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保理行业研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保理行业的业务类型及具体模式,并聚焦商业保理的监管环境、市场规模、风险与问题、发展方向、典型案例。

保理业务主要包括融资性保理、非融资性保理和再保理,又可根据多维度区分出多种细分模式,比如明/暗保理、银行/商业保理、有/无追索权保理等。

我国商业保理于2012年开始试点,但涌现出信用缺失、重融资轻管理、风险应对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为规范行业发展,国家在应收账款融资范围、管理权归属、业务经营范围、监管指标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地方则依据“205号文”在注册资本、股东条件、董监高任职条件等出台了更细致的规定。随着监管趋紧,商业保理向业务模式创新、数字化转型、服务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典型案例方面,选取国新保理、盛业保理两家企业,通过分析其业务模式、业务规模、发展优势及风险,总结保理业务发展方向。

1.中国保理行业发展现状

1.1保理行业业务类型

保理主要是指卖方(即债权人、供应商,下同)或买方(即债务人、核心企业,下同)将贸易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由保理公司为其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及坏账担保等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一个完整的保理系统应该包括持有应收账款的卖方、最终兑付应收账款的买方、承做保理业务的保理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的平台方等,当然银行既可以做保理公司也可作为保理公司的资金提供方而存在。

根据保理公司提供的服务可将保理分为融资保理、非融资保理、再保理三种业务。总体上融资性保理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流动性支持,非融资性保理则专注于提高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效率,而再保理则是金融机构之间的一种风险分散和资金流动的方式。这三种模式共同构成了保理行业的多元化服务体系,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灵活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保理方式具体内容特点/功能融资保理保理公司购买企业的应收账款,保理公司根据应收账款的质量和企业的信用状况,提供即时资金给企业,以满足其短期流动资金需求不仅为企业提供资金,还可能提供包括账款管理、信用风险评估和催收等在内的服务非融资保理又称为账户管理保理,主要提供应收账款管理服务,而不提供资金融资保理公司仅帮助企业打理应收账款,包括账款记录、催收、信用管理等再保理保理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再保理公司)购买另一家金融机构(保理公司)持有的应收账款是保理业务的一种延伸,可以帮助保理公司分散风险、优化资产负债表和提高流动性

按照行业惯例,根据是否通知买方发起主体、是否有追索权、是否跨境、公司战略规划、融资时机、保理公司性质、保理公司数量等分为8大业务类型。

此外,根据保理公司的资本、专业性、内部定位等,目前业内的保理公司形成了7大细分领域。

其中平台类保理公司主要依靠股东背景及关联企业资源,利用集团上下游企业群体开展业务,以促进集团销售、实现财务盈利为主要目的,一般不开展市场化业务;风控类保理公司的股东多具有金融背景,利用较多的银行授信额度获取资金,对资产的风险和盈利水平要求较高;互联网类保理公司的股东多具有互联网属性,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优势,对接项目和资金端,以平台撮合业务为主;产融类保理公司本身从事某供应链业务的公司,依靠自身在该行业积累的客户,主要承做公司供应链业务中的保理业务;系统类保理公司大部分为互联网公司、ERP系统开发公司,积累了大量的企业数据,主要以开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业务为展业方向;央企类保理公司股东是在资源调动方面有极大优势的央企,获得银行授信或其股东支持力度大,因此基本围绕体系内企业开展保理业务;第三方类保理公司一般无较强的股东背景,但是对保理创新业务认识深刻,利用高杠杆倍数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实现快速成长。

1.2保理行业业务模式

(一)明/暗保理

主要区分点在于卖方在转让自有应收账款时告知买方的时机,明保理会在购销合同中明确告知买方,而暗保理则普遍采用抽屉协议的方式做提前授权,仅会在卖方触发转让行为时才会告知买方。暗保理较好的规避了卖方不告知造成的合规风险,同时也满足了卖方想隐瞒自身现金流状况不佳的需求。

