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楠耕智在资本道路上屡败屡战终赴美上市,给了行业什么启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天行业最大的热点,莫过于矿商巨头之一的嘉楠耕智赴美上市,开启了资本加持的发展之路。对于嘉楠耕智这家典型的企业,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或许因它与比特大陆以及亿邦国际齐名、被区块链行业称之为矿霸三巨头之一有关。

此次嘉楠耕智能够冲击资本市场并非首次,自从2017年以来嘉楠耕智就多次试图冲击资本市场,但都失望而归。

2016年6月,有上市公司曾试图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嘉楠耕智,因嘉楠耕智的的业务板块等原因导致重组失败;

2017年8月,嘉楠耕智二度冲击资本市场,向新三板挂牌申请,同样失败;

2018年5月,网传嘉楠耕智计划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且对外公布2017年的净利润为3.6亿,同比增长高达690%。很多人都认为此次能够成功实现IPO无疑之时,现实又让嘉楠耕智吃了一次IPO的闭门羹。

屡遭拒绝的嘉楠耕智,开始反思未来的出路。即便坐拥超算芯片全球市场份额的21%,但它还是感觉到了业务生态体系的“单薄”。于是,开始谋求大热的人工智能领域。

据相关人士透露,嘉楠耕智此次能够冲击纳斯达克实现IPO,也与它的产业布局有关——除了坚守超算芯片外,目前也在积极地朝着人工智能KPU芯片,图像识别、语音交互、智能家居等方面延伸。

诚然,嘉楠耕智实现IPO,开启资本加持发展之路的同时不断拓宽产业生态版图,也是其对区块链行业风控的一种自我意识。

毕竟,继“区块链讲话”之后,国内监管趋严,各地纷纷加强监管,对行业来说虽然长期是重大利好,但短期内这样的行业生态环境对矿商而言,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虽然发改委的【淘汰产业】指导目录中已经删除了“虚拟货币挖矿”, 却不意味着它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可忽略。11月上旬,内蒙古开展了关于检查清理整顿虚拟货币“挖矿”企业的专项活动。据悉,一台普通矿机一天的耗电量接近50千瓦,大于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

监管约束,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和规范,是为了让行业朝着更加合规的道路发展。区块链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战略地位的定调,未来势必会吸引更多资本和机构涌入。对于区块链这个被人们奉为“香饽饽”的技术,未来通过“区块链+”将引发什么样的行业变革,对当下的商业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冲击,这还有待时间验证。

不过,对于嘉楠耕智而言,即便是未来行业的不确定行情对其造成业务影响,以其当前多元化纵深的产业触角,依托超算芯片进而朝着人工智能领域进军,会是很好的转型案例,这也为行业的其他企业/项目提供了合规方向的转型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