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流传广泛的毒鸡汤被揭穿,值得每一个警醒!

发布于: 雪球转发:58回复:65喜欢:273

作者:江寒园

来源:公众号江寒园(ID:jhanyuan)

      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心灵鸡汤:

这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第一眼看到这条广播,感觉挺有道理的,论据充足,论证有力,实在是安慰今天高考孩子的一剂良药:即使你这次高考没考好,也不代表你这一辈子就完蛋了。

看看这份名单上的人,后者全都落榜,但现在流传千古,我们永远怀念他;前者虽然是当年的状元,可现在谁还知道他们。所以,成功和学历并没有半毛钱关系!安心去考,落榜了也能有大好前程!

后来感觉有点不太对。思索了一下,我写了第三份名单:

1.欧阳修为避嫌曾巩,不然苏轼本是状元;

2. 唐宋八大家的曾巩是状元;

3. 文天祥是状元;

4. 王维是状元;

5. 柳公权是状元;

6. 郭子仪是状元;

7. 贺知章是状元;

8. 三国演义开头曲,写二十一史弹词的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他也是状元;

9. 张居正更是出名的神童,顾璘怕他年少得意,故意压制了几年,即使如此也在嘉靖二十六年中了进士;

10. 其继任者申时行也是状元。

po主怎么不举这些例子?

以这个例子出发,可以略谈几点我反感成功学和鸡汤文的原因:

第一、幸存者偏差

第三份名单上的十个例子即是死亡的数据。他们并不会开口说话,告诉你,你看我也是状元不也流传千古了。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他们并不会告诉你事实的全部,总是以偏概全,只采纳对他们有利的数据,从而诱导出他们希望你得到的结论。

第二、故意含混的因果逻辑

成功学把事实隐藏,逻辑简化,只留下简单的因果联系:

A、考中状元——无人知晓;

B、考不上——流传千古;

C、你即使考不上也会流传千古

这种思维实在是很害人的。尤其是如果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看到这这种话,在还没有足够阅读面和理智判断的时候会产生什么后果?他告诉你高考压根和成功关系不大:第二份名单,不都没考中,不还是流传千古。第一份都是状元却籍籍无名。

举个例子,不是咬人耳朵和强奸才能成为拳王,泰森成为拳王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实力和技巧,是他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如果不是因为强奸他只会更成功。

同样地,黄宗羲、蒲松龄他们流传千古是他们本就有才,如果他们中了状元,只会成为他们人生的助力,会更加的名满天下,流传千古。就像张居正,是锦上添花。

我们后来者看待历史,经常会犯一个以果导因的毛病,只要是成功了,那他们身上不管什么都可当作经验来学习,不管适不适合自己,也不管他这个因素到底和他的成功有多大关系、甚至有时候是反作用,只不过很多时候这些因素并不如强奸、吸毒那么一目了然罢了。

第三、简单的因果线条、单维度的价值判断

这份名单隐含的结论是仅以在民众流传的名气来衡量成功与否。而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多因一果。可鸡汤文只列举一因一果。

第一份名单里仅举毕沅、傅以渐为例

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梁启超对之评价极高,以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傅以渐:学识广博,精通经史,工于诗文,学者称星岩先生。是一位竭诚尽忠的贤臣良相。有史料记载:顺治破格提拔傅以渐为兵部尚书,众皆赞同,一致认为,选择得当,用人适时,宫廷和睦,天下太平。

第二份名单里,如李渔,蒲松龄流传是因为文学作品受众广,而毕沅所作《续资治通鉴》除了对史学研究感兴趣的人谁会注意到?

你没听说过人家的名字并不代表人家不厉害,只能说明你现在的思维、格局、学术水平离他们还太远。

而且这个例子只简单把成功与考上状元简单地连接起来,他们也大多是身后留名,比如蒲松龄生前就过的很困窘。洪尚秀要不是因为吃不上饭,哪会铤而走险去造反?这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背后故事,和他们之所以出名的种种因素统统忽略,只简单地把考上或考不上状元同青史留名等同起来,再蛮横地把青史留名和成功等同起来。

事实上,反而是那些没考上的人生前困窘,也只是身后留名,而那些没留名的状元你怎么知道他们活得不幸福,而简单地以青史留名来衡量成功?

