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行业个人判断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6回复:12喜欢:14

目前在某公司做研发设计,公司与002深度合作。对地产股,虽然深谙其预收放款情况,但是目睹北方区域的销售,直接给自己否定了。18年底入了点万科,第一个清仓。心态保守,长期持仓集中在家电食品饮料。因为是从业者,也是在全国化公司,趁着疫情在家仔细考虑了一下自己对行业未来的判断,说下地产公司的一些情况,核心竞争力:

投资决策端:

19年我们预计亏损项目比例在20%。我估计大部分地产公司都是这个情况。显然的是,还有很多项目没卖完,目前表现是0.01或者0.1%利润率,还都隐藏着。一个项目面20万平方米,20亿货值,我测算一期10万平米,市场只能接受9000。我乐观判断二期10万平方米均价1.15万。 这种项目报表正利润,实际还能是正利润?

关于北方市场,北京周边经历了北三县一年腰斩,市场非常难做,埋住了一片追涨的公司,河北之前多少项目卖楼花,现在呢?根本违规的,一个证都办不下来。天津也有很多问题项目,之前看海教园、西青项目堆积如山,去化非常困难,恒大在周边有一块地三年没动工。在郑州周边某处,龙湖雅居乐拿地楼面地价成本7200,三个月后正式实行售价限价7400。结果直接崩盘,现在商品房二手房都没有7400了。北京目前主流市场是限竞房,房本拿到之后,五年不能出售,90端积压严重。针对改善需求几乎没有新房供应。

这是北方的问题,也只是个案,南方预计好一些。

但是从投资流程的角度上,经营利润率的问题就很扎眼了。一般公司,投资项目都要求10%的利润率,现金流回正时间。之前针对不同的产品定位、品类、地区,公司有不同的要求。比如15年很多大盘不太要求现金流,因为一方面钱太多了,另一方面我可以做高端做特色打造品牌,而且行业上升周期中,我长期开发可以溢价。当然现在是另一回事,现金流为王。结合客户普遍杠杆高,手头紧张的情况,为了跑量,户型越来越紧缩。

为什么利润率变得不重要,反而扎眼?投资的流程是,10-12%的利润率可以过会,每一个公司在每一个项目有一个授权拿地价。那么如果集团要求我在这个区域发展,我肯定可着最高授权价去报价,也就是没有所谓“风险边际”。所以一块地出来,只要不少人参加,一个测算中性,周期考虑不乐观的公司,基本是拿不到的。另外在现金紧张的时刻,可能合作项目的财务操作,都能成为现金流的一部分。为了冲排名,增加品牌价值,不排除有公司强行做项目,不亏即可。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公司的实际利润率基本就到不了10。

地产公司决策能力如何呢?从投资的角度,可能不怎么样。投资和实业还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公司需要冒险,需要养活员工,需要拓展业务才能持续生存,而且建立品牌和信用。事后看,17年地产这波操作,可能和创业板的小基金公司跟散户追涨杀跌差不多。16年下半年M2就下滑的厉害,结果地产公司呢?17年3月份,全河北找不到一个项目,大家跟疯了一样找卖楼花的盘。一方面可能奖金刺激,职业经理人无所谓项目硬伤,拿到地就有奖金,另一方面决策层没有清晰的认识,而且管理上已经是尾大不掉了。19年小阳春又有很多公司进去了,现在正好被疫情埋住。

整体上,地产行业在决策端,没有那么高水平,尚处于一群人围绕静态不完整数据拍脑门的情况。在这个二十万亿的产业里,对经济的判断,任泽平就是圈内最高的水平了。逻辑就这么简单粗暴,看着ppi就叫降息,每个公司年年盼解放政策,从17年开始,凡是有竞争的项目,几乎都是按每年涨价10%以上计算利润而拿的地。就现在,20年了中央的决心一说再说,有些职业经理人,周边地铁二手房卖2万,我离地铁3km,测算指标内开盘就3万。这是某港股内房的套路,亲耳所闻。

显而易见的是,19年小阳春,以及全年拿地多的,激进的,长期未必见好。

成本端:

地产是一个公开市场,竞拍土地的时候,是用成本能力衡量一个公司的能力,首要的是,谁的财务成本低。第二是谁的建造成本低,这个在各地,只要是有几个项目的公司几乎是明牌。第三,速度快。之前还可能用几个月优化成本,现在几乎不可能,等那图纸调整剩下的钱,都不够一天的利息。

这方面央企有明显的优势,包括万科金地这些伪的,品牌和规模建立的信用评级也对降低成本有利。

产品销售端:

出售回收现金的时候,用产品溢价能力说话,各地产有其能力不同,实际上深耕的各个区域公司,几乎没什么大的差别。像在南方,可能(猜测)政策相对稳定些,比较透明,北方,政府参与政策不少,所以人员稳定性非常重要。之前002是北京一哥,首创、首开、龙湖也很风光,这两年都被中海干傻了。项目拓展最主要的是什么?利润率自不用说,在某些公司0就可以,现金流回正是目前最主要的诉求。002在十年前,有很多项目亏损的,比如良渚。格局已定的情况下,是否还有空间打造品牌呢?

