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之十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作者又说下外汇市场..如果股市和债市规模够大了吧…对于外汇市场还是九牛一毛..外汇市场巨大..参考因素也更多..1生产率 2政府支出 3·经常账户余额 4利率 5购买力平价6经济增长率 7直接投资 8投资组合流动 9心理因素 10风险对冲活动11进口价格  12出口价格  13中央银行干预

         当然分析在多..中央银行干预有一票否决权..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很客观的投资市场..这市场有太多因素要分析..但又只是猜想..只有央银行干预是真真切切的发生..这市场大概逻辑..一国经济向好..投资就被看好..于是国际投资者纷纷进入..大量换汇造成了不断的买入然后推升汇率价格..外汇市场还是一笔代过吧..这市场太过复要..还是先把债券股票这市场研究明白在说吧..哈哈

 

         还是接着说股票吧..巴克莱银行做了个表格..总结了二战到2005年以来的经济状况..对应的资产表现..分别是高增长高通胀..高增长低通胀..以及低增长高通胀..和低增长低通胀

 


        首先..高增长高通胀阶段..表现最好的是艺术品年化平均收益9.2%..其次是房子年化8.1%..第三是商品有6.1%..之后是股票的平均表现是年化4.4%..债券则是-0.2%..现金最惨是-0.4%

 

        其次..高增长低通胀时期..表现最好的是商品年化上涨15%..其次是股票13.4%..第三是房子11%..然后是艺术品7.5%..之后是现金2%..最差是债券只有0.1%

 

        第三..低增长高通胀阶段..表现最好的股票但也只有4.1%..其次是商品2.8%..第三是现金0.7%..艺术品是0.3%..债券是-0.8%..最差是房地产-4.2%

 

        最后..低增长低通胀阶段..股票表现最好11.1%..然后是房地产4.7%..之后是商品3.2%..现金2.2%..后面是艺术品和债券

 

        注意这是一个长期的统计..股票在各个时期收益都是正的..在一个漫长的50年周期里..股票总是能赚钱的..最差也是年化4%..远好与其他的资产

这里面我们要总结下了..扩张的早期..债券价格先涨..然后股票涨..其中金融消费|科技|小盘股..会先有表现机会..在扩张的后期..债券牛市..股票牛市..工业股表现更好.. .全部商品开始上升..金融行业股开始变差

 

                           

 

 

 

        此书讲到这就结束了..可能有人感觉这书又臭又长..但它讲明白..经济学起源和一代一代人从各角度分析经济方法..最终发展成今天的经济学

 

        这本书讲的是周期..有经济的周期..有库存的周期..有股票债券的周期..最后让我们纪念下为经济学做出贡献的经济学家们和经济历史发生的重大事作吧..有人说这是凑字数..随便吧..我觉得我们应该纪念下大师们为经济学做出的贡献:

 

    1705年约翰·劳出版《论货币与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呼吁建立土地银行

    1716年劳氏公司设立

    1734年坎蒂隆去世并留下《商业性质概论》手稿..手稿中有对货币流通速度效应的分析

    1759年亚当·斯密出版《道德情操论》

    1764年亚当·斯密乘船来到法国,遇见了魁奈

    1773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在书中提出“看不见的手”的概念

    1788年让·巴蒂斯特·萨伊读到《国富论》一书

    1797年英国下议院邀请亨利·桑顿就恐慌原因作证

    1799年大卫·李嘉图读到《国富论》一书

    1802年亨利·桑顿出版《大不列颠的票据信用》该书详细地阐述了货币政策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他提出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

    1803年让·巴蒂斯特·萨伊出版《政治经济学概论》该书提出萨伊定律即供给能够自行创造需求

    1808年詹姆斯·穆勒会见了大卫·李嘉图..并开始劝说他撰写有关经济方面的文章

    1809年大卫·李嘉图发表《金银的高价格,银行票据贬值的证据》

    1816年大卫·李嘉图发表《有关经济与稳定通货的建议》..他建议使用可以转换成黄金的纸币稳定经济

    1819年詹姆斯·穆勒之子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在13岁时出版《政治经济学要义》