与之类似还有几个幼稚的小故事,那都是我们小时候写作文经常用到的:

比如:

1. 华盛顿小的时候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后来主动承认错误,得到了他父亲的原谅。

2. 爱迪生在列车上作试验,列车突然倾斜,出了事故,列车员打了他一拳,鼓膜破裂,爱迪生的耳朵从此再也听不到声音了。

3. 爱因斯坦小学数学不好,每次考试都是一分。后来努力学习,成为了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这样的故事还可以一直列下去,第一个故事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这才是伟大人物所必须的品质,如果你想要和华盛顿一样伟大,就要勇敢承认错误。

第二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爱迪生真是穷且益坚,实在是我们的榜样啊!第三个爱因斯坦的故事安慰我们,即使现在学习不好,未来依然可以有所作为,成为大科学家!

然而这些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甚至于有些故事并不存在,比如第一个《华盛顿和樱桃树》,后来其传记作者坦白,因为史料太少,这个故事是为了凸显华盛顿的优秀品质而虚构的,很类似于我们现在史书上常见的帝王传记,刘邦是其母与龙交合,已而有娠,遂产高祖。或者某些帝王刚生下来,满室红光。

至于第二个故事,后来据爱迪生本人说,其真实版本则与之恰恰相反:

“有一天,我上火车晚了,两手抱着一大捆报纸,勉强抓住已开动的车的把手,但力气不足,渐渐下滑。列车员赶忙伸手来拉,不凑巧抓住了我的耳朵,就这样硬把我拉了上来,当时我的耳朵嗡嗡作响,我的生命得救了,但耳朵却聋了。”

这就是说,列车员不仅不坏,反而是他的救命恩人。至于后来的这个流传(因为车内失火,他被勒令把试验器具全部拿下车),是确有其事,不过它发生在1862年。而他变成聋子,则发生在两年前。另外爱迪生8岁得了重猩红热病,高烧之后,耳朵就一直不太好,不能全怪人家列车员。

还有经常说到的,爱迪生8岁时到附近一家小学读书,但听不清老师讲话,理解能力也差,因此有人嘲笑他,最后终于休学,跟着母亲学习。这和第三个故事爱因斯坦小时候得低分的故事一样,用于激励我们。但这只不过是因为他周围人,甚至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的耳朵听不清吧——并不是脑子不好。

至于第三个,谣传太久。德国考试成绩评分为6分制——1分:sehr gut(优秀);2分:gut(良好);3分:befriedigend(中等);4分:ausreichend(及格);5 分:mangelhaft(不及格);6分:ungenuegend(差)。爱因斯坦人家从小就很聪明。

即使出发点是教育孩子向善,可如果本身这就是一个虚假的故事,等长大后明白过来又会很可能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原来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谎言的世界。甚至连官方的语文教科书都是假的,这世上还有真的可信的事情吗?

这对儿童的三观是一次崩塌。

这几个小学时代的故事对我们来说已经太过幼稚了,现在以我们的阅读面完全可以轻易辨别出他们的真假。然而世上还有其他很多类似的故事,有着更为精妙的包装。很多人孜孜不倦地阅读着名人传记,妄图从中得到些成功的真谛。但这些传记背后的作者不会告诉你他们成功的全部真相。

他们不会告诉你,王石的父亲当年是某领导部下;或者还可以再加上某条一直很火的微博:

“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这些成功学,鸡汤文本身能够流传是因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要真相还是心理安慰?