(二)卖方/买方保理

主要区分点在于授信阶段由哪一方发起保理业务,如果是买方发起保理业务则为买方保理且必定是明保理,而卖方发起保理业务则为卖方保理且既可以是明保理也可以是暗保理。

(三)有追索权/无追索权保理

首先追索权是针对卖方而设计的,主要区分点在于若买方发生信用风险,则保理公司是否会继续向卖方追偿。通常在业务实践中都会采用无追索权保理,同时由买方承担融资费用,以更好的促使业务落地并缓解卖方资金压力。

(四)产业内/社会化保理

主要区分点在于保理公司是否聚焦于产业内。产业内保理中由于买方的目的是通过保理公司来搭建产业链内的信用流通体系,进而利用衍生出来的信用凭证替代商票进行支付,增强其在产业链内的话语权,极端形态是产业链内的上下游都是集团公司的内部企业,该形态下保理公司的作用较小;社会化保理则更像是对公授信,不限产业或集团,保理公司在全社会范围内寻找买方,为其卖方提供融资服务。

(五)折扣/到期保理

主要区分点在于保理公司在收到应收账款票据后,款项支付时机的选择。折扣保理中保理公司会以预付款的形式先行支付一部分款项给卖方,剩余款项待货物全部交割完成后再行支付,实际上意味着卖方提前收到了部分货款;到期保理中保理公司仅会在应收账款票据到期后才会支付全部款项给卖方。而无论是哪种保理方式,保理公司都须承担买方的信用风险,故通常伴随追索权

(六)银行/商业保理

主要区分点在于保理公司的性质,商业保理是由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的保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银行保理。从实际看,银行保理更加稳健,通过授信主体信用、担保、抵押等多种方式降低风险,而商业保理相对宽松。

此外,保理还分为出口/进口保理、直接回款/间接回款保理、国际/国内保理、单/双保理等业务模式,限于篇幅不在此多做介绍。

(七)小结

保理的实质是对B端供应链提供借贷服务,标的是应收账款,更注重交易场景的真实性,相对于传统的对公授信、融资租赁等来说更加灵活。

保理业务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一家买/卖方可以向多家对手采购/供货,也可以向多家保理公司发起融资,即“N(买方)+N(卖方)+N(保理公司)”,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因为一旦更换交易对手,保理公司就需要重新对其审核,效率低下,因此目前的典型形态是保理公司对保理的发起人进行严格审核,并且授信,而对其交易对手进行名义审核,只要“交易要素齐全”即可,以此来提升业务效率,即“1(核心企业)+N(交易对手)+1(保理公司)”

保理凭借业务模式灵活多变、服务快捷高效全面,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授信,在利率方面更有优势,且无需担保,已经成为我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高效途径之一。

融资方式资金用途手续抵押担保年利率银行借款原则上短期复杂必须6%-15%以上票据贴现短期较复杂无7%-10%左右融资租赁长期较简便必要情况下需要8%-15%以上信用卡贷款短期较简便部分场景需要15%左右保理短期简便无7.5%左右

保理行业虽然业务模式多,但并非绝对独立,往往同一业务中会涉及多种保理模式,而国内保理行业主要将商业保理作为规范、发展和研究对象,因此本报告以下内容主要以商业保理为主,其余保理业务模式尽量涉及。

1.3商业保理行业政策与制度

2012年我国开始进行商业保理试点,商务部于当年6月27日发布《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同意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探索商业保理发展途径。

2018年5月,商务部发布《关于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和典当行管理职责调整有关事宜的通知》,即“165号文”,明确商业保理公司监管职责划归银保监会

2019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即“205号文”,成为监管职责划转后主管部门出台的首份针对商业保理业务的监管文件,将对各地保理公司的监督管理权限授予各地方金融监管局,此后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205号文”的基础上,对市场准入、合规经营、信息报送、风险防控做出了细化规定。

