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央行公布了截至2023年11月末的货币总量:广义货币M2达到了2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
M2(广义货币),可以看作是货币总量;M2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做印钞速度。而人民币货币总量(M2)将突破300万亿估计就在年底,意味着什么?分析之前,先简要回顾一下人民币的历史。第一套人民币是1948年12月发行的,当时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再后来,爆发了朝鲜战争。两场战争,带来了比较严重的通胀。也让货币后面多了好几个零,不利于商业交换。所以,在1955年3月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时搞了币制改革。第一套和第二套的兑换比例是1万元兑换1块钱。我们即将迎来的300万亿元,是从1955年3月重新定义的“1块钱”算起的。
到2013年3月,中国的广义货币M2首次突破100万亿。突破第一个100万亿,用了57年。
2020年1月,广义货币M2突破200万亿。突破第二个100万亿,用了不到7年。如果2024年1月突破300万亿,则突破第三个100万亿耗时只有4年。
总结一下:1、中国的广义货币M2即将突破300万亿,这说明我们货币发行量不算小,速度不算慢,当前没有出现真正的通缩。2、从长远看,抗通胀是每个人要考虑的“人生重大命题”。通胀是必然的、长期的,通缩是偶然的、短期的。3、中国的货币发行速度一度比较快,最近几年一直在克制自己,维护人民币的比值,防止贫富差距拉大,推动落后产能出清、实现经济转型。这是“后疫情时代”经济企稳、回暖比较慢的原因。看懂了这一点,对未来就不会悲观。4、2024年将是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反弹之年。一个历史性的大底,就在眼前。(啰嗦一句茅台腾讯苹果等一众自由现金流充沛的公司价格也合适)。毕竟,货币是越来越多的。
摘自《刘晓博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