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MLF结束缩量,等量续作强化长期特别国债政策协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15日,人民银行公告显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5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12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1.8%和2.5%,与此前持平。

  公开数据显示,当日有1250亿元MLF到期,因此本月MLF实现“等量平价”续作。

  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短期内降准、降息或难以兑现。但伴随内外环境变化,基于总体政策目标,年内降准降息或仍存一定落地空间。

  5月MLF“等量平价”

  本月MLF实现“等量平价”续作符合市场预期。

  5月13日,财政部发布对于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的最新安排。根据安排,今年计划发行20年、30年和50年期三个品种的特别国债,分别发行7次、12次和3次,分散在5-11月。温彬认为,此次特别国债平滑发行、节奏拉长,减弱了对流动性的集中冲击,相应地,央行当前通过降准配合的必要性也随之下降。

  温彬同时指出,考虑到5月将开启30年期、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因此本月MLF结束缩量,通过等量续作来平稳资金面、强化政策协同。

  MLF利率方面,从国内形势来看,多项经济指标企稳向好,短期内降息的紧迫性不高,是否降息仍需继续观察经济走势。

  2024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增速升至5.3%,CPI和民间投资同比由负转正,出游消费延续旺盛。“虽然4月社融增量出现负值,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放缓,金融数据表现不及预期,但出现这种情况,更主要是受到当前监管主动调整的因素影响。”温彬表示。

  从国外形势看,美元指数延续高位运行,人民币仍存一定贬值压力。在“以内为主、内外均衡”的考量下,短期内维持政策利率水平稳定或是最优选择。

  另外,从政策导向看,今年以来,贷款和长债利率中枢明显下行,“手工补息”高息揽储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存款竞争加剧,银行净息差延续承压,不理性的市场表现也引发监管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MLF调整可能会引导贷款利率延续下降,对息差加大挤压。

  业内:后期降准降息都有空间

  谈及下一步降准、降息可能性如何,业内分析人士观点略有不同。

  温彬认为,总体来看,为促进物价温和回升、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总量性工具的重要性仍在,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宽松总基调;但为稳汇率和防止资金空转套利,降准降息短期恐难以兑现,但伴随条件积累转变,年内或仍有落地可能。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认为,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下一步“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意味着当前仍处于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后期降准降息都有空间。

  王青补充表示,在当前监管层提示市场利率偏低的背景下,政策面的重点是引导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为此,首选的利率政策工具是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动,通过引导存款利率下调、全面降准等方式,推动LPR报价下调,降低各类贷款利率。

  其中,考虑到当前房地产行业的运行态势,下一步的重点是针对房地产行业实施“定向降息”,或将通过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大幅下调、调整各地首套及二套房贷利率下限等措施引导居民房贷利率较快下行。

  最后,王青表示,预计后期银行对MLF的操作需求将增加,MLF有望转向加量续作。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点击下载和讯财经APP,1500万理财高手都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