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年报之外,看酱酒第一股与第二股的“共同示范区”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3

文 | YIYI

在酒业调整周期中,我们要做好三件事:主动规避可预见的风险,积极缓解已有的压力,坚定践行正确的方向。

相隔不久,珍酒李渡贵州茅台发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均成为行业关注、分析的焦点。在前者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民营企业超越产区、品类的现代化品牌塑造方式,而后者为我们精彩呈现的,则是国企机制下中国白酒在规模效应、价值空间上的全力探索。

茅台的“美无止境、我无止境”追求,以及珍酒李渡的“强身健体”理念下,基于各自的发展阶段和行业地位,我们在营收、净利等核心数据之外,看到的是茅台与珍酒李渡在当前复杂局势下,为中国白酒打造的“共同示范区”。

这些涵盖产品价值、品牌护城河、长期主义等相关维度的实战启示,将助力更多酒企规避风险、缓解压力并坚定方向。

示范一

做强“高端局”,做实“独一无二”

贵州茅台2023年营业总收入为1505.60亿元,同比增长18.04%;利润总额为1036.63亿元,同比增长18.2%,首次达成营收、利润“双千亿”目标。

珍酒李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0.30亿元,同比增长20.10%;经调整净利润16.23亿元,同比增长35.50%,港股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可圈可点。

茅台的业绩令整个行业望尘莫及,近年来茅台不断突破自我、刷新记录,也让越来越多的品牌认识到,中国白酒一种叫茅台,一种叫其他,“成为茅台”已经成为不可能。2015年以来的酱酒成长轨迹,是“茅台造时势”的最佳写照,而再往前十年的“时势造茅台”,则是再难复制的过程。

去年4月珍酒李渡上市,让“酱酒第二股”尘埃落地时,糖酒快讯曾撰文指出,茅台的超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是白酒定式,其身后阵营的形成过程,便是其他几大酱酒品牌未来竞争的战场,而“酱酒第二股”这一终结动作本身,更加证明酱酒的理性回归已成定局,产业结构随之走向稳定成熟是不可逆的规律。

一年之后,产业加速变革和调整的趋势印证了这一判断,酱酒市场不再是核心产区、优势品质、高利润“三板斧时代”,而是考验策略连续性、多维视野和资源投入能力的“高端局”时代,脱颖而出并确立核心优势的成本越来越高。

茅台的成功,功在它的独一无二,虽在酱酒狂热阶段人人学习、模仿,但无一实质成果,反而让我们看清了酱酒走向风格化、差异化、品牌化的必然。

而对于珍酒李渡来说,它并不是简单的几个品牌的叠加,而是基于香型、风格、产区和品牌个性的共联共生,因此从一开始它便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去年至今,珍酒成长为中国第四大酱香型白酒品牌,并且以独一档的高端品鉴宴IP和一首“1234歌”让消费者、经销商进一步习得辨识好酱酒、倾听酱酒未来的好方式。这也是酱酒“12987”话术体系后,又一个具有品类穿透力的价值密码。

而珍酒全新品牌片《何以为珍》的亮相,再次将古老的酱酒向国际化、时尚化狠狠推了一把,赋予品牌更高级的表现形式,以及更具辨识度的视觉共鸣。

这些动作,都不再是过去品类热潮下的点缀之举,而是考验品牌硬实力和综合鉴美力的“高端局”,以此讲述品牌高阶故事,在新时代下汇聚核心消费圈层,这都意味着在未来,酱酒头部玩家们都将自成一派。

这期间,高端产品的加码和价值夯实,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年报显示,珍酒李渡2023年旗下四大品牌珍酒、李渡、湘窖和开口笑均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高端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3.20%,收入占比提升近3个百分点至27.3%。这背后,珍酒·真实年份酒系列、珍酒·珍三十、李渡1308、湘窖龍匠等高端产品贡献颇多。

在高端酒领域早已成为价值符号的茅台,在去年则悄然加速了超高端产品如珍品茅台、尊品茅台等产品的市场推广和打造力度,并在几个重要节点及时出手,切实维护千元带新百亿单品茅台1935,以及飞天茅台的价格稳定和价格占位。在酱酒回归理性、并谋求市场稳定的大需求下,为整个品类以及高端市场服下定心丸。

示范二

强曲线、优结构

基于价格、品类、文化和跨界等维度,构建新的增长曲线和新增量路径,是我们在茅台珍酒李渡年报中能够看到的重要内容。

例如,“全矩阵、全场景、全渠道”是目前行业在产品端持续发力的突破口,从茅台珍酒李渡的年报中,我们看到多品牌协同发展和产品结构优化的功效,以及进一步布局的迫切战略驱动。

去年,茅台系列酒真正成为茅台发展的重要力量,与茅台酒构成双轮驱动的格局,构建起酱香系列酒优质品牌集群。同时,系列酒对于茅台价格体系的补充,很好地满足了消费端的需求,无论从发展能力还是消费端的需求看,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茅台系列酒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珍酒李渡董事长吴向东提出的“强身健体”方针中,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在重要内容。2024年珍酒李渡将根据消费需求、白酒消费场景的演变积极调整,其中珍酒品牌将继续走超高端和高端化,李渡品牌循序渐进加码次高端和中端市场。

