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连续16个跌停背后的窘境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作者:熊晓萌

出品:全球财说

曾经一年销售金额便能超过2000亿元且A股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如今却面临退市危机,发生了什么?

5月26日,ST阳光城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1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若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将被终止上市交易。

截至5月26日,ST阳光城报收0.61元/股,自5月5日起已连续16个交易日一字跌停,最新市值仅余25.26亿元。4月28日披露2022年年报后,非标年度审计报告、巨额亏损、高额负债、实控人被立案且ST戴帽等,阳光城股价已难以拯救。

图片来源:Choice

年报显示,2022年阳光城实现营业收入399.19亿元,同比下降6.13%;实现归属净利润-125.53亿元,较上年-69.52亿元扩大明显。以阳光城的官方口径,2022年实现合约销售金额377.29亿元,合约销售面积313.99万平方米。

回望阳光城的高光时刻,2019年实现合约销售金额2110.31亿元,合约销售面积1713.2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当年1800亿目标。2020年,阳光城虽然增长放缓,但仍实现了2180.11亿元的合约销售金额,即便到了2021年其合约销售金额仍达1838亿元。

图片来源:克而瑞

相较于其他出险房企,由于创始人林腾蛟奔走腾挪,阳光城的实质性违约到来较晚,但也难以躲过财务恶化、资金链断裂的结局。

截至2022年末,阳光城货币资金为83.49亿元,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在内的有息负债为773.62亿元,应付利息49.29亿元。不过,阳光城在2022年内偿还了大部分应付票据,应付票据由年初的48.40亿元降至年末的4092万元。

2023年5月5日开市起阳光城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为ST阳光城,警示原因是被审计机构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显示,ST阳光城2022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主要原因是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及违规担保。

5月12日,阳光城发布公告,截至公告日包含金融机构借款、合作方款项、公开市场相关产品等已到期未支付债务为647.32亿元,其中涉及担保事项的已到期未支付债务本金累计245.62亿元,而ST阳光城及控股子公司对参股、控股公司提供担保实际发生金额高达711.07亿元。

为规避“三道红线”等问题,降低资产负债率,爆雷前诸多房企采用担保方式进行资金腾挪,多有明股实债之嫌,也为发展埋下隐患。

同时,截至5月11日,ST阳光城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累计被冻结的股份数量达11.17亿股,占所持股份数量77.73%,占总股本26.98%。

此前四川地产一哥蓝光发展已触发强制退市,如今除阳光城外,泰禾股份、美好置业也均面临面值退市局面。出险房企若被动退市,恐会让自救变得更为艰难,推动债务重组落地至关重要。对于阳光城,对于出险房企,你有什么看法?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全部讨论

2023-05-27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