如果是002和50名左右的公司在隔壁卖房,在目前北方市场上还真没多大差别,因为尾大不掉的管理、限价政策已经把项目箍住了,变成了数字游戏,明牌的产品、成本、施工队。放在以往,区别还真的很大。因为现在别墅也不让做,各种偷面积的溢价都受限。如果放开市场,或者未来有变动,龙头公司确实有溢价能力。这从以前二手房的市场能看出,通州隔壁XH的房子7w,RC收购的房子10w。户型差不多,但是规划、立面差别很大。立面法式、石材,有点土豪味,理性的说一平米最多多1000的成本,结果溢价3万。可能大部分的买房决策权可能是在女性手中。阿纳亚还是上个周期的开发逻辑,找了个偏僻的赛道冲刺成功。

个人判断,top30的公司,研发方面的区别,现在整体看来比较小,品牌价值是有一点。

行业目前的水平:

从我们的做法看,目前公司还是借用第三方数据,并没有达到对一个板块深度研究的能力,克而瑞、链家也不行,针对目前的市场波动情况,至少看不到有什么高明的、超出想象的方案。一方面是变化的市场、流动性、客户消费能力,一方面是变动的政策,这个所谓因城施策的变动就是巨大利空。一个地挂出来就几个星期,一般都是先想办法拿,随后访谈才开始做,才开始对接设计、政府,这远远不够的,很可能被埋住,目前行业水平远未达到量化,也没什么希望,政策动态强过市场。就算002管理上也做不到真正高效。

我个人的角度,要把这个行业看作类似家电的正常的制造业,而且没有什么核心技术、专利。而且没有渠道缓冲,是完全看政策的行业,可能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政府关系,这几乎也决定了融资成本融资渠道。规模优势也有,深耕几个区域,全国化布局早的,在品牌信用方面吃到了持久的红利。这在第一方面决定了估值肯定不高。

行业在向头部集中。在地产经营的角度上,有两种方向,一个是核心化总部的力量,一个是区域化经营。从目前的看,后者有巨大的风险。正因为没有渠道缓冲,所有风险都在自己身上。所以可能5000亿就是一个合理的龙头销售数据,再高的话效率不会那么强。因为高管的高额薪资,持股计划也无法保证一个公司的核心人员是全心为了公司。按30亿一个项目,一年批200个项目就到天了。这可能意味着判断1000-2000个项目。正因为此,一个20万亿的行业可能还有机会出现几个龙头,行业集中度会继续。

对30开外的公司更残酷一些,为了品牌和全国拓展,一方面要继续拿地,一方面还要承担风险,新进区域政府关系、客户喜好、银行、开盘速度都是有阻力的。一方面要稳,否则如泰禾,一方面还不能拉下。感觉今年各公司的翻盘能力不太大。

结合国家政策,行业还有高风险性。19年经济的代价是3万亿的赤字,今年估计更多。这是为了遏制居民消费投资端的杠杆,将其转移到政府身上的结果。居民杠杆还在提升,因为地产还是超过了GDP增速,超过了日用消费,还是在碾压其他行业的空间。这点来看,调控只是暂时遏制了病情加重,不太可能松绑。 目前北京的情况是,阿迪耐克严重下滑,Gucci奢侈品巨幅增长。有人一天能买3000万奢侈品。这是经济长周期的资产差距问题。

人口是个巨雷:这两年人口下滑,对国家政策来说不可抗的力量。研究显示生育率如果是0.2,房价涨15% 生育率大概跌10%。

强行续命也可以,愚见的几个手段,在这种体制下,几乎不可能实现: 1.二手房交易遏制。类似北京300万贷款限制,在各地设置贷款上限,提高贷款利率,同时新房利率松动。2.超标房产的资产税和空置税。强行撬动食利阶层。

总结:

1. 从投资的角度要谨慎估计,继续前几年增长是不可能的。套牢了中产,不让人生孩子的地产2020年可能就到头了。政策已经很严了,继续加码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价格不一定能保住。

2. 我见过很多10%股份操盘并表的好项目,还有90%不并表的差项目,都可以调节。Top40利润率我估计门槛在6+%。我所在公司19年融资成本6%,利润6%。雪球上对利润的估值实在太乐观,我看年报,用开工、存货、预收关系,是看不出利润率计算的方式的。如果有能看出的还望指出。乐观点判断大部分公司大概是14%-融资成本。

无论谁都有亏损项目没体现出来,19年结算16-17年数据,这两年的项目几乎没有亏损的。

3. 估值上,地产普遍很便宜,哪怕就靠6%的利润率,5%的股息率,明牌释放都是可以入手。估值偏见正是来源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因城施策就是个实质大利空,变来变去我天天不开盘,不得发债?感慨北京规委是真牛逼,一个方案都能让你调一年!一会儿改政策,又不让我拿按揭款了。这些政策极其利好央企、融资成本低的企业。

4. 因为亏损项目成批出现和利润率低,公司会相对更谨慎,排位变化会更小。Top30都有未来成为龙头的机会,预计要更耐心。但是地产公司有一个保护自身利润和品牌的规模极限,10多万亿的市场不会寡头。

5. 因此这几年从40爬到15的公司,杠杆高的公司,需要加强研究。研究一个公司需要从18年开始看其每一大宗拿地价格和当前城市的售价、去化情况,工作量很大。

$新城控股(SH601155)$$蓝光发展(SH600466)$ $金科股份(SZ000656)$@地产观点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0-09-20 17:10

中海这么厉害的嘛

2020-03-30 14:32

地产行业

2020-03-29 17:00

金茂 绿城这种央企背景的,楼主怎么看

这篇原创吗?写得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