2020年8月26日,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印发《商业保理公司名单制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制定监管名单,对商业保理企业进行名单制管理,随后各地金融监管局陆续发布名单制管理文件及监管指引,加强保理企业名单制管理工作。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保理合同入典,成为有名合同,为保理纠纷解决制定了统一、标准的尺度。

此外,随着商业保理业务监管力度加强、政策收紧,各地也着手发布管理文件及监管指引,规范保理行业发展。监管内容主要涉及注册资本、主要股东、董事高管、注册审批手续流程、注册需提交材料、分公司设立、变更事项、信息报送与备案、违规处罚、突发/重大/风险事件的处置等十个方面。

已出台相关政策的省份中,基本都对注册资本提出了明确的金额以及必须一次性实缴的要求,其中,浙江、广西金额要求最高,达2亿元,重庆为1亿元,其余省市为5000万元以上;除重庆、广西外的其余省市对主要股东作出了相关规定,其中天津、上海比较简略,其余省市的要求较为详细,从源头上提高商业保理行业的进入门槛;在管理人员的要求上,从学历、从业经验、个人信誉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大部分省市都提到了避免具有失信记录或曾有违法经营行为的有关人员担任保理公司的高管;多地对注册与审批手续流程作出了相关规定,规范化审批流程,从省、市、县工商管理部门多级把关,详细审核注册企业的资质;登记备案的时效性上,各地略有不同,但整体都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

总的来看,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205号文”的基础上做了更近一步的细化要求,积极落实“严控商业保理企业登记注册”“各金融监管局要全面持续收集商业保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风险信息,清晰连续地了解和掌握企业基本状况”等要求。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省份或地市,在“205号文”的基础上,围绕“规范经营行为,加强监督管理,压实监管责任,防范化解风险,促进健康发展”出台相应监管政策。

1.4商业保理业务市场规模

1.4.1市场需求增长,应收账款融资规模扩大

2018-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总额逐渐增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3.72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7.6%,较2018净增加了9.38万亿元,累计增长了65.41%。

与此同时应收账款转让登记数量也在增加。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应收账款转让登记数达24.23万笔,较2022年末增长43.66%,约为2018年的10倍,累计融资成交额21.2万亿元。

应收账款保理是应收账款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3,一般情况下,保理公司会从融资利息、保理手续费、现金折扣、历史收款记录、行业特点等方面合理确定融资比例,目前业内的比例为60%~80%,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全部通过保理融资,则2023年应收账款保理融资规模约在14.23万亿元~18.97万亿元。

1.4.2业务规模逐年增加,参与主体出清

2023年是我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第11年,商业保理业务量和活跃企业实现了百倍的成长。据商业保理专委会测算,2022年我国商业保理业务量达到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占我国保理市场的份额达34.6%,连续5年保持保理业务量全球第一,累计服务中小企业数量达300万户,预计到2025年我国商业保理业务量将在2020年基础上增1倍,年业务量将达到3万亿元。

从结构来看,以国内保理为主,占保理业务量的9成以上,国际保理尚处于发展初期,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卖方保理在国内保理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过买方保理份额持续上升。

由于国家监管部门对保理公司的注册、经营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化监管,大量僵尸企业遭到除名与注销,商业保理公司数量在2018年之后迅速减少。据企业预警通统计,目前正常经营的商业保理公司数量为2,000家左右,其中国企483家,注册资本在10亿元及以上的共59家。

从区域布局上看,广东、天津、上海的商业保理公司数量最多,总体上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陆少,同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1.5商业保理业务盈利模式6

国内商业保理行业的盈利主要由保理融资利息及保理服务佣金两部分构成。其中保理融资利息即利差,是保理公司盈利最重要的来源,通常取决于资金成本的高低,年化利率一般为10%~15%,较高的可达17%~18%,较低的则有8%~9%;保理服务佣金包括业务手续费、咨询费、信用评估费、应收账款回收与管理费等费用,这部分收入取决于与交易的性质、金额、融资风险控制和提供服务的具体内容,一般为应收账款净额的0.1%~3%。

