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石化-中国气化龙头

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21喜欢:9

 

编者说明:本文为作者基于公司公开信息及网络进行整理并总结,同步发布于雪球及微信公众号,如有抄袭将承担法律责任。微信公众号:个股价值精选。雪球ID:二毛行之旅。

公司基本情况、管理层及持股情况说明

卫星石化是全球领先的丙烯酸生产商,是国内少数具备全产业链的丙烯酸及酯、高分子乳液和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商之一。坚持C2、C3双产业链布局,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专注于技术与服务的多元化化工企业。现有嘉兴基地、平湖基地、连云港三大基地。现有产能已拥有设计产能90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生产装置、45万吨/年聚丙
烯生产装置、48万吨/年丙烯酸及45万吨/年丙烯酸酯生产装置、22万吨/年双氧水生产装置、21万吨/年纺织化学品生产装置、 15万吨/年高吸水性树脂生产装置、2.1万吨/年有机颜料中间体生产装置。

公司在董事长杨卫东的带领下,基本是一步一个脚印,按部就班的实现了企业计划,所以管理层方面很靠谱。尤其在连云港项目造船方面为了保证进度所做的巨大工作,值得给管理层一个大大的赞。连云港项目原预计20年q4试车,现在推迟了一个季度,估计是去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影响对管理层的判断)。

控股股东为浙江卫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YANG YAZHEN,基本不存在减持情况,近期共青城胜帮凯米投资合伙企业(其实是陕煤集团的马甲)介入。不得不说陕煤真是牛逼,从隆基的投资可见一斑。其他持股包括了外资、保险,机构介入不深。

 

主要产品说明及前景分析

下图为公司20半年报的产品销售


根据报告公司现有主要收入来源是聚丙烯及丙烯酸酯,投建的平湖项目(年产36万吨丙烯酸及36万吨丙烯酸酯)一期20年4季度已经正式投产,烯酸酯规模进一步增长,国内规模估计超过了1/3,且公司产品品质较优。2021年将建设年产30万吨聚丙烯新材料(研发生产
改性聚丙烯)、25万吨双氧水(含电子级双氧水)项目。

更大的增量项目:江苏连云港国家石化项目

江苏连云港国家石化基地年产135万吨PE、219万吨EOE、26万吨ACN联合生产装置

以乙烷、丙烷综合利用打造C2、C3产业链。

连云港项目简介:

目总投资金额为335亿元,212万吨/年乙二醇 (MEG)、80万吨/年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55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50万吨/年环氧乙烷(EO)、26万吨/年丙烯腈(ACN)。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市场应用:例如生产袋子、垃圾袋、弹性包装物、工业用衬套、巾式衬套和购物袋,这些都是利用改进强度和韧性后这种树脂的优点。透明薄膜。抗穿透性和LDPE薄膜的刚度,而不显著影响薄膜的透明度。注塑和滚塑是LLDPE最大的两个模塑应用。这种树脂优越的韧性和低温、冲击强度理论上适于废物箱、玩具和冷藏器具。另外,LLDPE的高抗环境应力开裂性使其适用于注塑与油类食品接触的模塑盖子,滚塑废料容器、燃料箱和化学品槽罐。在管材和电线电缆涂敷层中应用的市场较小,在这里LLDPE提供的高破裂强度和抗环境应力开裂性可满足要求。LLDPE的 65%~ 70%用于制作薄膜。

高密度聚乙烯(HDPE):大家可以看看喝酸奶的瓶子最下边是不是有这几个字,所以其实就是高端的应用。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可采用注射、挤出、吹塑和旋转成型等方法成型塑料制品。采用注射成型可成型出各种类型的容器、工业配件、医用品、玩具、壳体、瓶塞和护罩等制品。采用吹塑成型可成型各种中空容器、超薄型薄膜等。采用挤出成型可成型管材、拉伸条带、捆扎带、单丝、电线和电缆护套等。

乙二醇 (MEG):212万吨,这个产量出来估计很多乙二醇的企业要吓尿了吧。华鲁恒升的煤制乙二醇还有活路不,当然我也不清楚全球的需求,但是这个量绝对算国内老大了。

以下资料来源于中国报告网:

以下为公司公告或研报中的重点:

