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6喜欢:7
云南白药,这两天看白药财报。眼花缭乱的投资,太多元化了,其实做中药和牙膏和洗发水就挺好的,但是茶叶来了,医美来了,面膜来了,每年资产减值就是库存积压。白药+生活开店啦,再开个名医馆,再开个医美馆,再不断新设公司,再不断注销公司,一开一关之间增加的费用负债(看看街边不断开店关店同理)
好好的公司太爱折腾。明明可以更简单的商业模式搞得太复杂。
2023年,有所为有所不为,喜欢这句,但愿公司能拔掉繁杂的枝叶(不仅仅是炒股),多的不关紧要的项目砍掉。
昆药在华润入股前也是乱,做护肤品。华润来了,把面膜砍掉了,挺好的思路。
白药,有实力做得更好的。这次在展会送的扫码礼品都快过期了,又是资产减值的损失,看着心累。多元一定要相关多元,切勿跨行多元,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

全部讨论

05-22 15:35

低成本试错,万一成功,回报大的很,牙膏当年也是试出来的,打死你想不到会是第一,既使错了,损失也不大。

你先把1+4+1战略搞清楚再来,既定的战略不是儿戏,华为的管理团队,还不如普通路人吗?

05-22 18:56

几乎数得上号的中药企业都有日化,有的还有食品,云南白药、云南腾药、昆明中药、同仁堂、修正……天士力不知有没有,没关注过。多元化是中药企业看不到增长空间的选择,雪球上许多人不懂中成药企业,以为像云南白药这种所谓的保密配方很值钱,现在早就不是缺医少药的年代了,白药保密配方制品在药品市场的地位不算啥,而且,整个中药行业几乎没什么进步,有的甚至在退步,去挖掘古书或古方,改良出一个所谓的新药出来,然后用营销推动,至于药理医理,直接引用某某古医书。这么多年来,中药厂家见得多了,厂家业务员一张口就知道他想说啥。西医一直向前向前,一代又一代,药理医理说得清道得明。说个直观的例子吧,以骨质疏松为例,中成药的成分主要是补肾和活血,医理是医书说“肾主骨,肾好骨就好”,西医补活性维生素D,日常服用的维D要经肾脏和肝脏依次转化才成为能帮助钙吸收的活性维D,肾不好的人吃再多维D和钙片也照样缺钙,因为肾能转化的维D比较有限,所以中医补肾,西医直接补转化好的活性D,省得肾和肝再转化一次。所以你看西医讲的明白,中医总是“医书上是这么说的”。我恰巧分别听中药厂家和西医厂家讲过各自治骨质疏松产品的特定,才能把它们串起来,同时也感觉到了中成药企业的被动与无奈。但愿白药和华为的合作能促进中成药的科学进步,而不是总是回头挖掘《黄帝内经》这类古医书吃老本。

没做出来各种抱怨。万一做出来呢。
在多元化的同时,主业也没丢啊。
不要再帮公司出谋划策了。

05-22 15:44

不能用后视镜去看,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除了炒股跨界了,别的暂时还看不到。白药对标的是强生,必须多元化。你说的也对,那样的话2000亿市值也许就是天花板了。

05-23 09:54

白药在恢复

别炒股就行,做实业肯定支持,比炒股成本低多了

05-23 06:42

牙膏的销量见顶了,必须尝试新路子,成不成的另说

05-23 05:00

公司的战略就是对标强生,而不是做大单品

05-22 17:27

主要是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吧,新的品牌产品,是要培育的。养元青系列,就是这种模式培育出来的大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