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莱克t5c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6喜欢:9
你意思是在建计提减值,建好了还要再计提减值?同一套房需要减值好几次,只要没卖出去,每年都要减值一次?$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中国建筑(SH601668)$

热门回复

工作量太大,涉及项目太多,业态也复杂,还要去摸底拿地成本,还要看建安成本、财务费用等等,有些费用也拿不准

而且都是自己臆想的没有任何逻辑支撑他的结论[滴汗][滴汗]

是的,你说的非常正确。只是23年现房的占比越来越多,很显然是存货积压了,不好卖了。另外北京区域和东北区域是亏损的重灾区,看看年报的存货明细表,很难说管理层采取了“审慎”会计原则。

(1)存货是否需要计提减值:是根据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这句财务专业术语翻译成白话就是“存货价值是根据购买/建造所支出的钱,与将这些存货卖了变现得到的净值,看那个更低,这个更低值就是存货的价值”。
(2)比如房地产企业,在建的房子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就用比如在建半成品的投入资金A与在建半成品出售得到的净值B,相比较,如果B比A低,那就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B”元,那么B=售价-将在建建完至现房需要支付的费用-为销售房子发生的费用-税金。
(3)因此,在判断是否需要计提减值的时候,涉及到管理层的估计和判断,就是这个房子未来能卖到什么价格,会严重影响到这个存货的“变现净值”。对于房地产企业,不同位置、不同品牌、不同业态、甚至是同一小区的不同朝向和不同楼层,价格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说白了,更多是靠估计。正是这种“估计”给了存货是否计提减值非常大空间。也给了“合理合法”控制报表利润的空间。你不能说他们的“估计”对,也没办法证明他们错。说“合理合法”,是因为这是企业会计准则所允许的。
(4)我判断万科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够,也是根据万科年报中各个项目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去估计的。这个是23年年报计提的明细,大家再去看看年报中其他的项目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如果各位球友能了解到万科在当地区域项目拿地的成本,判断会更准确些。

难,慢慢来吧,也不可能一次计提完吧,平滑过渡

是不是臆想看看年报的存货项目的明细,因为存货跌价的计提涉及到会计估计,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