贵州珍酒在珍十五这一成熟大单品外,去年加紧强化新的增量曲线,通过销售体系的升级调整,根据各个价格段和产品特征,逐步形成阶梯化、差异化的矩阵。其中去年珍酒高端光瓶酒系列销售5亿元,营收占比超过10%(珍酒2023年营收45.8亿元),这支在当前酱酒消费者圈逐步流行的产品系列,正在加速成为珍酒的新曲线。同时它也成为飞天茅台、年份茅台留下的巨大空间里,极为活跃的新兴力量。

过去一年多,茅台在新曲线布局上的几个简单起手式,便掀起行业风潮,这不仅是产品结构的优化,也关注消费人群结构的优化和扩充。比如i茅台APP线上粉丝培育和销售通路的打开,以及与瑞幸咖啡跨界联名拓宽触达面,都为下一步茅台在传统渠道和路径外,基于自营体系构建新的产品输出矩阵,提供了一系列可发力的方向。

同时随着24节气酒、散花飞天等文创属性产品的加码布局,以及开辟新的战线,茅台也在后产能扩展时代,寻求到增量提升和利润夯实的有效方式,这也再次表明,价值明确、定位清晰、文化与美学兼顾的文创类产品,也有更进一步的战略价值。

示范三

品牌向善,心存远志

中国白酒只有一个茅台,但也不能只有一个茅台,这便是为何我们在谋划酱酒进阶,促进风格多样化,以及聚焦产业升级时,期待更多富有创造力和战略智慧的案例出现。

茅台在现有体制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活力释放和创新布局,也牢牢夯实着自己的“天花板”地位,当前茅台围绕“美无止境、我无止境”的价值追求,让行业始终对其保持期待,这一巨轮所开辟的航线,通向中国白酒与世界烈酒进行角逐的舞台。

而当我们审视珍酒李渡,乃至从金六福起吴向东的酒业版图扩张轨迹时,便能看到企业家思维、立足全局的大生态观以及现代企业/品牌理念,带来的巨大行业推动力。当吴向东率先在行业提出“不内卷”倡议,这一从善出发的价值观和竞争观,是站在未来十年看当下,是手握希望看逆境,是行业面对不确定时最期待的号角,在上市公司珍酒李渡身上,这些志存长远的战略和战术实践,让更多行业从业者受益。

在此基础上,茅台珍酒李渡显露又一个共同点,既稳健的财务状况,健康高效的分红机制,这是在当下中国白酒的竞争格局中,酒企理应向市场传递的正能量。

2023年,茅台分别派发了325.49亿元年度分红及240.01亿元的特别分红,共计派发红利565.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一金额占据了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的75.67%。珍酒李渡拟派息6.1亿港元回馈投资者,占经调整净利润的比率约35%。

在一个成熟的商业世界中,永远有更多超越业绩比拼和市场角逐的范畴,茅台珍酒李渡也在践行着这份责任和担当,其中ESG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便是未来中国酒业最值得深度聚焦的领域。

丁雄军在茅台ESG报告的致辞中提到,面对宏观经济复苏期和白酒产业调整期交织,消费弱复苏,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公司升华“五线”发展战略,全面、全域践行ESG理念, 不断探索ESG发展新路径新样本,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这期间,茅台坚定“绿线”发展战略,构建和谐共生绿色发展体系;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导入卓越绩效管 理模式和EFQM模型,重点围绕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以及监督机制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致力于创造可持续的共享价值,与相关方构建紧密相连的共同体,为社会发展、福祉和繁荣贡献力量。

去年,珍酒李渡则完成了150多项ESG管理与提升工作,尤其在环境单项方面,提前实现2025年战略目标。同时,珍酒、李渡、湘窖均持续推出光瓶酒系列产品,传递绿色发展理念。珍酒李渡获万得ESG“AA”评级、作为唯一一家白酒企业入选万得2023年度中国上市企业ESG最佳实践100强,珍酒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酒业市场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在利益的角逐之外还有许多可以长期践行的领域,它们将经销商、消费者以及更多人,纳入到一个更加友善且充满获得感的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难以超越的品牌竞争力,这便是过千亿的茅台和刚跨越70亿的珍酒李渡,能够带给我们的理性思考——强者恒强的时代,我们需要榜样的力量。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本文为【糖酒快讯】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改编,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

全部讨论

04-05 22:03

贵州珍酒拥有行业独一无二的品牌“1234歌”,即中国白酒一号工程、中国酱香白酒第二股、贵州三大酱香品牌、中国四大国宴白酒,凸显其在品牌历史、工艺传承、品质坚守、创新发展等方面的领先地位。同时,借助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等贵州文化元素,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和白酒文化有机结合,完美展现绚丽多姿的醉美贵州。

@加勒比海印象: 两个酒厂,同宗同源,形如兄弟。老大先行示范,老二后发制人。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