开启的10城NOA却在两度延期的情况下拖到6月6日才正式OTA推送上车,且限定条件为“优先‘智能驾驶安全行驶里程‘累计达到1000km的车主用户陆续开通”,相当于仍未完全开放,这让人不得不担心其全国可用的城市NOA是否还将继续延期。同时,该系统也在网络上遭遇许多质疑,“交付后仍在路测,将用户当做小白鼠”的负面舆论让初出茅庐的小米智驾压力重重。

更重要的是,想要成为行业第一的决心,有许多车企都比小米汽车更加坚定。4月30日,蔚来汽车宣布,全域领航辅助NOP+城区路线开启全量推送,推送范围覆盖超23万名城区用户;5月14日,小鹏汽车宣布,XNGP城区智驾正式进入“无图时代”,智驾可用范围里程翻倍。5月22日,余承东接受采访时表示,享界S9首发华为ADS3.0,这一系统将在现有ADS2.0的基础上大幅强化。特斯拉F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始终“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中国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从有媒体统计的车企研发团队规模来看,华为目前依然“遥遥领先”,团队人数达到7000+,比亚迪小鹏极氪蔚来也均在小米汽车之上。在这一群“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对手面前,小米汽车若在智能驾驶领域无法加速追赶,势必会在未来的产品长线竞争力上落入下风。

综合来看,截至目前,小米SU7的核心卖点和竞争力依然还是雷军。这让“米粉”们的狂欢背后总是不免流露出焦虑。

6月初,小米集团副董事长出售333.3万股的一则信息,又一次点燃了这种焦虑:“小米汽车药丸”的评论再次占领热门评论区,而米粉们的反驳也多围绕“雷军不倒,小米汽车不散”而展开。

这似乎告诉我们,除去雷军自带的光环,小米汽车距离靠产品说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