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港股收评# 5月6日,香港恒生指数跌0.53%报18479.37点,结束10连涨;恒生科技指数跌2.13%报3922.54点,恒生国企指数跌0.7%报6526.67点,恒生红筹指数涨0.95%报3803.85点,大市成交1134.24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额为21.42亿港元。科技股领跌,网易跌近5%领跌蓝筹,麦格理下调其目标价;快手跌逾4%,美团跌近4%。医疗保健板块跌幅居前,阿里健康跌逾4%,药明生物跌近3%,京东健康跌逾2%。消费股走低,阿里影业跌逾3%,华住集团海底捞跌逾2%。工业、原材料板块逆势走高,三一国际涨逾12%,中国铝业福莱特玻璃涨逾4%。个股消息面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带队在北京拜访中国石油,并与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举行会谈。双方就强化合作,推动能源行业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进行了深入交流。近日多位受访基金经理表示,从2023年开始,多家蓝筹公司在外部环境波动时盈利韧性较强,预计港股市场的整体盈利增速有望在今年领跑全球。与此同时,当前港股市场的估值远低于国际市场的平均水平,正处于全球估值洼地,这将成为支撑港股估值修复的重要因素。从行业表现看,恒生行业指数日内多数上涨,工业涨1.29%,原材料业涨1.01%,能源业涨0.92%。跌幅方面,资讯科技业跌1.9%,医疗保健业跌1.24%,非必需性消费跌0.22%。Wind数据显示,5月6日,共27只港股获公司回购,2只个股回购金额超千万港元。其中,恒生银行太古股份公司A美高梅中国回购金额最大,分别获公司回购3680.3万港元、1567.15万港元、788.8万港元。截至5月6日,今年已有157只港股获公司回购,26只个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超亿港元。其中,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友邦保险年内累计回购金额最大,分别获公司回购228.45亿港元、125.29亿港元、76.54亿港元。据统计,有可比口径的32家保险资管公司2023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49.57亿元,实现净利润153.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1%、6.56%。从利润看,行业“马太效应”较为明显,有3家公司净利润超过20亿元,另有6家公司净利润超过5亿元,这9家公司的净利润合计占行业净利润的80%以上。整体来看,截至2023年末,大部分保险资管公司资产规模稳步上升。其中,国寿投资、国寿资产的资产规模超过200亿元,泰康资产、平安资管的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但也有光大永明资产、民生通惠资产、建信保险资管、合众资产等公司资产规模较2022年末缩水。当地时间2024年4月26日,银行业监管机构——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宣布关闭共和第一银行(Republic First Bank),并同意将其出售给富尔顿银行(Fulton Bank),这是美国今年首家被关闭的银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31日,美国共和银行拥有的资产规模达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4亿元),存款总规模为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亿元);与该银行倒闭相关的存款保险基金(DIF)成本估计为6.67亿美元。共和第一银行的倒闭被业界视为2023年3月以来美国区域银行危机的余波。然而这似乎并非余波,更像新一轮危机的起点。金融分析顾问公司Klaros Group在5月的分析报告表示,由于商业房地产贷款负担过重,以及当前的高利率环境,小型银行和地区银行正面临压力;在美国4000多家金融机构中,有282家面临压力。由于持续的高利率水平以及降息预期不断推后,美国的商业房地产贷款坏帐也在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