人民群众选择心理安慰。

这世界从来没公平过,真相永远这么残酷。

人民群众既然无力改变,只能编造谎言,给自己制造麻醉剂。

这些鸡汤文、成功学的背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市场需求。

最后,不好意思我也骗了你,如果你能看到这里。在反鸡汤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谣言。比如我在之前举得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例子:

“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我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百科和维基,对他们的父母都有介绍:

盖茨的母亲曾于1975年至1993年任华盛顿大学校董事。她是金县联合劝募协会(King County’s United Way)的首名女性总裁,还是全国联合劝募协会(United Way of America)执行理事会的首名女性主席。值得注意的是,她在任全国联合劝募协会执行理事会主席期间与IBM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埃克斯(John Fellows Akers)共事。她还是第一洲际银行公司(First Interstate Bank)的首名女性主管。玛丽之子威廉·亨利·盖茨三世(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的创建者之一。

也就是说,盖茨的母亲并不是IBM的董事,她与IBM唯一的交集,就是与其执行官共事过。

巴菲特的父亲沃伦-巴菲特生于1930年,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的确是美国国会众议员,但他是在1942年才第一次当选的,当时巴菲特已经12岁了。也就是说,当巴菲特“在8岁的时候参观纽约证交所”时,根本不可能受到国会议员一般的待遇。

显然盖茨和巴菲特家境是不错,他们的父母也都能给他们以一定的帮助,但并没达到如此夸张的地步。

还有爱迪生那后半句话,与前半句谣传流传的以一样广,如果有爱迪生说过这句话一定有对应的原文,可在英文世界里并没有。唯一对的上号的是这么两句话:

我没有一项发明是碰巧得来的。当看到了一个值得人们投入精力、物力的社会需求有待满足后,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做实验,直到它化为现实。这得最终得归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这和中文版本的前半句一样,后面多的这半句大意是“因此,天才不过是一个经常能完成自己工作的聪明人而已”。也没有说“灵感更重要”。

而且这中文世界这广为流传的后半句,和爱迪生一贯为自己打造的努力勤勉的形象不符。

这种为反而反的“反鸡汤”本质上和鸡汤也没什么区别,都是一次对民众精神需求的精准把握。只不过前者是“正能量”的虚幻安慰,后者可以算作是对现实不满的一次感情的宣泄。最后不知会把人引到什么地方去。

原谅我骗了你,这世界本就是一个罗生门,人民要的也不是真相。

作者:水木然

我们总以为,大众最想要的是各种真相,因此我们努力在追求真相。而实际上,大众追求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而是各种情绪和欲望,是盲从、偏执和狂热。

这也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大众从来就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那些让大家感觉不爽的“真相”,大家会一直充耳不闻。相反,但那些能给大众产生美好幻想的谎言,却可以让大众狂热!

因此,凡是让大众想象幻灭的人,也就是告诉大家真相的人,都会被大众唾弃,成为万夫所指,甚至被杀害。古往今来,这种人物实在太多……相反,但那些能给大众产生美好幻想的人,却可以轻易地成为大众的主人。

我们总以为,这个时代信息传播高度发达,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而实际上,越是在这样一个似乎什么都能看见的时代,我们越什么都看不见, 我们都成了睁着眼睛的“盲人”。

在这个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如果不能建立自己认知世界的坐标体系,永远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

这个世界看似越来越公开,越来越透明,但同时也在生成各种无形的区隔,不同区隔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在坐井观天,很多人就像盲人摸象。

《皇帝的新装》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童话:面对那个赤裸全身在大家眼前游荡的皇帝,所有的人竖起大拇指,夸他的衣服漂亮。并且都格守秩序、点评的头头是道。

最后,一个天真的小女孩站出来勇敢的说:他明明什么都没穿啊!

刹那间,整个世界尴尬无比。

想说真话,你考虑过说真话的代价吗?

想做英雄,你考虑过做英雄的代价吗?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自己在说空话,我们也知道对方在说假话,我们都知道彼此都在说套话,大家一起心知肚明、正儿八经的说客套话,这就是形成了社会秩序。

我们都生活在谎言里。

上帝说:你们每个人都有罪。

这世界仿佛是上帝为围困人类而设的一盘棋局,人类的智慧只能作茧自缚,就如同孙悟空大战佛祖的五指山,再伟大的本领也破解不了这命运般的棋局。

水木然两本新书

《价值规律》+《世界在变软》

正式上市!

