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邦仪器中报不及预期下的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4喜欢:1

首先,必须承认理邦的中报数据尤其是二季度业绩不及预期,之前我认为二季度应该有5亿收入和1亿净利,实在没想到最终只有4.5亿收入和0.6亿净利,营收低于预期10%,净利低了40%。市场通过股价给出了明确的反应,下跌幅度10%左右,跟营收预期跌幅差不多。至于里面的原因,有球友通过业绩说明会的信息做了总结,我根据自己听到的内容简单说一下:

1、一季度业绩高增主要是疫情因素导致监护产品销量大增,但3月份开始需求迅速回落。

2、超声上半年增速低于预期,导致收入有所欠缺。

3、去年二季度是2022年收入和利润最高的季度,公司认为今年能跟去年二季度收入接近持平,并不算太差。

4、对于今年二季度利润比去年少太多,这部分没有人提问,之前大家也都分析了,销售费用增加导致,本身季度利润分析的意义不大。

对于详细产品分类营收分析,不在赘述。

其次,想谈一下目前的理邦估值。基于当前的股价,客观分析一下估值情况,尽量保持客观吧,作为重仓持股的人,可能多少有点偏多看待。

1、先看各项指标,目前滚动市盈率只有22倍,滚动股息率1.9%,市净率3.28等等吧,怎么看都是估值偏低。

2、今年三季度预期同比肯定是营收和利润确定性双增,因为去年三季度营收受疫情防控影响太低,届时三季报出来后,滚动市盈率将继续下降。

3、同行的横向对比看,不论是做超声的、还是做内镜的、还有做监护或血氧或盆底的,实在找不出一家比给理邦估值更低的。就连IVD中做poct的万孚,已经持续下跌了半年,它的pe-ttm也有30.

4、有无潜在暴雷风险呢?基本不可能,反腐审视过销售费用肯定没问题,研发全部费用化,IPO后没有过再融资,没发过可转债,没有大额银行贷款,资金充沛,二期在建中。

5、估值目前出现的问题,重点应该是业绩,季中报业绩作为最终业绩的参考依据不大,最终要看年报,但市场未必这么认为。作为持有多年理邦的老人,经历过2022年上半年1季报3.9亿收入出现的大幅杀跌过程,那一波最低杀到8.3元。后面中报给力后又拉回到12元。所以对于这些季、中报业绩带来的杀跌和拉升,要有客观的认识。

对于理邦今年后两个季度的业绩情况,不准备做太精细化预测,因为2季度确实也预测偏差了,这个必须承认。总的来说,就按全年20亿营收,大概会有3亿+利润吧。保守点预计,基本上后两个季度就是二季度平均水平,三季度可能偏高,四季度可能偏低。

最后,聊一聊产品端未来的理邦是否可期?选几个我相对看好的产品说一说吧,大的方面太宏观就没意义了。

1、POCT,以血气为主,今年预期达到800万片测试卡,这一部分就有差不多2亿的收入。血气是目前理邦唯一走量的耗材型产品,装机量就确定了耗材销售量,i15这一台上市快10年的小机器撑起来理邦的POCT业绩。未来i20如何是个未知,但有i15的沉淀在,想必不会太离谱。对于i15我的看法是,它更多的应用于县市级的偏基层医院,大医院可能装机较少,人家会用进口货。9月将要国内拿证推出的i20,可能去冲一冲高一级的医院,毕竟它的检验指标更全、速度更快、维护更容易。最终,营收落地反映到业绩上还需要挺长的时间。

其他的POCT产品,分子国内还没上,血球上半年的新品会不会上量也需要时间,磁敏目前增速还行,但是持续性如何还需要继续验证。

2、监护CNBP的产品已经上市,对于一个成熟性产品上做的进一步创新能否带来大量的需求,也需要时间来验证。查了一下,无袖带无创连续血压监测好像是首款机器吧。作为监护心电线产品,还有就是信息化,这个不得不做,大一点的医院更新换代或新医院采购,都会用这种成套的解决方案。信息化是一种促进产品销售的手段,理邦有,迈瑞肯定更好,其他的小厂家可能就吃力了。

3、妇幼里面的产品很多,常规的不说了,说说盆底吧。康复设备,这几年增速看着还行,但是基数低,较A股的伟思和麦澜德收入上还有不小的差距,希望能利用妇幼的资源和渠道优势,能带来的产品的高增长吧。祖总这次也说了,盆底产品还是耗材型,好像电极片是易耗品。

4、最后说说这次中报的众矢之的超声,对于这个产品,理邦是发力早产出晚。目前理邦营收规模上就是小一号的祥生或飞依诺,跟汕超体量应该相当了,距离开立还差得很远。目前应该是便携卖的多,台超销量还少。上半年出了俩超声新品(迭代也算),自己是说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了,以前2年出不来1个新品,现在一年能出2个,今年出了个新平台叫乾坤。超声今年要保2位数增速,肯定较之前两年低不少,靠自己一点一点研发推进着实有些累,这点真应该学学迈瑞

5、不说具体产品,只说市场,海外市场很重要,尤其是欠发达国家,希望非洲、东南亚和南美新市场未来能带来惊喜吧!

最后我也在反思一直持有理邦的理由!这部分需要更深入的想一想,改天再说吧。简单一个结论,理邦目前看是不具备成为伟大公司或龙头公司的可能性,问题很多,成长性是有,但业绩向上的空间性需要未来1-2年通过几个产品打开一下,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带来预期的估值和业绩。

$理邦仪器(SZ300206)$

全部讨论

确实看不出去年的3亿研发费用花哪了,没什么东西

感谢分享。我对利润预期更低一些,2.8亿,不过也足够支撑当前的市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