商业保理公司资产回报率(ROA)一般在1%-7%范围内波动,净资产收益率(ROE)则根据各自杠杆倍数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性。

1.6商业保理业务风险与问题

(一)信用环境尚未完全建立,企业失信成本小。目前人行征信系统覆盖面窄,仅覆盖百家左右的商业保理公司,征信接入比例小、难度大,此外各级政府建立的信用信息平台、商业保理专委会建立的行业黑名单等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虽然企业信息较为丰富,但商业保理公司的参与度和使用率并不高,行业整体信用约束力度和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商业保理行业仍未形成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和约束机制,对失信用户和债务人的管理措施不健全,企业的失信成本低、欺诈风险偏高。

(二)内外部风险因素过多,难以精准应对。保理业务作为一种贸易融资方式,其风险根植于贸易融资本身,风险要素多且杂,其中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政策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社会信用机制缺失等,内部因素如信息、经营、制度、运输、利益分配等不确定性,风险类型上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商业保理公司难以精准把握风险防控要点。

(三)重融资轻管理,风控未受重视。部分商业保理公司更注重于资金融通而非管理,过于追求业务量规模和覆盖面的扩张,反而在风险控制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忽略了对授信企业财务状况的深入了解和监控,增加了违约风险、坏账损失以及合规性问题。

(四)供需矛盾突出,业务模式创新不足。虽然商业保理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市场上对保理服务的需求与提供的服务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此外,由于资本市场的限制,企业在寻求再融资时面临着渠道狭窄的局面,即增长的背后隐藏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在业务模式方面,尽管出现了一些创新,如反向保理、保理池融资等,但整体上还是缺少持续的创新动力和成熟的商业模式。

1.7商业保理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商业保理行业监管趋严、合规经营是大势所趋。随着商业保理行业监管格局逐步明确、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商业保理公司将加速回归本源,服务更多细分领域内的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

(一)业务模式的创新与转型。传统的保理业务模式需要创新与转型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商业保理公司通过与银行保理、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融合,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收入来源,如提供端到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或者与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支持。此外,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商业保理公司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的号召,推动绿色保理的发展,通过支持绿色产业、环保项目等,实现保理业务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二)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发展必然趋势。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也成为发展保理业务的重要趋势。我国保理行业日益重视金融科技在保理业务中的作用,保理公司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科技整合供应链资金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有效解决确权难及“假账、假章、假人”的问题,例如,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交易记录的不可篡改性,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帮助保理公司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和优化定价策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使用使商业保理行业的服务更加高效和透明,同时提升业务操作便利性和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

(三)业务产品服务多元化。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保理公司推出更多种类、更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和业务。产品方面,一是在原有保理业务基础上探索与票据的融合,二是为核心企业产业链上游各级供应商提供自动、便捷的在线应收账款管理和保理融资服务,三是探索产业和金融的融合互补;服务方面,推动应收账款管理、催收、坏账担保与预付款功能的有机联合使用,从融资功能逐步转向坏账担保功能;业务方面,一是加强无追索权保理、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ABS)等的应用,二是推出基于不同行业特点的定制化保理服务、结合保险产品的保理服务等,三是加快拓展国际业务,为企业提供跨境支付和融资解决方案。

2.标杆商业保理公司情况

由于活跃的保理公司超1,000家,因此我们选取两家典型的商业保理公司进行竞对分析,分别是央企旗下的保理公司——国新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新保理”)以及国内首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保理公司——盛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6069.HK,前身为“盛业资本股份有限公司”,由盛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发展而来,为突出其主业、与本报告研究内容保持形式一致,故以下简称“盛业保理”)。