一、利用富余氢气制双氧水项目已开发高浓度产品,达到电子级应用标准,已开始应用于半导体产业。

解析:双氧水达到了电子级应用,符合国产替代。

二、目前公司连云港项目的原料是向美国能源传输公司采购,它既是我们的供应商,也是美国原料出口设施的合资方,是美国能源、管道以及出口设施的领先企业,对原料供应提供充分保障。国际局势现有的情况对供给没有影响,双方都存在利益共同点,而且乙烷本身是副产物,不属于高科技受限领域。其实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选择丙烷进料,公司已有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每年采购丙烷在100多万吨以上,并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实现采购,不会影响连云港项目运营。

解析:不会因为中美纠纷出现原料供应的中断,也就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

三、公司聚乙烯拥有6-8个牌号,一开始会选择最适合开车的牌号,优先满足全流程打通。聚乙烯的需求也会有一定季节性,比如膜料产品,公司后续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牌号,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针对乙烯/EO/EG的价格,公司会定期进行测算,选择盈利较好的出货方式,调节EO与EG的产量结构。

解析:生产装置具有弹性,能根据市场需求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四、作为卫星而言,公司内部也进行深入讨论,认为先做大,再做强更适合于卫星。所以公司确立了以轻质化原料为核心,打造绿色环保、循环经济、智能制造的新材料产业链,并做出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决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2017年到2021年,着力建成连云港基地;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2022年到2026年,做好C2与C3产业链协同,做产品下沉,往下游新材料方向发展。

解析:现在主要是规模,马上随着21年产能的全面落地,22年开始将向高价值材料发展。也就意味着利润的提升。从今年三月份同SK化学的合资公司可以看出,公司已经在向高端应用方面开始探索。

简要总结说明一下:卫星今年基本完成了规模布局,各个产品的规模在国内都是领先,尤其是丙烯酸酯国内占有第一,马上乙二醇也将是国内市场第一,塑料国内也绝对是主力军。

市场排雷

基本没有雷可排,唯一的雷就是股价涨的太多,但是相对他的体量真的是太低估,但是股价涨不涨是市场说了算,但长期总会被价值发现。

 

前景分析

化工品属于市场刚需,对于很多都是国内领先的企业,加上高端的拓展,前景无限。个人觉得千亿都是低估。纯属于个人研究,仅供参考。

说明:本人持有卫星,未来一周无交易计划。最近化工板块整体表现不佳,卫星也不例外,今天又大跌。

以上观点仅为参考,后期根据最新报告会有变化,欢迎大家讨论,共同进步,尤其是风险点。

全部讨论

2021-03-19 17:24

好文

2021-03-22 19:09

公司官网有C2的介绍,多了减水剂大单体这个产品,一期和二期都规划了25万吨,大单体的原料就是环氧乙烷。原先的规划里是没有减水剂大单体这个产品的。所以原规划肯定是改掉了。

2021-03-22 19:06

3、C2产业链多年开拓即将进入收获期,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公司为充分利用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带来的大量低成本乙烷,自2017 年规划布局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切入C2 产业链。公司250 万吨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总投资195 亿元(预计实际成本要低),主要产品包括40 万吨/年HDPE,以及两套产能72/91 万吨/年的EO/EG 联产装置、25 万吨/年聚醚大单体项目,预计将于2021年3 月正式投产。同时,二期125 万吨乙烯产业链项目预计2022 年年底建成,增量空间巨大,具体产品方案包括40 万吨/年HDPE,72 万吨/年EO,60 万吨/年苯乙烯,25 万吨/年聚醚大单体,26 万吨/年丙烯腈等,更加丰富。公司C2 产业链的拓展将使公司原料来源及产品体系更加多元化,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同时盈利能力大幅增强。

2021-03-19 18:58

楼主投产的产品数据是老数据了,已经改掉了。一期是40万吨聚乙烯,91万吨乙二醇\72万吨环氧乙烷联合装置两套,一套25万吨减水剂大单体。联合装置意思是乙二醇和环氧乙烷可以切换,哪个市场好就生产哪个,但是总有一套生产环氧乙烷的,因为它是大单体的原料。

二期也改了,应该是40万吨聚乙烯,50万吨聚苯乙烯,一套72万吨环氧乙烷,25万吨大单体,外加26万吨丙烯腈。

2021-03-19 17:05

好文章,多分享

油价要是下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