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炬高新面面观(一):一家高科技公司怎么做起了酱油生意?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相关阅读:中炬高新股权激励计划背后的投资机会

扬帆再出发!—中炬高新2024年一季报点评

中炬高新全名中炬高新技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调味品企业,旗下拥有广受欢迎的厨邦、美味鲜等酱油品牌。

中炬高新”四个字听起来和调味品没有任何关系,一直有人提议将公司名称改名为厨邦味业(对标海天味业千禾味业)。

其实这四个字可以拆开来理解,“中”代表区位,表示公司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炬”意思是火炬,表示公司源于90年代实行的火炬计划;“高新”表示经营范围,公司成立之初,经营范围涵盖新能源、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产业。

那么,一家以高新技术立身的企业是如何跨界成为调味品行业的领军者呢?让我们跟随老鱼的视角,一探究竟。

一、顺应历史潮流,公司在希望中诞生

1988年8月,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的国家火炬计划正式公布实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号角正式吹响。而高新技术企业是实施火炬计划项目的载体。国家每年从承担火炬计划项目的企业中,择优选定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国家和地方共同在市场、信息、资金、管理、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1989年10月,公司前身中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总公司成立,主要负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筹备、火炬计划项目申报、组建生产企业等事务以及各项具体工作。

1990年3月,国家科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创办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司行使园区开发、管理职能。截止1994年底,公司先后开发土地超过1300多亩,建成各类工业厂房和生活办公设施20.4万平方米,完善了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昔日荒芜滩涂高楼矗立、工厂遍布、机器隆隆,焕发一片生机,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初具规模。

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

二、乘改革之风,开火炬计划上市先河

1994年6月,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发行社会公众股2800万股,募集资金2.24亿元。同年8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为25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

1995年1月24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的首家上市公司,也是中山市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2月,公司更名为中炬高新技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中炬高新”(股票代码 600872)。1998年8月,原国家科委纪念火炬计划实施十周年时,评选出“火炬计划实施10年来十大要事”,中山火炬改制并成功上市被列为十大要事中唯一上榜的企业。

中炬高新上市

上市之初,中炬高新是典型的业务多元化企业,公司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40多家,涉及产业包括但不限于房地产、进出口贸易、机械加工、电池、精密仪器、医疗器械等。

老鱼常说多数企业想要多元化,结果就是多元恶化。很难想象当时的中炬高新能涵盖这么多业务。

三、收购美味鲜,发展调味品产业

酱油行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当时中国就已经普遍地酿制和食用酱油。在这个行业里长寿企业也非常多。提起酱油老字号,都知道海天是中华老字号,海天古酱园历史悠久,但殊不知美味鲜公司下属的厨邦品牌也有百年的历史。

1.香山酱园时代(明末清初-解放初期)

2.石岐酱料厂时代(1950-1980)

3.美味鲜食品总厂时代(1980-1999)

4.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时代(1999-至今)

1998年底公司通过公开配售股票募集资金2.7亿用于美味鲜食品总厂项目的收购,1999年公司顺利完成对中山市美味鲜食品总厂的收购,并将其转制设立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按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规范其运作,建立和健全了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班子,并投资247万元实施了扩产酱油1万吨/年的技改项目。改组后的美味鲜公司还获得了中山市工业强优企业称号,并逐步将调味品确立为优势产业。

四、聚焦主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2005年开始,中炬高新逐步确立了调味品产业的主业地位,全力支持美味鲜扩大发展,形成规模效益。

随着战略变化,公司对多元化时期留下的低效资产也相继进行了剥离。2004年,出售联合中山联合鸿兴造纸有限公司股权。2009年3月,出售中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股权。剥离资产取得的转让款项主要用于下属美味鲜的扩产等项目,美味鲜新厂区建成投产后,产能得到质的飞跃,为企业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0年9月,位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厨邦路一号的美味鲜扩产项目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中山基地)。

2010年美味鲜中山厂区落成

2012年3月,美味鲜阳西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动工;2014年11月,首期工程(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厨邦阳西厂区

2016年,阳西基地又设立了第二家子公司——阳西美味鲜食品有限公司,并于2018年11月正式投产。阳西生产基地全面建成后,已成为我国最大型的调味品及相关食品的生产基地之一,对美味鲜公司现代化转型升级和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美味鲜阳西基地

随着酱油越卖越好,调味品在公司营收的比重也越来越高。早在2006年,酱油调味品业务就占据了公司近一半营收,而到现在,调味品已经成为中炬高新绝对的主力业务,占营业收入的90%以上。

现在回过头看收购酱油厂这步棋,依然是非常正确的。老鱼在研究企业发展史过程中发现其实有很多公司,他们起初也都是如此,同时有多个业务,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各业务不断分化,有些业务越来越好,占比越来越高,由此成为了公司的主营,我们要意识到一点,企业发展是一个不断试验探索的过程。

五、股权更迭,从国企到民企的转型

中炬高新成立起便为国资控股企业,其第一大股东是持股10.72%的中山火炬集团,但细心的读者也看出来了,中炬高新股权过于分散,即便是第一大股东持股也仅仅10%,这也给门外的野蛮人有了可乘之机。

2015年,姚振华通过旗下前海人寿大肆收购中炬高新的股票,以进行举牌。当年4月23日,前海人寿持有中炬高新5.02%的股份;到了4月30日,前海人寿持股比例达到了9.10%;同年9月,前海人寿的持股继续增加至20.11%,并在2016年以24.92%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

险资虽然可以买成第一大股东,但无法行使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2018年9月,宝能系“左手倒右手”,前海人寿与中山润田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中炬高新24.92%股权全部协议转让给中山润田,交易金额约为57亿元。自此,中山润田牢牢占据第一大股东的位置,火炬集团则屈居第二。

宝能入主后股权结构

没跟原来大股东打招呼,也没有和原管理层达成一致,就从二级市场买成第一大股东,这是典型的敌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虽然从年报和公告的措辞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中炬集团和宝能系在面子上仍维持一团和气,新老大股东打算齐心合力推进公司调味品业务发展。

不过后来的事证明中炬集团并未放弃夺回控制权的想法,两大派系的股权之争即将上演。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老鱼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