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2喜欢:12
豪赌单晶成功的隆基再次豪赌少数阵营,还会成功吗?
当下的光伏电池技术,正从P型电池PERC升级到更为先进的N型电池(即TOPCon、HJT、BC类)。
但各大厂商并未在新型电池技术的选择上达成一致,纷纷押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
晶科、天合、晶澳等选择了TOPCon,隆基、爱旭则押注了BC类,而东方日升等看好HJT电池技术。
在光电转化的理论极限效率上,BC电池为29.1%,高于TOPCon电池的28.7%,当然也超过PERC电池的24.5%。
但隆基BC电池的实际转换效率能否真的超过TOPCon,仍具备不确定性。
在生产成本上,相较于TOPCon,BC电池的成本更高,主要体现在设备成本上。此外,BC电池生产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要求较高,配套产业链尚不完善,且落地周期比较长,导致BC电池从研发到量产慢于其他路线。
所以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公司选择了较为实际的TOPCon电池技术路线,在2023年带头扩充起TOPCon的产能。
公开信息显示,晶科能源规划2023年年底电池片、组件分别形成90GW、110GW产能,其TOPCon电池的产能超过70GW;天合光能规划2023年底年底电池片、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75GW、95GW,其电池片TOPCon产能为40GW。
凭借效率高、产能大,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厂商的TOPCon电池及组件出货量大增,也加速了老旧PERC产能的出清。
在光伏行业,不同技术路线的阵营就是“天生的死对头”。一旦某种路线取得大幅领先,留给输家的结局,往往是固定资产减值、产线报废,甚至是公司破产。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在晶硅电池技术的突飞猛进下,当年押注薄膜太阳能技术的汉能和重庆神华,最终不得不破产出局。
而已经赢过一次的隆基,是否还能再次屹立潮头。

光伏发电其实有薄膜和晶硅两种大的技术路线。而晶硅电池又可以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单晶硅的光能转化效率高,但生产成本也高;多晶硅相比单晶硅杂质较多、效率较低,但生产成本低,技术难度相对较小。
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后,他们认为单晶硅当时的生产成本虽然比主流的多晶硅高,但却可以通过后期的技术研发和流程改进来优化。而多晶硅光能转化效率低,则是天然不可改变的瓶颈。
另外,他们也对比了薄膜、物理提纯和西门子法、聚光电池等光伏发电方式,最后得出单晶硅才是未来度电成本最低的技术路线结论。
在苦熬七八年后,隆基终于在2015年迎来了命运的转折——政策对光伏组件的转化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当时,多晶硅产品只有20%能够达标,而单晶硅产品则有80%都符合要求。
在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隆基因此开始腾飞。
2016年,隆基在国内光伏组件的市占率排名只是第八名,但到了2020年,已经跃升为第一名。而在单晶硅片出货量上,隆基更是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牢牢掌握超过30%的市场份额。

全部讨论

隆基的topcon22.6%,hpbc1最高23.3%

06-10 09:02

你明显高估了top,低估了BC。

topcon也可以升级为tbc

06-10 23:24

以隆基目前的产能配置来说,隆基其实还没有对bc进行实质性下注。

06-11 08:14

光伏不是一个鸟样?

06-10 08:29

bc成本高?

06-10 08:27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