    1822年查尔斯·巴贝奇发表《机器在数学表计算中的应用》

    1826年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在《纸币与商业困境》中引入了竞争性投资这一概念

    1848年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该书把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波动联系起来..并谈到了投机问题..还特别强调了信心的重要性..卡尔·马克思完成《资本论》初稿..论述了经济周期问题

    1862年克莱门特·朱格拉出版《论德、英、美三国经济危机及其发展周期》..首次清楚地论述了经济周期的原因源自于内在的不稳定现象

    1867年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71年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出版《政治经济学理论》第一次正式阐述“理性人”的概念

    1873年沃尔特·巴奇霍特(《经济学》杂志的主编)出版《朗伯德街:关于货币市场的描述》论述了银行业的作用及其对经济的主要影响

    1875~1882年威廉·斯坦利·杰文斯撰写一系列论述经济周期的文章..试图把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解释为太阳黑子或者是对太阳黑子的预期

    1885年西蒙·纽科姆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介绍了后来被称为“货币数量论”的理论

    1889年里昂·瓦尔拉斯出版《纯粹经济学要义》尝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经济..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出版《产业生理学》介绍了经济周期的消费不足理论

    1890年马歇尔出版《经济学原理》论述了经济中的正反馈过程

    1894年米哈伊尔·塔干-巴拉诺夫斯基出版《英国的产业危机》介绍一个关于经济周期的过渡投资/耗竭模型

    1896年欧文·费雪在他的《增值与利息》中对自然利率和实际利率作了区分

    1902年阿瑟·斯皮索夫介绍了关于经济周期的过度产出/技术的理论

    1907年克努特·魏克塞尔出版《利率对价格的影响》介绍实际利率和自然利率的概念

    1910年罗杰·沃德·巴布森出版《货币累积的商业晴雨表》论述货币利率、股票、债券、商品价格以及房产如何与经济周期发生联系..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在德国《社会经济学文献》发文描述了长周期问题

    1911年欧文·费雪出版《货币的购买力》主要讨论货币供给的膨胀与波动的不稳定效应..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以技术创新蜂聚理论来解释经济周期现象并介绍了“创造性毁灭”的概念

    1913年拉尔夫·乔治·霍特里出版《商业的盛衰》关注货币的不稳定性问题以及对经济周期现象的解释..韦斯利·米切尔出版《经济周期》

    1915年丹尼斯·罗伯逊出版《工业波动研究》重点强调了资本性投资的波动是经济周期的关键推动力

    1920年欧文·费雪出版《稳定美元》首次建议要稳定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韦斯利·米切尔发起创立了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

    1923年约瑟夫·基钦发表《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倾向》描述了短期经济周期现象..卡钦斯和福斯特出版《货币》一书讨论消费不足理论

    1925年卡钦斯和福斯特出版《利润》一书

    1926年欧文·费雪发表《失业率同价格变化之间的统计关系》阐述了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

    1927年庇古出版《工业波动》..卡钦斯与福斯特出版《没有买家的生意》..米切尔出版《经济周期:问题与解决办法》

    1929年巴布森预言了股票市场的崩溃..费雪则不同意这个观点

    1930年拉格纳·弗里希与约瑟夫·熊彼特、欧文·费雪以及其他人共同发起设立了“计量经济学会”..库兹涅茨出版《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论述了一个中等长度的周期

    1931年R·F·卡恩在《国内投资与失业之关系》中介绍了乘数的概念

    1933年冯·哈耶克出版《货币理论与经济周期》他提出货币系统自身是不稳定的..而且货币自身的膨胀能够持续几年而不会导致价格水平膨胀..霍默·霍伊特在《百年来芝加哥地区的土地价值》中第一次提到了房地产周期理论..《计量经济学》发刊拉格纳·弗里希发表了《动态经济学的传播与推动问题》..说明随机冲击如何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约瑟夫·熊彼特开始撰写有关经济周期的著作..罗伯特·B·布赖斯到美国访学并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新观点发表演讲

    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建议国家应该运用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该书还阐述“消费倾向”、“储蓄倾向”、“流动性陷阱”和“乘数”等概念..简·丁伯根设计了一个含有24个方程式的美国经济模型

