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大涨的逻辑是什么?(1)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1

昨天随着中国银行涨停,银行股市场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涨幅,虽然指数涨了很多,但是结构分化还在很严重。如果你持有的是大涨的银行股,或者与中特估相关的建筑股,你可能会感觉有一种牛市的氛围。

但如果你持有的是其他行业的股票,你可能就会感觉到这种强烈的分化。因为整个市场的增量资金是比较有限的,如果一些少数大市值行业出现大涨的话,就一定会形成大部分行业的下跌,所以持有不同股票的人感受的差异也会很大。

昨天银行大涨,上周5月4日、5月5日非银金融(保险和证券)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我们如何来理解金融行业,尤其银行行业的上涨逻辑呢?这种现象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呢?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经验或教训呢?

第一个角度:从行业基本面来看银行业

整个非银(券商、保险等)和银行还不太一样,非银确实从一季报的情况来看,行业的盈利增速达到了65%,所以非银金融的上涨和整个行业基本面的盈利增速是比较相关的。

但在银行行业恐怕就不见得是如此。

银行行业的研究框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从大金融本身的统一框架来分析,即资产负债管理。一端是负债,通俗来讲就是找钱,无论是通过吸收存款,还是从市场上去融资,都计入负债端。另一端是资产,即投钱,无论是买债券、放贷款、放非标,都计入到资产端。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去赚中间的一个差价,这个是资产负债管理用于研究整个大金融的基本框架。

我们也可以把整个金融行业和制造业的研究框架一样看待。我们说的制造业如何研究?简单一点就是你卖的产品的价格是多少,量有多少,成本又是多少,以及最终的利润总额是多少。

如果我们用制造业的研究框架来看的话,那银行的产品价格是什么?就是息差,即存贷利率的差。还有一个是资产质量,因为资产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费用。

整个银行行业在2023年一季报的情况,其实它是处在一个触底的阶段。经过去年利率的逐步降低,银行的加权贷款利率也是在向下的。而同时去年居民的储蓄倾向是在不断提高的,尤其定期存款也在不断增加,所以银行的负债端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是有所上升的。

利率(↓)x存款数量(↑↑)=负债端成本(↑)

从2023年一季报的情况来看,整个银行业的净息差处于近年来的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利润情况也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

因此看未来的话,银行的净息差是到了一个相对的底部,后续环比可能会有所好转,但这只能说明当前基本面见底,这样一个基本面只能说银行股触底不跌,甚至有点小幅反弹,这个是合理的。但可能无法解释银行出现如此大的涨幅。

$招商银行(SH600036)$ $中国银行(SH601988)$ $兴业银行(SH601166)$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活动 @雪球达人秀 @雪球调研团 @7X24快讯

全部讨论

2023-05-09 10:48

@二马由之 兴业银行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