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暗较劲的上交所与深交所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周末,2则消息连续登上热搜榜,一个是科创板下周连发17股,另一则是证监会重新允许创业板重组融资。股民们一边骂着一边又摩拳擦掌准备打新或投机,却浑然不知国家下的这场大棋,与两个重要棋子:上交所与深交所。上交所背后站着是上海,深交所背后站着是深圳。经常被拿出来比较的这两个城市,可以说是中国未来10年最有悬念的赌马比赛。

暂且不说其他领域孰强孰弱,就说这交易所,深交所有创业板和中小板,上交所有主板和科创板,算的上势均力敌。从科创板创立以来,本来不急的创业板突然焦急起来,因为科创板实行了注册制,也就是允许亏损企业上市,而且审核时间也大大缩短。如果你是准备上市的公司老总,一边是长长的队伍,严格的审核,缓慢的排队速度;另外一边是门可罗雀的大门,门槛较低的入门条件,神速的验票速度。你会选择哪一边?答案不言而喻。所以创业板一直喊着要复制科创板注册制,在创业板实行,证监会也特别颁布行政指令批准创业板稳步试行注册制。可是不知是创业板来不及研究,还是这个稳步太慢,创业板为了抢优秀企业,先开了一个小门,让那些优质生源先来替考。在这个时间点开小门,正好撞上科创板大扩容,并不是巧合,是一种分庭抗礼。

也许你要问这些交易所为什么要抢夺上市公司?因为这涉及到金融话语权,融资便利性和交易市场活跃性。其实在科创板没有开通之前,我真的对上交所这种不紧不慢,佛性随缘的态度感到匪夷所思,顶着金融中心的帽子,在总市值,上市公司数,交易量都快要被深交所超越的情况下还能如此淡定?难道上海真的已经像是职场里那些背负房贷,上有二老,下有妻小的中年男人一样,已经拼不过深交所这些年轻人了?这次的科创板不知是上海自己争取,还是北京看不下去,反正有一种扳回一城的感觉。而此时深交所的反应才是一个上进的交易所的正常反应,科创板的福利创业板也想要,而且有信心做的更好。

上市公司多,交易活跃的地方会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从而掌握金融话语权。所以交易所的战争背后是城市战争。这场较劲的结果会影响这个城市的资金汇集量,这是城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说完这两个交易所,下面来说说国家的大棋局,我说不了很多,只说当前的这一步。

9月份数据大家都看到了,GDP为6%,直接扑街,躺在了年初目标的下限上;cpi疯涨到3%,已经要突破目标上限;ppi同比为-1.2%,持续低迷;只有社会融资数据为22725亿元,超出预期,但是仔细分析可知,主要是央企国企获得较多贷款,而民企,中小企业依旧难以贷到款,而且9月新增的贷款多为中短期贷款,说明企业对未来信心不足。cpi和ppi告诉你当时正在滞胀,社会融资告诉你当前大企业谨慎乐观,民企和中小企业并无信心而且很难贷到款。

所以需要马上采取措施救治,然而拉动经济的三辆火车头一一熄火,出口由于全球的经济放缓和myz原因,短期不会有起色(不在加税不等于取消之前的关税);投资由于地方政府减税造成收入不足,而且上半年基建支出较多,已经没有余粮,今年发行的地方债已经用的七七八八,等着下年的地方债来救急,所以也无法发力(顺便提一下,正是因为税收减少,地方政府要卖地补窟窿,所以本来年中看似很严厉的收紧房地产融资的措施被地方政府的降低限购给抵消了,房子卖的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差,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大于GDP,成为经济托底因素,同时卖地也有所回暖,又是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公司的一次经典互救);消费在经历了618,汽车大促,国庆等消费大出血后,不太可能还有大的增长,另外因为新个税前低后高的征收特点,导致可支配收入前高后低。

所以只能国家出面促进一轮直接融资,从而让这些上市公司拿到钱后进行一轮投资,而且还是高新方向的投资。可是为什么是通过股市促进融资,而不是通过银行?因为目前来看银行嫌小爱大,喜欢贷款给央企国企,房地产公司,个人房贷;同时由于LPR 加点降息(而不是MLF减少降息)的方法令银行利差缩小,银行的贷款意愿降低,对融资的贡献效果差。

我估计10月的社会融资数据应该非常不好,所以需要这次紧急刺激,而且最近一波p2p倒闭潮让当前的融资难度再次上升,打通向民企,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通道的需要非常迫切。

以当前情况来看创业板和科创板有一波炒作, $创业板(SZ159915)$

最后吐槽一下,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狗屁措施什么时候能禁止。股票市场的本质是筛选出优秀的企业,淘汰劣质企业,以达到资金最高效率的使用,投资者和企业双赢。现在呢?葡萄干与老鼠屎齐煮,感觉被恶心的投资者会离开市场,整个市场的资金慢慢枯竭,谈何直接融资?

正事还是赶紧将证券法修订好,严惩市场上妖精,坏企业大批量退市,留下好企业,这样长期赚到钱的几率上升才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实现良心发展。 #科创板扩容# #创业板重组融资#