2.1国新保理

2.1.1基本情况

国新保理成立于2016年7月,注册资本70亿元人民币,为中国国有资本公司运营首批试点企业——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旗下国新资本有限公司的全资企业,是中国国新响应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压降“两金”要求而搭建的专注于探索央企应收账款服务,推动央企及其上下游企业应收账款处置,助力央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财务状况、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的专业平台。

国新保理经营范围包括以受让应收账款的方式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的收付结算、管理与催收,销售分户(分类)账管理,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以及相关咨询服务。

2020年4月,国新保理获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给予主体信用等级AAA的最高评级,成为国内首家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披露的获AAA主体评级的商业保理公司。

截至2024年1月末,国新保理累计向36户央企的203家单位以及7家其他企业提供了2,324.05亿元的保理融资款,受让底层交易资产23,000余笔,惠及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单位近9,100户。

2.1.2主要业务

国新保理在稳步开展传统保理业务的同时,研发推广了一系列创新服务。其中传统保理业务主要以“国新易融”为主,囊括有追索权/无追索权保理、央企参股企业保理业务;创新服务以2019年10月上线的“保理业务服务云平台”为主,囊括“国新e保”“国新e证”两大板块,其中“国新e保”下有“1+N”授信模式的反向保理业务,“国新e证”下有“电子债权信用凭证”保理业务;此外推出应收账款保理池、央企三角债多角债清欠、保理项下电子商票等创新业务模式。

保理业务收费方面,国新保理采取浮动费率收取方式,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基础上增减基点,并与客户约定按期限进行调整。公司90%以上的保理合同是按季度支付保理费,其余的保理合同为按年或者其他方式支付。由于客户结构和业务种类基本保持稳定,公司保理业务费率基本保持稳定,为年化4.20%~6.40%,服务费率为保理融资金额的0.10%~2.00%。

2.1.3金融科技应用

金融科技方面,国新保理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和平台运营能力,立足打造一流的新型数字化企业,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推进保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核心用户、财务系统、第三方征信平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等合作方的全面对接,以互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为依托,加强对合作企业贸易背景和资金流转的审查和监控。

(二)提供基于区块链的一体化供应链金融平台服务。为配合国新保理信息化、数字化能力建设,2019年9月,国新保理联合久其软件设立金融科技公司“国新久其数字科技”,定位SaaS化、平台化的数字科技赋能平台,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

(三)搭建一站式保理业务服务云平台。国新保理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搭建基于真实交易、拥有智能风控、安全可信的在线融资服务平台,在最大限度降低融资成本的前提下解决各种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2.1.4公司经营情况

国新保理依据其定位,客户主要为央企下属公司,客户行业则聚焦于铁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道路桥梁、市政基础设施等建筑业,为客户提供基础的保理融资服务和综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行业及客户集中度较高。

资产方面,截至2023年6月,国新保理总资产超614亿元,净资产84.41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4.82%、3.26%。

收入方面,截至2023年6月,保理业务营收14.18亿元,毛利率37.78%,占公司总营收比重达99.74%;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略有下滑,营业利润率稍有提升。

业务运营方面,2022年,公司新增投放保理融资款395.22亿元,同比增长21.54%,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保理业务余额600.23亿元,较年初增长3.04%。

从业务结构看,国新保理的保理业务以正向保理为主,主要模式为中央企业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即中央企业与国新保理签订保理融资合同,向公司转让其应收账款,获得保理融资对价款,国新保理收取一定比例保理费和服务费。2022年,公司正向保理投放金额379.42亿元,占当期保理投放金额的96%。此外,截至2023年3月,公司累计投向中央企业的保理业务占比96.47%。