这两本书字字如金,句句道破天机

让你看穿社会,看透人性

可以点击上面图文购买

也可下方阅读原文购买

精彩讨论

雪乡风影2019-09-12 06:26

你写了整篇文章,揭穿毒鸡汤并证伪,最真实的目的就是最后要卖书,这才是事情的真相和本质。

crongh2019-09-11 23:07

你没听说过人家的名字并不代表人家不厉害,只能说明你现在的思维、格局、学术水平离他们还太远。
你没听说过人家的名字并不代表人家不厉害,只能说明你现在的思维、格局、学术水平离他们还太远。
这话总结得太好了

每天起舞2019-09-12 00:28

这种毒鸡汤不值一提,几十万 几百万 ,几千万不是状元的才出了几个人才 。几千个状元就有几十,几百个知名人才。概率比例差了几万倍,凭什么相信的人会觉得自己就是那几十万分之一,甚至是几百万分之一。

真理为神2019-09-11 23:52

精心挑选的事实比谎言还可怕。所以要的不仅是事实,而且还要全部事实,这样才能找出真相,并且是唯一真相。

未曾设想过的道路2019-09-12 10:26

其实只是说明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而已,无论何时,能傍身的只有你的身体和知识。。。与你是高考成功还是后期发力关系不大。。。
我最喜爱中国的一点就是无论何时你想学习你想努力,遍都有机会。。中国现在是书本不值钱但是知识无价,我觉得这才是社会最大福利这才是底层最大的红利。我爱这个国家

全部讨论

2019-09-12 06:26

你写了整篇文章,揭穿毒鸡汤并证伪,最真实的目的就是最后要卖书,这才是事情的真相和本质。

2019-09-11 23:07

你没听说过人家的名字并不代表人家不厉害,只能说明你现在的思维、格局、学术水平离他们还太远。
你没听说过人家的名字并不代表人家不厉害,只能说明你现在的思维、格局、学术水平离他们还太远。
这话总结得太好了

2019-09-12 00:28

这种毒鸡汤不值一提,几十万 几百万 ,几千万不是状元的才出了几个人才 。几千个状元就有几十,几百个知名人才。概率比例差了几万倍,凭什么相信的人会觉得自己就是那几十万分之一,甚至是几百万分之一。

2019-09-11 23:52

精心挑选的事实比谎言还可怕。所以要的不仅是事实,而且还要全部事实,这样才能找出真相,并且是唯一真相。

2019-09-12 10:26

其实只是说明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而已,无论何时,能傍身的只有你的身体和知识。。。与你是高考成功还是后期发力关系不大。。。
我最喜爱中国的一点就是无论何时你想学习你想努力,遍都有机会。。中国现在是书本不值钱但是知识无价,我觉得这才是社会最大福利这才是底层最大的红利。我爱这个国家

2019-09-12 19:35

其实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作者还不知道,全清朝的状元就这几个人,这几个人里出一个大家,概率就是十分之一。全清朝几百年,落第秀才加起来应该有几十亿吧,落第秀才里出了这么几个大家,概率大概为十亿分之一吧!这下懂了没?

2019-09-12 09:09

记住,你看到的内容并不重要,但为何要让你看到这这些内容,值得深思!

2019-09-14 23:18

记得一著名演员被迫回答“是否会超过xxx”这一问题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人家是开天辟地的前辈,我们是推广发展的后辈,这个不敢造次。这个时代,你掩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芒,任何人也不会阻止你发光。”在这两句话中,这名演员很清晰的表达了自己对自身的看法和定位,堪称不卑不亢的典范。这大概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学习的,一是对自己没有定位,二是对别人没有定位,三是对所处的环境没有定位。这三个问题其实很不容易回答。所以,面对当前片面信息满天飞的现象,坚守本心,找准定位,立准自己的坐标,从审视的角度出发,才是岿然不动的最佳法门。

2019-09-12 14:22

知识-技能-工具-方法-思想 是人类接近真理的途径 有思想与方法自然能去伪求真找到真相

2019-09-12 09:11

明内阁选人第一条就是庶吉士,进选庶吉士首先得是一甲和二甲第一,古往今来一等一优秀者哪个不是学霸或天才?
真正的学霸绝对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皆是有天分、懂方法、规律脑子灵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