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美国硅谷银行破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美国硅谷银行于2023年3月9日遭遇黑天鹅事件,股价暴跌60%,盘后再次暴跌50%,相当于腰斩之后再腰斩,10日直接宣布破产,随后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接管。

我们先来简单认识一下美国硅谷银行,该银行于1983年在美国加州成立,至今已40多年,一直运行良好,并且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主要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银行采取的模式是投贷联动,贷款对象是接受过风投机构A轮或 A+轮投资的企业。

就是这么大的一个机构,说破产就直接破产,再次说明了:资本市场不可预料,随时做好黑天鹅的到来。

在我们谈破产原因前,先讲一个小故事:假设2021年市面上有一种A债券,市场价格为100元,年化收益为2%,也就是你投入100元,在一年后能够得到2元利息。

在你买入该债券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B债券,年化收益为5%,也就是你投入100元,在一年后能够得到5元利息。

思考第一个问题:假设两种债券同时出现,你会购买哪一种债券?

答案十分明显,如果同时出现,肯定买年化5%的B债券,毕竟收益高。

思考第二个问题:如果你已经买入了年化2%的A债券,又出现了年化5%的B债券,你会怎么办?

答案也十分明显,肯定会卖出年化2%的债券,重新买入年化5%的B债券。你可以这么类比来理解这个事情:你先把钱存入了银行活期存款(0.2%的收益),但是余额宝的年化收益高(1.9%收益),当你知道后,肯定会把钱从银行活期取出投入到余额宝。

那么就出现一个资本流动的真理:金钱总是流向潜在收益高的地方

思考第三个问题:如果你还没有买入A债券,也没有买入B债券。但是你很执拗,即便你知道B债券收益是5%,不过你就是想要在A债券上获得5%的收益,那么你会在什么价格愿意接盘?

这个只需要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到:A债券到期收益102元,如果想要获得预期收益5%,那么价格应该在102/(1+0.05)=97.14。(以97.14元买下,1年后得到102元,收益率5%)所以,当市面上出现更高收益的债券时,低收益的债券价格会被快速砸盘,直到两者潜在收益差不多为止。

此处再次重复资本流动的真理:金钱总是流向潜在收益高的地方

在明白上面三个问题后,硅谷银行的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在20年与21年美国资金宽松的时候,吸收了硅谷大量科技公司的存款,平均利息支出仅有0.25%。

而银行的赚钱模式相信大家也知道,赚利息差额。通过自有渠道买入债券类产品,平均收益大概是1.63%。

结果,由于美联储22年持续加息,市场无风险收益率已经在1年内由0.25%达到了5%左右,那么债券类价格自然就会暴跌,原有的1.63%的收益率已经被5%收益率碾压。

所以,硅谷银行持有的资产价格暴跌,目前已经把自己能贴进去的资本都贴进去了,但是仍然补不上这个缺口,不得已宣布破产,在此消息一出后,再傻的人也知道需要把自己的存款尽快提取出来,这对银行来说,又是雪上加霜了。

通过这个案例看到本质:

1、短债长投的期限错配

短期债务买入了长期的债券类产品,银行就必须保证自己的资产在短期内有良好的流动性,否则风险就会来临。

比如:当市场存在潜在收益高的产品时,硅谷银行还没有抛售,市场上的其他投资人就会因为有预期而提前抛售,(即便此时卖掉后配置高收益债券仅赚4%,甚至3%,也肯定会有投资人去套利),导致硅谷银行被迫成为“接盘侠”。

2、没有预计到美联储加息的力度

美联储此轮加息不可谓不猛烈,短短1年时间内就从0.25%加息到5%,导致原先长期的低收益(相对现在低,相对原来高)债券类资产大跌,老实来说,对于一个大银行来说,没有做好加息带来的冲击预案是不合逻辑的。

全部讨论

2023-05-07 15:35

以前写的文章,有空就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