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年化收益100%,最大回撤不超过20%的产品,请问你们有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3

看了标题点进来的朋友们,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你没有看错!

上周客户经理来找我,说一位新客户对我们的产品货架非常不满意,直言我们选产品的能力太差!

“不会吧,我们架上200多只私募基金,其中诸如正圆、华安合鑫此类,虽然波动大了点,但长期收益能力真的很强呀!”

“客户说他自己在某网站上查了许多私募基金,像什么鲨鱼、什么金时,一个个业绩都可厉害了!关键是这些产品波动还不大!”

这种在排排网上看收益率排名选基金的客户,我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了,怎么说也是身经百战的人了。

这些私募基金不用看也知道,有几个共同性。

首先,都是小规模基金,在季度备案数据往往都在0~5亿这档,大部分高爆发基金规模都不足1个亿。

许多特定的、打擦边球的策略,只有在小规模才能发挥作用。而他们给自己的标签,也往往是量化套利、商品期货,甚至是更小众的打板策略。

甚至许多小私募的核心产品规模很小且长期封盘,利用高成长的明星产品来吸引客户,新进来的钱往往会成为抬轿子的那一个。

即便这些小规模基金的策略是有效的,也会随着规模的增长而快速衰减。

举个例子,就好比我们平时关注的F1赛车,想要让赛车跑得快,在马力一定的情况下,只能把车做得越轻越好。稍微给车增加重量,就会导致速度的大幅下降。

F1虽然跑得快,但稍有事故就车毁人亡,对于这些并不稳定的小私募而言,一样如此呀。

其次,这些基金的业绩一致性很差,同样一个基金经理小张管理的A、B、C、D四个产品,往往天差地别。

行情有波动,策略有好坏,不管怎样我总有一个策略能抄上这波行情,业绩起来了,广告效应也就达到了,至于那些业绩不好的策略,又有谁关心呢?

古人有云“守株待兔”,这些小私募也学明白了,守着一棵树桩当然不行,我多找几个树桩,兔子撞上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

再看看这些私募基金各种产品的成立时间,其中1-2个明星产品往往成立时间“相对”较长,而他家大部分产品都是近期新成立的。

利用过去的“好业绩”挣一波规模,稳稳地收取管理费,这难道不香么?

最后,甚至许多小私募基金在净值发布上和基金规模上做文章,比如净值造假、再比如用一只微型基金来做业绩。

(下图为私募排排网关于不同私募基金净值数据的评定规则)

但好在朝阳永续和私募排排这些机构都会针对这些行为进行公示。

比如私募排排就会针对500万以下的产品进行特别提示。

但如果“鸡贼”的私募基金把规模做到501万呢?

————分割线————


当然,那些对于收益有着“极高追求”的投资者,上述这些苦口婆心的话都是白讲。

你说规模因子在发挥作用,他告诉你基金规模大了他自然就跑了;

你说业绩一致性问题,他告诉你他专门买收益最高的那只;

你说信息披露不完善,他告诉你他“看到”其他人投资这家私募基金都赚了大钱,没什么可怕的!

这大概就是佛学里的“知见障”!

当我们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一点的时候,不可避免就会形成盲点,你的认知反而成为你思维僵化的障碍。

你对收益的执念越深,你的盲区就越大。

有人掉入了“代号悲观”的信息茧房,而这些人则掉入了“代号极度自信”的信息茧房,不能自拔。

如何打破这层“知见障”?也很简单,那就是回归人间,相信常识。

我以为对于权益市场投资,最大的常识只有三点:

1,风险和收益永远相伴,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不会一直存在。

反而是许多致命的危险,会以高收益低风险的样貌展露在我们面前,“最高明的猎手往往以猎物的形象出现”。

2,在一定的阈值下,规模永远和业绩呈现负相关关系。

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管理的舒适边界,超过这个边界他的业绩就会向均值回归,重入平庸。

3,总有幸运儿能挣到大钱,但那个人一定不是我!

你问我怎么总结出这三条道理的?我只能告诉你这都是血的教训...

————分割线————


上周六,银保监会的领导又在公开喊话了。

“截止2021年末理财存量整改基本完成,刚兑性质的保本理财清零”。

监管的观点多么清晰直白。

但是,还有多少投资者对于“刚性兑付”的理财和信托存在幻想?

这个信托计划背后的政府平台实力很好,我看应该不会违约吧?

XX银行几万亿的资产规模,代销的理财产品,还能不刚性兑付么?
我就买一个R2的银行理财,预期收益也就是3%,他还能不保本?

有时候,你会产生一种错觉,你会觉得这些人的要求“并不高”,他们的诉求并不过分。

但当你换个思维去看待这些要求“刚性兑付”的客户,他们和一开始提到的那个需要100%年化收益的客户,又有什么区别呢?

只不过前者迷恋高收益,而后者迷恋低风险。

两者都把目光死死钉在了过去,而无法看到这个正在发生着剧变的社会。

这是另一种层面的“浮躁”,盲目自信,无视规律。

不要把过去靠运气赚的钱,这几年凭本事给亏没了。

但有时候,规避风险还是挺容易的,当你看到年化100%的收益率时,先试着让自己清醒一下,大概率也就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就像我常说的,投资的道理并不复杂,背后依然是简单的逻辑,“用脚后跟都想得明白”。

问题是,你能克制那颗躁动的心么?

全部讨论

2022-08-07 12:04

别说年化100%回撤20,就是年化二三十,回撤20%那私募都抢破头,真的是夜郎自大

2022-08-07 15:02

今天日周还在这里忙呀

理想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