    1937年冯·哈伯勒出版《繁荣与萧条》..该书对全部已有的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审视

    1938年约翰·恩纳森发表《再投资周期》介绍了挪威造船行业投资中的一些“回声”问题..伊齐基尔发表了《蛛网定理》

    1939年简·丁伯根发表了两篇文章..在这两篇文章中..他检验了冯·哈伯勒书中的理论..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总利润波动最能解释投资波动..保罗·萨缪尔森发表一篇检验加速数与乘数混合效应的文章..他发现存在复杂的模式..其中可能存在若干完全不同的效应..这取决于参数值..约瑟夫·熊彼特出版《经济周期》..认为存在三种主要的波动形式: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萧条则可能是它们同时处于下滑阶段的结果

    1941年劳埃德·梅茨勒发表《存货周期的性质与稳定性》解释了存货波动如何造成短期的经济周期

    1943年庇古出版《古典的静态》认为衰退的紧缩提高了流通中现金的购买力..这是一个负向反馈环..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庇古效应”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正式公开面世..杰伊·福里斯特的“旋风”项目获得批准

    1948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加入NBER

    1951年H·E·赫斯特发表《水库的长期库容量》介绍了赫斯特指数

    1953年冯·米塞斯出版《货币与信用理论》

    1954年肯尼斯·阿罗和杰拉德·德布鲁发表《竞争经济下存在的均衡》用数学模型说明经济是内在稳定的

    1956年杰伊·福里斯特进入斯隆商学院..后来他在此提出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1957年明斯基出版《中央银行与货币市场的变化》这是明斯基研究该问题系列的第一篇..他认为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是商业波动的关键所在

    1958年菲利普斯再次发现菲利普斯曲线..并发表《英国1861~1957年失业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1961年洛伦茨在一个模仿气象的系统中发现蝴蝶效应..穆思出版《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它成为早期理性预期假说的先驱

    1963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出版《美国货币史》他们发现在短期内货币增长反映在经济活动方面..而在长期内则反映在通货膨胀方面

    1967年汉密尔顿·博尔顿出版《货币与投资收益》,描述了金融流动性效应

    1969年拉格纳·弗里希和简·丁伯根因为“设计并应用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过程”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1970年保罗·萨缪尔森因为“提出静态与动态经济理论以及对提高经济科学的经济分析水平作出积极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

    1971年西蒙·库兹涅茨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他“对经济增长作出实证解释..从而开拓了对经济与社会结构以及发展过程更新和深入的研究”..罗伯特·梅在模拟鱼群的数量时..发现费根鲍姆叶栅

    1974年冯·哈耶克和纲纳·缪达尔因为“在货币理论与经济波动理论的开拓性研究..以及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关系的深刻分析”而获得诺贝尔奖

    1975年詹姆斯·约克和李天岩发表了《周期3意味着混沌》,引入了确定性混乱这一概念

    1976年杰伊·福里斯特出版《商业结构、经济周期与国家政治》米尔顿·弗里德曼因为在“消费领域分析、货币历史与理论以及对稳定性政策的复杂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

    1980年劳伦斯·R·克莱因由于“建立了计量模型并用于分析经济波动与经济政策”而获得诺贝尔奖

    1981年卢卡斯和萨金特出版《理性预期与经济实践》把理性预期假说应用到计量经济模型

    1982年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发表《置备资本的时间和总量波动》介绍“真实经济周期”的现代定义

    1986年莫斯基尔德和阿瑞斯尔因为对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而获得杰伊·福里斯特

    1989年斯特曼出版《试验经济系统中的确定性混沌》

    1990年斯特曼、莫斯基尔德及其合作者对麻省理工学院系统动力学的国家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着超混沌

    1991年埃德加·彼得斯发表《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说明在许多市场中存在着肥尾现象(正反馈指标)

    1995年小罗伯特·E·卢卡斯因为“提出并应用了理性预期假说”而获得诺贝尔奖

 

 

 

全部讨论

2020-10-09 18:38

大家有兴趣可以加……青柠随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