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谎报400亿!潮汕大佬被立案调查,曾救贾跃亭,现变老赖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宜华系掌门人刘绍喜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贾跃亭去美国4年后,自己也要跟着他为梦想窒息了。

借800元白手起家

创造巨型商业帝国

刘绍喜出生在潮汕的一个穷困家庭中,在兄弟姐们中排行老大,他的父母靠耕田养活祖孙三代,条件最艰辛的时候甚至一家8口挤在一间16平的小房子。

看着父母一天天为养家糊口变得憔悴,刘绍喜17岁时作出改变一生的重大决定,找份工作担起家庭额生活的重任。刚开始进入社会,他像没头的苍蝇四处碰壁,后来在他舅舅的带领下,学起了木工,但是那时候他的工资只能顾上日常开销,根本攒不下来钱。

这对于刘绍喜来说是极为痛苦的一件事,他的梦想不只是一辈子安心做个只能保证温饱的木工。

潮汕有二句土话,一句是“钱银出苦坑”,另一句是“肚困胆住大”。自己没钱怎么办?只能靠借了。随后刘绍喜东拼西凑到800元钱,在老家盖了一个木拱棚,自己制作家具进行售卖。

没想到生意慢慢就红火了起来,这个小木棚已经不足以支撑刘绍喜的野心。1987年,刘绍喜决定扩大规模成立莲下槐东家具厂,这也是宜化集团的前身。工厂建好后,开始批量生产木材家具,由于家具款式新颖、质量也过硬,家具厂口碑越来越好。

在创业的第二年,刘绍喜就拿到了一个汕头家具批发商50万订单,后来这个批发商发现买来的产品非常受欢迎,很快就能卖光,就又专门开了几家门店只卖刘绍喜工厂的产品,有了稳定销路的刘绍喜顺利赚到人生中第一个100万。

1991年,刘绍喜的一位德国朋友告诉他目前国际装修风格已趋向于使用木制品。刘绍喜调查后决定将家具厂所赚到的全部积蓄投入到木地板、木墙板、木家具等木制品的生产深加工中。

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国越来越国际化,家具厂木质装修品销量大增,这也为刘绍喜产业的做大做强及财富的积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一年后,刘绍喜创立“宜华”品牌,专门从事加工生产木地板、木墙板、木饰线等业务。

随后在1995年,刘绍喜成立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现在包括宜华健康宜华生活、宜华地产和宜华资本都是旗下公司。

在2004年,刘绍喜通过一系列资本操作,让宜华木业登录A股,成为近7年汕头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在此后媒体的报道中,刘绍喜成为了潮汕地区的“资本教父”,许多当地的公司想要上市,都会找刘绍喜“指点迷津”。

2016年,在贾跃亭债券危机爆发时,刘绍喜作为长江商学院的同窗,还曾与老同学们一起凑了40亿资金捐给贾跃亭。贾跃亭在微博上感谢长江商学院同学出资投资乐视时,点名感谢了刘绍喜。

在尝到资本的甜头后,刘绍喜的野心变得更大。巅峰时期,宜华集团称,集团旗下拥有200多家国内外办事处,战略投资的上市公司超过120家,总资产超850亿。

2019年,刘绍喜的身家达75亿元,成功登上胡润富豪榜,“木业大王”“拥有600万亩林木资源”“低调的广东富豪”等成为媒体报道中的常见词。

存贷双高

造假金额超过400亿元

但由于刘绍喜疯狂的收、并购,加上频频炒作股价,宜华系的身体早已经被掏空。

近年来宜华生活在账面上有着大量货币资金的情况下又大举向外借款,一直被市场质疑有财务造假的嫌疑。财报数据显示,2015-2018年,宜华生活的货币资金分别为约有30-40亿闲置,但却向银行超40亿有息借款。

这一情况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去年4月,中国证监会就展开了对*ST宜生的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随后,公司2019年年报显示亏损且有董监高“拒绝表示意见”,股价连收15个跌停板,跌破1元面值大关。

今年1月29日,证监会公布了*ST宜生涉嫌业绩造假的通报,终于将公司的问题“实锤”,根据通报,*ST宜生涉嫌2016年至2019年定期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其中,公司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增销售额等方式虚增利润20余亿,并通过伪造银行单据等方式虚增银行存款80余亿元,且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资金往来300余亿元。累积起来,宜华生活定期报告造假金额超过400亿元。

在刘绍喜被立案调查的前一天,由于已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ST宜生被上交所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白手起家的一代资本届大佬,“宜华系”掌门人刘绍喜或许将步入同窗贾跃亭的后尘,一起为梦想窒息。宜华系也大厦将倾,等待最后一根稻草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