2.1.5公司风险控制策略

国新保理主要通过3种途径来降低风险的发生。

(一)客户资源优质。国新保理以向央企提供保理融资服务为主,且存量保理业务实际债务人为央企三级及以上层级公司,客户资质较好。

(二)风控体系完善。国新保理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建立五道风险防线、四级评审会议制度以及法律风险三审制度以及保后管理、风险分类、到期回款制度,统一领导、分层管理、权责清晰,适应其当前业务发展需要。此外,公司从定量、定性和信用记录三个方面对保理业务申请人进行风险评级,以此作为项目准入、授信额度和费率确定的依据。

(三)融资渠道多元。国新保理资产结构以应收保理款为主,负债规模随保理业务规模增加而增加,而且凭借股东有力的流动性支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优质应收账款资产支持下的多种直接融资方式,为公司健康的资金流动性提供了保障,有力的遏制了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情况的发生。

2.1.6公司发展优势及风险

(一)优势

1)业务发展基础较好。依托中国国新综合化经营的优势,国新保理专注于为央企客户提供灵活高效的保理融资整体服务方案,客户多为央企,质量较高,从成立至今应收保理融资款零逾期、零不良。同时,国新保理与中国国新其他板块形成良好的业务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具有国新特色的综合金融服务。

2)股东支持。中国国新系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央企。作为中国国新的重要核心成员单位,国新保理可在资本金、融资、业务来源等方面获得支持,比如其加权融资成本仅在3%~4%。

3)融资渠道畅通。国新保理与各大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授信稳定且充足,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获得金融机构授信额度合计580.90亿元,剩余可使用额度244.59亿元,同时大力开拓直接融资渠道,为业务拓展及流动性管理提供较强支撑。

4)专业优势。国新保理专注于央企及上下游企业,产业发展趋势判断准确,熟悉企业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经营过程,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和资信情况,熟悉原材料和产品的品质、价格等要素,准确评估央企及上下游企业付款能力,形成专业优势,提供专业化服务。

5)创新优势。国新保理不断推动经营模式创新、业务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创新,构建央企应收账款数据库,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的模式为客户搭建业务交易系统,打通保理业务的资产端和资金端,帮助客户快速、安全的完成应收账款融资。

(二)风险

1)商业模式较为单一,服务生态较为简单。公司以央企及其下属公司应收账款为主,其业务仍然服务于央企“压降两金”目标,未能通过供应链金融有效服务央企供应链上的众多中小微企业,其形成的服务生态相对简单。

2)与央企内部保理具有一定隐性竞争关系。目前国新保理服务的主要客户包括中国交建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据观察这些央企部分尚未设置直属商业保理公司或部分较晚布局商业保理业务,随着未来产业系央企持续完善自身在商业保理板块的布局,会构成对国新保理的隐性替代。

2.2盛业保理

2.2.1基本情况

盛业保理成立于2013年12月,注册资本16.7亿元,是目前国内外资注册资本金最大的商业保理公司之一,已成长为国内第三方保理公司龙头。公司立足能源化工、基建工程和医药医疗三大国家战略性行业全产业链,同时积极布局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新基建和跨境电商,为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核心厂家所在产业链条中的供应商或经销商提供保理服务。

盛业保理深耕多家大型核心企业的数字生态,通过运用产业互联网赋能数字金融,致力于让供应链更高效、金融更普惠。截至2023年末,已为超过15,0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灵活的供应链普惠金融服务,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超过1,900亿元人民币。

2.2.2主要业务

盛业保理经营范围包括以受让应收账款的方式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的收付、结算、管理、与催收,销售分户(分类)账管理,与公司业务相关的非商业性坏账担保,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以及相关咨询服务。基于这些业务,盛业保理在成立之初切入保理融资领域,定位为企业金融服务供应商,随着市场的发展开始扩充其定位,逐步纳入数据金融、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的内涵,资产管理、普惠金融、数字化企业服务等业务应运而生。

盛业保理的保理业务运作模式为:(i)中小微企业供应商向核心企业赊销供货,向盛业保理申请供应链融资;(ii)盛业保理联合核心企业数据,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智能授信分析向中小微企业放款,中小微企业向盛业保理支付利息及费用;(iii)账款到期后,核心企业还款至盛业保理所监控的收款账户。在此业务模式下,放款主要来源于盛业保理自有,少部分与外部金融机构合作。

