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零和博弈”怪圈,唯一答案是……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2

#分红季,享红利# #食息族征文#

听说,许多A股新手,都有着相似的成长路径。

一开始,你认为这会是一场有意思的棋局,设想了各种拆招和应对。但在逐渐焦灼的博弈中,随着“逆盈利”的不断增长,你逐渐失去理性,忘记了前天抄在软皮笔记本上的投资箴言,也忘记了斐波那契数列、布林带、随机指标、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

一般来说,缺乏纪律的操作会加快亏钱的速度。最后,很多人被动成为“价值投资者”,并将过错归咎于市场。

他们的家人,可能会说同样的话:银行定存吧,至少还有利息!

也有人心存不甘——只要不割肉,我就不是韭菜!手握看涨期权,等到牛市何愁不能一把翻身?

但现实也很残酷,一个针对近4000万个A股账户的研究显示,在2014-2015年“大牛市”期间,85%的小市值账户总亏损高达2500亿元,0.5%的千万级账户赚走了2540亿元。

也就是说,在股价的零和博弈中,小市值账户是最大输家。

来源: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J]. Social 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数据统计于2014.6-2015.12

也许,一开始就是错的。

回到源头,打开《证券投资》第一课,什么是股票?

“股票是有价证券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取股息红利的凭证。”

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股票的基础定义,沉醉于追逐股价博弈的零和游戏,忽略了股息率带来的长期丰厚回报。

“食息”,可能是散户躺赢的最佳姿势。

那么,怎样才能做个一优秀的“食息族”?

AI的回答是需要四步——

第一步,精选标的

投资者应该深入研究公司的业务模式、盈利能力、分红政策等,选择那些能够长期提供稳定股息的公司。

第二步,分散投资

虽然存股收息强调长期持有,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一家公司,最好是分散到各个行业、多家公司。

第三步,定期评估

即使是长期投资,也需要定期对投资组合进行评估。市场环境、公司基本面都可能发生变化,定期评估可以帮助投资者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第四步,红利再投资

红利再投资是存股收息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收到的股息再次投入到股票中,可以实现长期复利效应。

前三步,我脑海里自动具象出一只指数——$中证红利

指数选样方法,简单来说是以现金股息率高、分红稳定为选股基础,并采用股息率加权(精选标的);包含成份股100只,广泛分布于20个申万一级行业(分散投资);每年调整成份股,以保证指数整体稳定的高股息特征(定期评估)。

这只指数包揽了工作量庞大的、繁杂的、专业要求非常高的前三步,而我们只需要做第四步,决定现金分红还是红利再投资。

目前红利类ETF整体分红频率都有上升的趋势,我认为季度分红对于多数人的现金流管理是最合适的,如中证红利ETF(515080)就是其中的典型。

从结果来看,红利投资的确也是“躺赢”的好策略。

2021年以来,中证红利和大市走出了“剪刀差”——$沪深300 近三年下跌超32%,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同期上涨25%,超额年化收益率达到12.5%(截至2024.6.14)。

高股息投资的复利魅力更为强大,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的基日(2004年12月31日)以来,近年的累计收益率957%,年化收益率13%。

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红利投资的前景会更广阔,策略会更有效——一是对于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二是严格强制退市,越来越多的小烂差会加速出清。

总之,如果宇宙中有更高文明,一定会向所有跃跃欲试的新手发出声明:

投资股息!不要炒股!不要炒股!

$中证红利ETF(SH515080)$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中证红利ETF

全部讨论

沪指又回到了3000点,在这种折返跑中,或许分红才是比较另类且有效的投资思路?Wind数据显示,5.1-6.19,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较中证红利超额1.83%,这其中差值就主要就来自成份股的分红。$中证红利ETF(SH515080)$ $上证指数(SH000001)$ #食息族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