2.2.3金融科技应用

盛业保理通过“产业互联网”和“数字金融”的双驱动发展,构建供应链科技平台,通过链接产业端的“数字生态”,实现高效获客和智能化风控,平台化链接资产端和资金端,利用科技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灵活的普惠金融服务。具体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一)信息化。贷款流程实现100%线上无纸化,同时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中登网,更高效快速的服务中小微企业,在资料提交及审批流程上减少80%的时间。

(二)智能化。利用自主研发的“盛易通云平台”以及大数据中心,让客户体验更便捷、风控更智能;向核心企业提供工程管理平台系统,让供应链管理更高效、数据采集和对账更及时;同大型国有银行合作助贷业务,基于自身的金融科技系统做智能获客和联合风控,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受益。

2.2.4公司经营情况

盛业保理通过“双驱动+大平台”战略引领发展,其中“双驱动”指“产业互联网”和“数字金融”,“大平台”是指通过公司自有平台高效链接资产端、资金端与资源合作方。2021年公司将业务线分为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平台服务、供应链科技服务及出售供应链资产。

资产方面,截至2023年末,盛业保理总资产超118亿元,净资产41亿元,分别较2022年增长3.88%、-1.48%。

收入方面,截至2023年末,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即保理业务营收7.01亿元,占公司总营收比重达72.79%,平台普惠撮合服务营收0.8亿元,出售供应链资产收益0.7亿元,供应链科技服务收入0.24亿元;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均下滑严重。

业务运营方面,截至2023年末,盛业保理已与十余家央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累计客户数量超过15,300家,公司应收账款融资总额位居独立第三方商业保理行业头部,在该领域占有约6%的市场份额。2023年,公司直接及间接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的融资余额达221.6亿元,同比增长12.1%,以自有资金放款的供应链资产日均余额79.41亿元,同比增长16.62%,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为1,930亿元,同比增长21.4%。

从业务结构看,2023年盛业保理的正向保理业务规模占比约96%,且几乎全部含追索权,债务人以国有企业和政府行政机关为主;从行业看,投放至能源和基建行业的保理融资占比较高,约占全部业务量的8成左右。

2.2.5公司风险控制策略

在风险控制方面,盛业保理有自己的一套体系。

首先选择商业信用风险低、经济周期抗性强的行业以及经济较有实力的区域,为公司规避部分系统性风险;其次采用“1+N”模式,深入产业场景,其中“1”是信用评级良好、体量大的大型央国企及上市公司,深度绑定这类型企业,“N”是根据企业资质、过往交易记录、行业评价等筛选出的广大优质中小微供应商企业,在确保交易真实性的情况下,为中小微供应商企业提供服务;再次盛业保理专有的金融科技系统一起,通过闭环银行账户交易流监控,进行基于交易的多维数据交叉验证,帮助公司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的信用和欺诈风险,具体到操作层面,盛业保理会审核企业自身的财务数据、交易环节的数据和记录并接入人行征信和中登网系统、对接核心企业的集中公开采购数据系统,辅之以舆情监控、大数据分析、到货视频验证、工程管理平台等实时数据分析技术,打造成熟的保理业务风控和运营模式。

在贷前到贷后的全流程中,盛业保理会持续对企业画像(市场地位、经营资质、履约能力、主体信用)、交易画像(产品类型、结算习惯、交易记录)、实际管理人画像(个人履历、个人信用、欺诈指数)进行追踪,基于此,公司多年的不良率都在0%附近,远低于同行。

2.2.6公司发展优势及风险

(一)优势

1)保理资产背靠国有企业,风险可控。一方面盛业保理客户主要集中于能源化工、基建工程、医疗医药三大领域内得大型央国企的供应商,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强大的履约能力,客户定位和背景优良,另一方面盛业保理自身具有完备的风控机制,双管齐下使盛业保理一直保持零坏账和小于1%的减值比率。

2)数字化发展是核心战略之一。盛业保理旨在通过数字科技提升风控效率与服务质量,打造持续高效、值得信赖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科研方面累计投入约2亿元,超过1/3的员工都是IT人员,依托于自主研发的科技系统,围绕产业链生态场景,建立线上化、无纸化、数据化且生态化的优质金融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便捷、高效获得融资。

3)不断创新业务模式。盛业保理在传统保理业务之外推动新型合作模式,向轻资产转型。一是推动平台化,利用金融科技让更多资产端和资金端直接对接合作,通过SaaS软件、智能硬件和数据算法为企业降本增效和精细化管理,二是利用深入的行业洞察力和大数据积累,与传统银行共同搭建信息化、科技化的金融合作助贷平台,三是获取更多海内外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授信和支持,筹划发行更多创新模式的ABS、智慧工地、SPD7智慧供应链项目。

(二)风险

1)深度绑定部分行业,资产端较为单一。盛业保理聚焦能源、基建、医疗三大行业,以央企及政府机关的应收账款为主,极度依赖政府财政状况,且在当前基建投入降速的大背景下,公司业务分布并未有明显的结构性变化趋势,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步伐较慢,同时私企、上市公司为债务人的比例下滑严重,随着资金合作方的快速增加,易陷入“有资金无资产”的窘境。

2)杠杆率呈现上升趋势。盛业保理通过多样化的资金渠道维持充裕的现金流,境内包括公司借款及银行透支、应收账款资产支持证券等,境外包括点心债、保理离岸银团贷款等,但使公司整体杠杆率呈上升趋势,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的35.70%上升至2023年的65.62%,为历年之最。

2.3小结

通过对业内标杆商业保理公司的分析,可以从中总结出以下经验:

(一)多角度建立风险管控体制。从客户资质、聚焦行业、企业内部管控机制、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全方位为风险管控服务,做好保理业务开展的第一道防线。

(二)注重金融科技的应用。保理行业同样在向轻资产模式发展,该模式下技术实力越来越重要,同样对企业自身在精准获客、智能风控、高效运营等方面意义重大。

(三)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资金实力是商业保理公司业务开展的重要保障,融资成本高是目前业内保理公司的普遍问题,因此借助境内外金融机构、利用不同类型的融资手段增强自身的资金实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四)推动业务模式和服务创新。目前国内保理业务多以正向保理、有追索权保理、国内保理为主,业务/服务模式较为单一,较国际保理发展水平差距大,应大力发展其他模式,丰富服务手段。

(五)资产端多元化布局。国内保理业务聚焦行业有限,债务人属性较为单一,虽然风险可控,但众多中小微企业无法享受保理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理公司应提升保理服务的覆盖度,实现多元化布局。

1.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2.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

3.其余手段包括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转应收票据贴现、应收账款的证券化等

4.数据来源于商业保理专委会

5.数据来源于商业保理专委会、企业预警通

6.数据来源于思瀚产业研究院

7.SPD,是供应链上三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即Supply(供应)、Processing(分拆、处理)、Distribution(配送),是通过联动医用耗材内外供应链上的核心成员,对医用耗材进行统筹管理,实现管理效能的提高,进而节省医保费用

8.起源于美国,ABS储架发行是指在交易所首次申报时提交一整套框架性的申报材料,同时申请一个总的发行期数和规模,审批通过后会获得交易所出具的一份总的挂牌转让无异议函。在该无异议函约定的时间内(一般为2年)进行分期发行时,无需再次申报审批,只需将每次的发行材料上报备案即可。储架发行方式极大地缩短了总的发行审批时间,提高了单笔发行的效率

9.指“累计创收金额/累计放款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